杂文852 >地图 >观后感 >

毒战的观后感

毒战的观后感

杂文852
阅读 865

相关推荐

毒战的观后感1000字。

每个人对电影情节都会有不同于他人的感受。写观后感时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作品,写一篇观后感,就能让我们的内心有一个抒发的缺口,作品名的观后感如何写才算全面呢?下面是杂文852编辑为您整理的“毒战的观后感”相关内容敬请查看,我们鼓励您多留意我们网站的更新以获取最新信息!

毒战的观后感【篇1】

一个下午,打开电视,偶然在高清电影频道看到一张熟悉的脸孔,有点粗糙,有点疲惫,但是非常MAN。这是我很少见到的一张熟悉的脸,于是决定看下去。

原来是电影《毒战》。

杜琪峰导演的电影,于我,有一种纪录片的感觉,写实、光影清冷,透着寒气,香港、大陆诸多熟脸一一出没,每个人物都很出色,情节紧凑,各个线索交代得十分明了。

古天乐似乎成了杜导的御用男一号,讲真,我对古先生曾经的热情在慢慢减退,无关他的颜,无关他的年龄,而是看了这么多,咋就觉得还是多年前的那一眼让人心动呢?

孙红雷、谭凯、钟汉良还有演哈哈哥的一个脸熟的大陆演员郝平(我特意百度了他的名字),表演都十分到位,可以说杜导的功力让每个人都发挥出了自己的水准,看起来十分过瘾和刺激!

杜导让粗犷的一群男人从头战到尾,满满的雄性荷尔蒙充斥了整个画面,这部男人电影中,女人的戏份少得可怜,黄奕、叶璇、甘婷婷都是十分养眼的美女,总算给黑灰色调抹一丝丝柔和与光亮。

杜琪峰的作品,向来令人回味,喜欢电影的朋友都来嚼一嚼《毒战》吧!

毒战的观后感【篇2】

导演杜琪峰为内地毒枭量身打造的警匪电影《毒战》,低调凶猛简单粗暴。它没有那么多啰嗦的前缀,也没有大量的花招式,更多的精力用在讲故事本身。比起《夺命金》还有黑帮介入,《毒战》中的角色更像生活在我们周围的普通人。环境粗糙的客运大巴车、酒后驾车撞入饭店的倒霉司机、“身残志坚”的聋哑人、“灰头土脸”随处可见的警察叔叔。然而,那些自以为遥不可及的社会新闻每天都发生在我们周围。

以前在香港“层出不穷”的涉毒警匪剧情,因为杜琪峰转投内地,也开始发生在津海(天津、珠海)地带。作为香港影坛生产力旺盛别具一格的战神级人物,杜琪峰这个外地人拍内地,比内地人拍内地拍得更加通透刺骨。尽管我们每天看的社会新闻,比目前电影审查底线底出无数条歌舞伎町,但电影审查一直在情绪不稳的尽职尽责。《毒战》中所有人都死光(最大剧透),与其说是超强推理的犀利收尾,不如说是审查机构携手杜琪峰为观众提供的巨大惊喜。

《毒战》为缉毒警察提供了巨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可卧底、可吸毒、可被杀(警察也会死?这是数位被我剧透后的朋友第一反应)。孙红雷饰演的津海禁毒大队长张雷就像一只老鷹,紧紧盯住涉毒者的死穴,他敏锐、周密、谨慎、刚正不阿,有着一切皆有我掌控的气魄。事实上,整部影片表面看来的确由他主导。他清楚涉毒的敌人是多么凶残,却没有想到涉毒的敌人根本不是人。

《毒战》参赛第6届罗马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时,有媒体报道说louiskoo(古天乐)是杜琪峰风格的最佳诠释者。影片中古天乐饰演的蔡添明可以让我们联想到现实生活中很多视他人生命如无物的犯罪分子,这些人在网络上都曾引起热议,更有犯罪学家心理学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蔡添明亦有着人的弱点,他清楚自己的罪,怕死。古天乐的演技就是蔡添明的演技,想要辨别真假,谈何容易。

对于观众来讲,谁都清楚蔡添明绝非省油的灯,戏一定在他身上,但是,如果不是出人意料精明机敏的大小聋对蔡添明的畏惧,谁也不能预想他有多强。尽管略有预想,结局依旧超越人的理解范畴。一个好人的思维方式,永远同步不到蔡添明的频率。蔡添明,不只是毒枭,毒枭亦有人性,他又不能简单用贪婪、凶残、冷血来形容。曾经看过一本小说讲一个人生病后视觉出现问题,从此看他人都是污秽的生命,而污秽的生命在他眼中才完美。蔡添明眼中,人是以怎样的形象存在,这是一个很有嚼头却无法嚼透的问题。

影片的动作、枪战都很精彩,但最精彩的还在于对人性的探寻。

毒战的观后感【篇3】

清明的雨好大啊,也不方便出行,来的17.5,正好看到一部4月新上的电影《毒战》,孙红雷酷酷的硬汉表情吸引了我,古天乐的古铜色皮肤吸引了12岁的儿子,于是,我们走进了《毒战》的一片枪林弹雨里。

《毒战》,一部警匪片,一部港战片,一部为毒而打响的动作片,在我和儿子看来,却是一部蛮好的禁毒大片。

《毒战》里的场面非常真实。平时的日子,我们总觉得毒品离我们很远,看这部电影,会觉得毒品已经渗透到了真实的生活。看起来不起眼的乡村公路旁边立着的几栋房子,拐上几道弯或许就进入了一个制毒工厂,和谐号的高铁成了禁毒战士抢时间的最好交通工具,沙卵石旁边的打斗,古天乐摔几只拳脚,就摆平了卡车上的两个运毒小混混。那样普通的砂卵石堆,好像生活中随处可见啊,好像哪天我们开车就经过那样的地方。看到这里,我不得不佩服导演杜琪峰视角独特逼真,让观众感到毒品就在身边,无孔不入,这样哪一天我们万一遭遇到了毒品的时候,我们也许就能不慌不忙地应对了。

《毒战》真实地揭露制毒贩毒的一些可怕真相,让人触目惊心。当儿子看到那些用身体运毒的人被抓以后,像上厕所一样的排毒,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当他弄清楚他们居然把毒品放到自己的屁眼里,不禁捂着眼睛不肯看,直呼:“太脏了,太脏了。”当看到那些用人肉来运毒的人一旦破了毒以后,就危及生命,儿子不解地问我为什么这么危险他们还要这样做?我的回答很干脆:“为了钱啊。”为了钱,可是看到大聋小聋给他们的师母祭拜竟然烧真钱的时候,我又觉得我的答案并不完全对,明明情比钱浓啊。还有答应张雷戴罪立功想换取一个死缓的毒枭蔡添明,合作到最后的时候却变了卦,因为那些香港的.大毒枭里有他的干爹和哥哥,当然还有贪生怕死的本能。

《毒战》中有个场面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那就是人第一次吸毒以后的惨状,这让儿子觉得特别可怕,作为卧底的张雷队长被逼吸毒,他用钢铁般的意志支撑着和昌歌接洽毒品生意以后,轰然倒地,在地板上歇斯底里“有虫子在咬全身。”然后在蔡添明的指导下用喝水和冰块来紧急解毒,其实,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禁毒知识普及。另外,还有一幅画面,那就是最后蔡添明最后被注射死亡的情景,看着那起伏的肚皮终于不再动弹,我们屏住了呼吸,蔡添明终究难逃一死。

电影的最后,在一个小学的门口,在激烈的枪战中,警察最后都倒在血泊之中,整个电影院的人都默默无语。

“好人死得太多了。”有人喃喃自语。

“特警总是来得那么慢。”还有人愤愤不平。

我很外行地说:“不是有防弹衣吗?为什么不穿?”

“已经穿了防弹衣了啦,那些大毒枭的枪很新式,是可以打穿防弹衣的。”旁边有个帅哥比较懂枪,我连连点头。

“他们没有全部死掉,你没有看见最后张队还用手铐铐住了准备逃跑的蔡添明吗?他肯定会活过来。”儿子坚定地说,看着儿子眼里的光,我懂得少年的英雄情结,我狠狠地点头。

走出电影院,儿子认真地说:“毒品太可怕了,我长大以后怎么也不能碰毒品。”看来,一部电影的功效,胜过老师的无数苦口婆心和父母的谆谆教导。

看完电影,我觉得空气有些沉闷,便模仿里面的哈哈哥,大笑起来,这是我看《毒战》时老是响在耳边的声音。电影里的孙红雷现学现卖,见哈哈哥一面就要扮演哈哈哥和毒枭谈生意,孙红雷的哈哈打得比哈哈哥还要哈哈,儿子被我感染,我们俩一路打着哈哈回家去了。

扩展阅读

老师的力量观后感1000字


您是否也在思索怎么写好作品名的观后感呢?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一边回顾情节一边写下自己的观后感。观后感的存在就是将心中的想法和影视结合起来,经常写观后感,提升文字表达技巧,为了解答您的疑惑杂文852为您准备了一篇权威的“老师的力量观后感”,我们的网站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期待您的探索!

老师的力量观后感【篇1】

刚看到这本书书名的时候,我是有疑惑的,谈话还需要力量吗?人人都会谈话。生活也无处不谈话,那其中包含着怎样的含义呢。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才体会到,原来与别人交谈,并不是那么简单,很可能因为自己用语不当而伤害了对方,这本书,恰好就教会大家如何运用语言的技巧来与别人沟通。

我是一名手术室的护士,《谈话的力量》这本书里面的一些观点,对我与患者之间的交谈与沟通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比如通过开放式的问题,将谈话向前推进,称赞对方。在平时的工作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患者进入手术室,他的心情是忐忑紧张甚至是害怕,有许多患者在病房的时候测量血压是正常、而进入了手术间后因为紧张害怕而血压增高影响手术。当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与患者的交谈尤为重要。所以我们更需要通过“谈话的力量”来安抚患者的情绪,用我们自身的情绪和话语来帮助患者更好的适应手术室的环境。

在前段时间的医院组织患者体验活动中,让我们亲身体验当自己作为患者的时候,所需要的是怎么样的帮助,如同这本书中提到的善于倾听别人的需求,做得再多,不是患者所需要的,解决不了他们的问题,那也是无用功。要站在患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如果再加上一个温暖的称呼,叔叔,阿姨,大姨,等等,那就更加的事半功倍。与患者交谈一些生活中有趣的事情,转移病号的注意力,缓解他的紧张感。在不影响手术的情况下,握住她的手,让他感受到亲人一般的关怀,鼓励他配合的真棒,让他知道,我随时都在你身边。

其实,很多身边的朋友都问过我,你们学医的是不是对生老病死已经麻木了,是不是已经看淡了。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他们,我只知道,在疾病面前,人都是脆弱的,我们作为医务工作者,做好本职工作之外,也必须要做他们的心理后盾做他们的短暂的依靠!参加工作这一年来,让我最感动的是当患者在麻醉苏醒期间他的意识并不是很清晰,但是却能含糊不清说出:谢谢你们!这句谢谢,足以让所有的疲惫一扫而空。

这就是谈话的力量、温暖了别人的心,更温暖了我们的心。

老师的力量观后感【篇2】

最近我阅读了《老师的力量》这本书,它收录了梁实秋、丰子恺、季羡林等名家追忆恩师、怀念学生时代的文章,近四十篇。他们对教师的回忆开始了对教师职业的思考,也为教师提出了一些建议。书中共分饮水思源,幼年记事,一袭青衫,吾爱吾师,难得清高五个部分。

它内容丰富,信息详实,对提高我们的班级管理水平,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方式有着深刻的启示。他们那个年代的学***和现在截然不同,但是不管是哪个人,只要有过求学的经历,一生中总有那么几位老师是让他们终身难忘的。正如书中所言:

“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的老师;每一个学生都有何老师的特殊因缘,以及故事。”经年累月之后,难忘的不见得是老师的名和姓,更多的是这个老师带给他们这一生的影响。

我觉得教师的力量一方面体现在感召力上,在大多数的学生的心目中,“教师”便是权威的代名词,在孩子们的求知欲被考试、分数、名次消磨得日渐消退的情况下,教师用他的责任感和职业精神驱赶着自己的学生艰难跋涉,教师用他富有魅力的专长促使学生跃跃欲试,进而逐渐体会学***趣,那么这样不仅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甚而能使他的学生终身受益。另一方面则是强制力,老师不应是只求付出不求回报的太阳,但可以成为辛勤劳作的蜜蜂,教育显现的作用既可以立竿见影的体现在分数上,也可以潜移默化地体现在学生日后的心怀感激上,也许我们听不到他们亲口说的感谢,但一定可以得到内心的平和与自我肯定,教师作为一种力量,他起到的作用最终应体现在对灵魂的塑造,对思想的传承,对文明火种的传递上,没有这样的使命感与道德要求,教师便只是教书匠,便对不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誓言。

其实,每个人的成长和成功都离不开老师的教诲和熏陶。老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言行举止都对孩子们有着巨大的影响。教师的教育能力和传给孩子的能量可以改变他们的命运,影响他们未来的发展。

通过学习,领悟了以前老师的使命是“传道、授业、解惑”。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老师承担的使命也随之改变,“授业”和“解惑”的分量渐渐降低,“传道”的责任愈来愈大,一方面是教给孩子们基本的求知方法,另一方面是传授给孩子们做人的基本道理。我深深体会到教师教书育人的高尚情怀,充分认识到自己职业生涯的崇高意义。我将以更大的热情致力于塑造孩子们未来的事业,做孩子们的好向导。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现实生活中,它也可以沉浸为一种力量。读了著名专家的记忆后,我不禁想:我能成为一名有权势的教师吗?我是否能否真正地传递给孩子们所谓的正能量呢!

老师的力量观后感【篇3】

《老师的力量》的读后感2提要:读了这一篇之后,我的感触最深,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以后的工作中

更多精品源自试题

《老师的力量》的读后感2

“饮水思源”这部分一共收录了梁实秋等九位文学名家追忆恩师、怀念学生时代的。本文基本描述的是他们的中小学教师。在经历了数十年的时光之后,他们还能对自己恩师的形象、言行描写得那么详尽,彷佛历历在目,足以看出这些恩师对他们的影响之深。

不管哪个人,只要有过求学的经历,这一生中也许都有那么几位老师让他终身难忘。经过多年的努力,让人难忘的不是老师的姓和名,而是老师对他一生的影响。读完这些,我认为小学是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基础阶段。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应该尽力做很多工作。

一、做好学生的榜样。

梁实秋在回忆启蒙老师周老师时,详细描述了周老师是如何教他们使用汉子的。他还特别注重生活细节,比如衣服、声音、走路姿势、书角等,对学生有严格要求。同时周先生自己做了很好的榜样,文中描写“他布衣布履,纤尘不染,走起路来目不斜视,迈大步昂首前进,几乎两步一丈;讲起话来和颜悦色,但是永无戏言”。周先生的心血,这样的榜样,对梁实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但可塑性强。我觉得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各个方面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应该做到,做好,做好榜样,用自己的言行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对于以后学生步入社会分辨是非会有很大的影响。

二、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说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更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往往都在“打压”学生的个性。张天翼用幽默的语言描述了他小时候的学校生活。虽然张先生的学校每天都有四五个案子,但他并没有被开除。他认为他的书法很好。我想正是因为他的绅士们找到了他的闪光点,并不断地扩大它,使这样一个有个性的学生成为一个著名的作家。

在我们的学生之中也许存在着以后的某某家,而且他们在某一方面已经有了一些外露的苗头,也许这些苗头并不符合老师们的要求,作为老师,我们发现了之后是把这种萌芽扼杀,还是把它作为一个闪光点,让孩子去发展,我觉得自己好像真的把握不好,也希望能听到其他老师的想法,以解我的疑惑。

三、让我们做一位善良温情,让学生终身难忘的老师。

萧乾描写的两位老师,一位粗暴**,一位善良温情,他们是两个极端,也是两个典型,给学生的身心带来的影响是南辕北辙的,但都是终身难忘。我认为这两种模式不仅存在于当时,而且现在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心里告诉自己:

压住火气,别跟孩子们生气,但是往往做不到,少不了对学生一顿严厉的批评,甚至就像那位“老鹰”一样咆哮“哪天你不带书来,哪天照样揍,把书揍出来算”。让孩子们怀着恐惧的心理上自己的课,处于这种境况中的学生,只是一味在恐慌,又怎能学***识?

读完这篇文章,我有了最深切的感受。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无论发生什么事,都应该给孩子们说话和解释的机会。很多事情可能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学生也有自己的困难,我们应该努力去理解他们。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的亲切和温暖。很多年后,当他们想起我们,他们充满了感激,而不是仇恨和厌恶。

老师的力量观后感【篇4】

董秋芳的学生、国学大师季羡林,称董秋芳为“平生感激最深、敬意最大的老师”,他说:“董秋芳先生的指导对我影响最大,他的指教决定了我一生的写作活动。自那以后60多年来,我从事的一些稀奇古怪的研究与文章写作虽风马牛不相及,但一有灵感则拿笔写点什么,至今已垂暮之年依然舞文弄墨不辍,完全出于董先生之赐,我毕生难忘。

”“我对董先生的知己之感,将伴我终生了。”

在《老师的力量》一书中,季羡林大师追忆恩师,他说:“我之所以能毕生在研究方向迥异的情况下始终不忘舞笔弄墨,到了今天还被人称作一个作家,这是与董老师的影响和鼓励分不开的。恩师大德,我终生难忘。

”大师在文中细致地叙述了董老师如何赞赏自己的文章,可见被老师肯定的评语起了多大的激励作用啊!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们从中得到了很多启发。我们应该用鼓励性的语言和评论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和家庭作业,让学生增强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在美术教学中,为了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对每次作业师生都进行评价: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对想象力丰富、创意独特、表达真情实感的作品评为最佳或喜欢的作品,对得到“a+”的学生作业本上可以敲上一个大拇指。

学生与团体形成了良好的竞争与合作的学习氛围。此外,通过课堂作业展示,在教学博客上展示数字**,让相邻班级的学生可以**和学习,让学生受到鼓励。肯定和表扬的成功经验是对学习兴趣的积极强化。

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学科喜爱了,感兴趣了,才会自觉的投入很多精力去学习,才能学好。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也能成为一名强有力的教师吗?让我们的学生也终生难忘——我们曾经的一言一行?

老师的力量观后感【篇5】

《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作者提摩西加尔韦,美国运动心理学第一人,教练技术的先驱,他将运动场上的教练方式转移到企业管理和人生规划上来,通过改善队员心智模式,来发挥其潜能和提升效率。

这本书告诉我们,在高水平的竞争中,双方都是专家,而且是平等的。什么决定谁赢?在过去的30年里,作者一直致力于探索体育界顶尖运动员最终胜利的心理秘密。他发现,赛场上的选手在进行激烈的外在比赛时,内心还进行着一场内在比赛,内在比赛要克服的目标,就是心中的负面心理习惯,正是这些***选手与胜利失之交臂。

心魔才是取胜最大的障碍。要想赢得比赛,秘诀是不要太执著。如果玩家能够克服内在的障碍,整合身心,他们就会有真正的求胜欲望,释放出全部的能量,实现惊人的突破。蒂摩西·高威想出了一套赢得内线比赛的诀窍。

《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不仅适合教练员、运动员,更适合那些希望在人生中不断获得突破和成长的人们。

你可能有过这样的亲身感受:开始学车的时候,越是背诵教练的指令,动作越僵硬,出错也越多;打篮球投篮时,越是回想老师教的标准姿势,命中率反而越低;演讲前越是说服自己不该紧张,反而越紧张。

这种情况的出现是作者所描述的身心分离。

为了便于阐述形成原因,作者通过网球中的教学发现了“自我1”和“自我2”。

“自我1”指大脑和意识,它的语言是文字;“自我2”指身体和潜意识,它的语言是图像。

“自我1” 和“自我2”分离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自我1”不信任 “自我2”,它试图控制“自我2”以保证能够实现大脑的意图;二是“自我1”需要有成就感,成就感就是你以为事情是在控制下完成的,如果没有控制,你很难生出成就感,即使事情完成的优秀。

而从主次关系来看,“自我1”所代表的大脑和意识应该是工具,他应该是为“自我2”服务的,而不是控制。

因此,当主次关系颠倒时,效率自然会降低。

你知道,但你就是做不到。你知道怎么做,但很容易变形。

你以为你觉察到的,其实是别人的觉察。人们告诉你**有问题,你说你知道,但事实上你不知道,你认为你知道,但他们告诉你。只有当你真的停下来,静静地、客观地观察自己,你才能真正区分自己的意识和别人对你的意识。

轻易地评论和判定,区分好坏,情绪起伏较大,情绪会消耗大量的能量。自我批评和自我表扬不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

实现身心合一的操作方法是,放弃评判,客观地观察,打球时,不做好球和坏球的评定,客观地观察打球的过程,这个时候“自我1”不会出现,自我2会冷静地记录一切,并自然地加以改进。

现实中有些人,精力充沛的时候打球,打不好,反而疲惫的时候会发挥出色,就是因为精力充沛时自我1老是想着怎样打好,反而干扰了身体的出色发挥。有些人一到决胜的时候就失误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相信身体,身体本能会像孩子一样学习,所以要密切关注身体的感觉,让身体记住这种感觉。

减少语言指令,改为图像期待,将希望实现的目标转化为图像,这是“自我2”的语言,期待的图像越清晰,越容易被“自我2”实现。减少语言指令,语言指令越多,“自我1”越容易出现,越会出现身心分离的现象,尽量去感受、去观察。用新***替旧习惯,而不是克服就习惯。

***以理解成大脑皮层的沟回。想象一下我们的大脑皮层有很多沟。如果你想抚平脑沟,你可以想象其中的困难。而且,你越想克服所谓的坏习惯,你就越需要考虑它。因此,你一直在强化它。但是,如果直接练习这个习惯,新沟的形成会减少其他沟的面积,所以新沟的形成过程就是老沟的形成过程。

老师的力量观后感【篇6】

书中首先从空想家(Dreamer)和行动者(Doer)的介绍开始,空想家们善于谈论、想象、渴望,甚至于设想去做大事情;而行动者则是去做!

良好的处事风格其实也是若干好习惯的综合表现――做事有条理,时间观念强,信守承诺,坚忍不拔,从不拖沓等等。

并非生活眷顾行动者,而是行动者选择了生活。挺喜欢这句话,因为我相信自己正是属于选择生活的行动者的行列,相信美好的生活是可以自己创造的!

为了从空想家到行动者的转变,文中提到了“磨练法则”,每天都尝试做一点儿你原本不喜欢的事。基于这一点,其实回想一下自己对阅读的书本坚持写读后感也算是对此法则的一项实践,当然现在自己还没达到量变的程度,每一次的读后感都是比较痛苦,但是我还在坚持着,希望能带给我不错的回报!

坚持确实很重要,但是这应该要建立在正确方向的基础上。结合自然辩证法课上老师所讲,“勤能补拙”有时候并不都是正确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较为擅长的一面,尽早找到它,你就可以将自己的潜能尽可能多的发挥,将你的“勤奋”用在“特长”上,你就有无限可能成为该领域的Top人物。拿自己来说,本科就发现自己不是写代码的料,所以就基本放弃了,但是研究生阶段接触好多技术上的东西,感觉还是有必要了解掌握基础知识,就萌生了做网站的想法,可是折腾了好几天,连开发环境都没有搞好,甚是打击,不免又放弃了从头建站的想法。现在改用了wordpress博客系统,折腾了一天勉强算是把本地环境搞好,后面再慢慢的一点点百度,一点点修改吧。也希望自己能坚持下去,把自己的网站做出来吧。加油!

老师的力量观后感【篇7】

我认真阅读了“饮水思源”这部分后,认为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为人师表”是无声的教员,无声的身教往往胜于有声的言教。因为学生对教师尊重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 “德”和“才”,教师的思想品德、言行举止在不知不觉中被学生观察着、琢磨着和模仿着。一个有威信的教师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真诚的教育效果。

教师的品德和行为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因素,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准则、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无法替代。

雷夫在分享他的“第56号教室”的故事时,曾经把学生的学习程度分成了五种不同的梯度。事实上,读下来,但凡受益于有力量的老师的学生,他们在成年后往往饮水思源,这也是雷夫的五个阶梯中最高的一层。当教师教育的力量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和力量时,这种力量就会伴随着生命的主体而延续一辈子。

周老师在梁实秋记忆中的教诲是非常认真负责的。他特别注意汉字。而对周老师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周老师对于他们作“修身”的教育。按钮是否扣好,头发是否梳好,语调,走路姿势,笔记本是否折叠等都没有任何指导。

而对这些细节的关注也使梁实秋从此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有力量的老师总是有着种种不一样的故事。但是他们无一例外地都演绎了一个“师者”应有的形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可以是一句口号,但在现实生活中,它也可以沉浸为一种力量。

读完名家们的回忆时,我在想:我能成为一个有力量的老师吗?我可以给我的学生什么样的力量?

古希腊观后感1000字


人的思维不是静止的,观看作品的过程中思维也在不断跳跃,观看结束后,我们总会产生很多优秀的看法,观后感是真情实感下的产物,不可弄虚作假。有没有写好作品观后感的秘诀呢?观后感应该从哪些角度入手?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古希腊观后感1000字”,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古希腊观后感(篇1)

古希腊是西方历史的开源,持续了约650年(公元前8 - 公元前146年)。位于欧洲南部,地中海的东北部,包括今巴尔干半岛南部、小亚细亚半岛西岸和爱琴海中的许多小岛。公元前5、6世纪,特别是希波战争以后,经济生活高度繁荣,产生了光辉灿烂的希腊文化,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古希腊人在:哲学思想、历史、建筑、科学、文学、戏剧、雕塑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这一文明遗产在古希腊灭亡后,被古罗马人破坏性地延续下去,从而成为整个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

目录文明开端文明兴起希腊时代政治制度收缩展开文明开端

公元前,爱琴文明发祥于克里特岛,后来文明中心移至希腊半岛,出现迈锡尼文明。克里特岛文明与迈锡尼文明合称爱琴文明,历时800年,它是古代希腊文明的开端。 古希腊紧邻地中海和爱琴海,是海洋文明(西方文明)的源头,所以古希腊文明又称海洋文明。 古希腊地处地中海东部,它的地理范围比今天希腊共和国版图大一些大致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爱奥尼亚群岛和小亚细亚半岛西部沿海地带。爱琴文明是希腊最早的文明,它是爱琴海及周边地区青铜文明的统称,其中心先后在克里特岛和迈锡尼。公元前年左右,克里特岛出现了最早的国家。 希腊爱琴海地区很早就有人类活动。在北希腊的卡尔息狄斯地区曾发现早期人类头骨,有的学者认为属于尼人(即尼安德特人)类型。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散见于希腊半岛。克诺索斯。新石器时代各处居民的生活方式大致相同,种大麦、小麦和豆类等作物,驯养绵羊、山羊等家畜,崇拜象征丰产的泥塑女神像。农业技术大概从西亚通过小亚半岛由海陆两方面传来,可能伴以农业移民。值得注意的是,希腊缺乏坚硬的燧石,新石器文化各处居民多以黑曜石制造具有较锋利边缘的石器,而黑曜石只产于基克拉迪斯群岛的米洛沟。这说明至少在公元前6000―7000年间,爱琴海上就开始了互通有无的贸易往来。

文明兴起

早在古希腊文明兴起之前800年,爱琴海地区就孕育了灿烂的克里特文明和麦锡尼文明.。在公元前1100~公元前1000年,多利亚人的入侵毁灭了迈锡尼文明,希腊历史进入所谓“黑暗时代”。因为对迈锡尼时期的了解主要来自《荷马史诗》,青铜器;海上贸易也再次兴盛,新的城邦国家纷纷建立。埃及的宗教,波斯的哲学,腓尼基的文字,巴比伦的天文和“野蛮民族”的艺术,数不清的远古文明和几千年的文化成果都迅速通过这些根系传播到伯罗奔尼撒起伏的丘陵,传播到阿提卡丰收的果园,传播到比阿提亚贫瘠的山岭。前776年第一次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召开标志着着古希腊文明进入了兴盛时期。前750年左右,随着人口成长,雅典的希腊人开始向外殖民。在此后的250年间新的希腊城邦遍及包括小亚细亚和北非在内的地中海沿岸。在诸城邦中,势力最大的是斯巴达和雅典。

在希腊城邦向地中海沿岸扩展的同时,西亚的波斯帝国也在扩张,强大的波斯帝国征服了小亚细亚半岛上的艾奥尼亚希腊诸邦。公元前4,小亚细亚半岛上的米利都等希腊城邦发动起义,得到雅典的支持。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在镇压起义后,就准备进攻雅典。公元前490年,波斯大军渡海西侵,但在马拉松战役中被人数居于劣势的雅典重装步兵击败。希腊人赢得了第一次希波战争的胜利。 公元前480年,波斯国王薛西斯一世率50万大军再次进攻希腊。希腊各城邦也结成同盟,共御强敌。希腊联军的陆军以斯巴达人为主力,海军则以雅典舰队为主。希腊陆军在温泉关阻击波斯陆军,虽然兵败,但为希腊海军的集结赢得了时间。波斯人攻入了雅典,将全城焚毁,但希腊海军在萨拉米海战中一举击溃波斯海军,波斯人面临补给被切断的危险,不得不撤退。希腊人乘胜追击,解放了小亚细亚的希腊诸邦。第二次希波战争以希腊的胜利告终。

希波战争以后,雅典成为希腊的霸主。雅典海军是希腊各城邦中最强大的军事力量,雅典的.民主制也在伯利克里执政时期达到黄金时代。希波战争中,希腊各城邦建立了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战后逐渐成为雅典实现其霸权的工具。 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不满雅典的霸权,双方爆发多次摩擦。公元前431年,斯巴达的同盟底比斯进攻雅典的同盟普拉提,正式引发了伯罗奔尼撒战争。雅典依靠其强大的海军进行封锁,斯巴达则攻入雅典,试图迫其决战。双方互有胜负,但都未能取得决定性胜利,遂于公元前4缔结和约。和平未能维持很久,公元前4,雅典对西西里岛斯巴达的盟邦叙拉古发动大规模远征,结果以惨败告终。西西里远征使雅典元气大伤,无力抵御斯巴达的攻势。公元前4,雅典海军被全歼。次年,雅典向斯巴达投降,斯巴达成了希腊的新霸主。斯巴达的霸权也未能长久,希腊各城邦陷入混战之中。希腊衰亡不可避免,政权的腐朽和人们思想的堕落是其灭亡之根本原因也。

马其顿位于希腊的北部,处于希腊文明的边缘,被希腊人视为蛮族。但从公元前4世纪起,马其顿逐渐成为希腊北部的重要国家。公元前395年,菲利普二世即位。在菲利普的治下,马其顿成为巴尔干地区首屈一指的军事强国。面对马其顿的崛起,希腊建立了以雅典为首的反马其顿同盟。公元前338年,马其顿在喀罗尼亚大败希腊联军,取得了对整个希腊的控制权。公元前336年,菲利普遇刺身亡,其子亚历山大即位。亚历山大即位后很快就平定了希腊城邦的起义,巩固了政权。前334年,亚历山大率大军渡海东征,拉开了他征服世界的序幕。亚历山大最大的敌人是强大的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先后在格拉尼卡斯河和伊苏斯击败波斯军队,从波斯人手中夺取了叙利亚和埃及。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试图求和,但被雄心勃勃的亚历山大拒绝。前331年,亚历山大和大流士三世之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高加米拉战役爆发。亚历山大再一次取得了胜利,并乘势攻下巴比伦,波斯帝国灭亡。亚历山大继续东进,直到印度河流域方才折返。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病死,他庞大的帝国也随之分裂,古希腊历史结束,希腊化时代开始。

爱琴文明是指分布于爱琴诸岛及其周围地区的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约在公元前2000――公元前1700年间,希腊的克里特岛产生了君主制国家,王宫的建筑群和象形文字的出现是其标志。 公元前1600年左右,克里特文明进入繁荣期,这时出现文字、青铜器、陶器、金银制作技术有明显进步,国王的宫殿规模宏大。 约公元前1400年,克里特文明销声匿迹。

希腊时代

公元前4世纪下半叶,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整个希腊,并在帝国扩张的过程中将希腊文明传播至东方,史称希腊化时代。此时的古希腊文学已经接近尾声,希腊文明的中心也逐渐由雅典迁移至埃及的亚历山大港。这一时期希腊文学的特点是脱离现实,讲求辞藻,追逐伤感情调。比较有成就的领域是新喜剧和田园诗。 所谓新喜剧,是相对于阿里斯托芬时代的“旧喜剧”而言的,其特征是不谈政治,回避严肃话题,而更多的表现社会风俗,用曲折的情节和雅致的风格取悦观众。米南德(公元前342~公元前292年)是古希腊新喜剧的先驱和代表人物,共写过105部喜剧。他的很多作品都完整流传下来,包括《恨世者》、《萨摩斯女子》等。米南德的喜剧往往有比较复杂的爱情背景,特别注重剧中人物性格的刻画,深刻的影响了17世纪英国剧作家。 忒奥克里托斯(公元前310-公元前250年)是希腊化时代田园诗的首创者。他诗风活泼、优美,现存完整诗篇30首。古罗马的维吉尔就曾模仿他的风格,创作了著名的《牧歌》。这一时期著名的诗人还包括阿波罗尼俄斯等等。

政治制度

古希腊是一个城邦林立的地区,因此许多不同的政治制度都有在此地区获得实践和发展,有些古希腊城邦如斯巴达一样奉行君主制,将统治权集中在国王手中;有些城邦则如雅典一样实行民主政治;还有一些城邦则是由贵族统治或由少数人控制的议会(councils)进行统治。虽然古希腊所处地域狭小,但其政治制度在广泛的时间上获得了丰富多彩的发展。仅就政体来分古希腊就经历了贵族制、民主制、寡头制和僭主制的演变。尤其突出的是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制度是古代人类对直接民主制度最早的尝试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希腊化时代政治思想被专制政体所取代,君主通常以神权或半神权作为号召。亚历山大大帝在埃及以上帝之子的身分统治,在希腊被美化为神来崇拜。他身故之后,希腊化各国皆是仿效他的做法。这种情况以塞流卡斯王国和托勒密王朝更为明显,塞流卡斯王朝君主安条克四世统治叙利亚用“上帝显现”(Epiphanes)的衔号;托勒密王朝君主在签署诏命时用“上帝”(Theos)的名义,惟独马其顿的情况不像前述两者如此明显。

古希腊观后感(篇2)

著名学者罗素曾说过,希腊文化、**教和工业文明是西方文明的三大支柱。事实上,古希腊文明一直被视为西方文明的摇篮。

古希腊神话与传说,一直与《圣经》一样,是西方文学创作的不竭源泉,古希腊的城邦制、民-主制度等政治上的首创,影响着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的政治改革等,而它遗留至今的各种艺术及艺术品,是人类历史上最为璀璨的明珠。

古希腊神话充满智慧和魔力。它讲述了宙斯统制天国时期,诸神和英雄的兴衰故事,主要包括诸神的故事和英雄的传说。娓娓动听地讲述了宙斯、阿波罗、雅典娜、普罗米修斯、阿佛洛狄忒、阿伽门农、俄底修斯、阿喀琉斯的脚踵、帕里斯的苹果、木马计以及塞壬女仙的歌声等故事以及特洛亚战争、俄底修斯传说和阿伽门农的结局。在他们的神话故事中有着形形色色的人物,有万物之主的天帝宙斯;有庄严又爱嫉妒的天后赫拉;有富有母爱的农业女神的得墨忒耳;有聪明善战的雅典娜……这些神每一个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故事 ,让人感觉是多么的妙不可言啊!

我们也知道一些伟大的英雄:赫拉克勒斯、赫拉克勒斯、阿波罗等都来自希腊神话。由此可见,希腊神话的魅力和影响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希腊神话故事在世界上广泛流传。

神话中的英雄拥有上帝的超人力量,但他们不是上帝。只有少数英雄经过奋斗,得到宙斯的肯定,才能**成为神。

我最喜欢的是伟大有英雄“赫拉克刺斯”,他很强,很勇敢,战天斗地,勇斗“尼米亚巨狮”为民除害;“清洗奥革阿斯的牛棚”在一日之内清扫的干干净净而赢得了财富;“带回地府里的三头狗刻耳柏洛斯“终于获得了自由。

我觉得他很幸运,因为他吸吮了“万神之母“赫拉的乳汁,具有了不死之身,但是,他最后却被半人马涅索斯给他夫人的毒药而毒死了。

他的十二项功绩受到人们的称赞,显示了人类克服恶劣自然环境的顽强意志,英雄死后也**了。

《古希腊神话》流传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贵的遗产,它对希腊乃至整个欧洲的文学艺术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具有永久的魅力。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真实的,它不掩饰神和人的丑恶,也不粉饰那些美好的东西。

无论是神灵还是神化英雄,都有人类的情感和思想烙印。希腊神话虽然主要歌颂英雄的事迹,但也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人性的丑恶。当然也描绘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鲜明的人物性格也正是它的亮点所在,庄严又爱嫉妒的赫拉,温柔却又胆小的德墨忒尔,智慧却又寡语的雅典娜等等。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雀跃在书中,以最美丽的姿态,述说那段曾经的辉煌;那段神庙里的高歌。

希腊人民是好战的民族,自然是英雄的民族。战海怪,征城邦,这些赫赫战功无不使他们名扬例外,名垂青史。在后世人们的膜拜之下,越发的变得高不可攀,越发使得“英雄”这一称号可望而不可即。

然而此书却向世人宣誓出人人皆可如此的道理,神不是万能的,神也会犯错,神也存在着人性的自私与丑恶。智慧女神雅典娜与爱与美之神阿芙罗狄蒂就因为比美这一小事,却引发了著名的特洛伊战争,即“纠纷的苹果”这一典故。争斗是不和的祸根。

再讲伊阿宋和希腊著名的英雄们去科尔喀斯取金羊毛。在那里他邂逅了埃厄忒斯国王的女儿美狄亚。为了帮助伊桑得到金羊毛,逃避父亲的追捕,美狄亚背叛了自己的国家和父亲,还打算杀死自己的哥哥!

然而美狄亚自己却并未得到幸福。虽然她和义宋最终成了夫妻,但当她年老体弱时,义松娶了临王的女儿。只有这样,才不足以揭露人性丑陋的深层本质。爱的背叛使美狄亚因为爱而失去理智。

她恶毒地把那个国家的国王和公主毒死了。为着令伊阿宋痛苦一辈子,她竟然把自己的三个儿女也毒死了!最后,她逃离了。

但我相信,无论她逃到**,她都逃不掉良心的谴责和内心的痛苦。而伊阿宋回想一生,绝望地了结了余生。虽然同情美狄亚,但是孩子总是无辜的。

在此其实本书也对人性的丑恶做了深刻的批判。

我不得不惊叹希腊人惟妙惟肖的想象力,他们给每一座山,每一条河甚至一花一草一木都赋予了神的含义,他们长早了太阳神、月亮神、风神、花神、爱神......这些想象蕴含着浓浓的宗教味道如同神与神之间相对松散的关系,时间的车轮慢慢滚向宙斯主宰的奥林匹斯众神时期,12位主神以宙斯为核心,各司其职,整个天庭秩序井然,宛若人间的通知秩序,等到了英雄时代,人间的英雄闪亮登场了,他们成为了故事的主角。这些英雄由于有着神的血脉,因而有着不凡的品格,他们从事着人间的活动,有人的喜怒哀乐、善恶好憎,在纷争和角逐中展示着勇敢和睿智。

在他们的故事里,我读到了战争的鲜血,和平的美丽,背叛的残酷,战士的忠诚,人性的**``````

古希腊神话是西方文艺的源头,是人们智慧的结晶。当我们读到这些美丽的神话时,我们一定能感受到希腊文明和艺术的光辉。

古希腊观后感(篇3)

历史对于人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谓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当然了学习历史可以知道更多的知识,可以让人们了解更多,并且可以传承下去。但是学习历史有的时候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那么轻松愉悦,所以一本好的书籍对于学习了解历史也是相当重要的。

学习历史并不只是成人的事情,孩子们也应该从小就学习历史,这样可以开阔眼界,开发孩子们的思维,同时掌握更多知识,这些对于孩子的成长也都是大有裨益的。但是孩子们学习也是要有相应的学习方法,他们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不可能像大人那样可以随意的阅读,他们的知识水平有限,而且缺乏耐性,所以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要针对他们的年龄特点而设计,绘本就成为了当代孩子们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

把历史也变成绘本的形式进行讲述,那么孩子们也是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最近就和孩子一起阅读了一本这种类型的作品,这本书的书名叫做《遇见古希腊人》,相信这样的书名会让很多的读者都感兴趣。首先古希腊就是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世界,从小到大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很多关于古希腊的美丽传说,但是由于历史文化的原因,可能我们不能全面的了解这些,只是只言片语,道听途说的知道了一些,但是想要全面系统的了解还需要一些专业的历史书籍,但是那样的书籍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阅读起来如同嚼蜡一般,根本就读不下去。但是这样的绘本就不一样了,里面通过有趣的图画和幽默简洁的语言,把一些重要的故事轻松的传递给我们,便于我们理解。也让孩子们对于学习历史有了浓厚的兴趣。

《遇见古希腊人》确实是一本非常有趣的绘本,里面有着生动的图画,所有的人物鲜活的呈现在读者面前。并且采用简洁幽默的语言来表述,与现在打印字体不同的是,本书是采用手写的字体,这样更加具有亲和力,更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书中讲述内容也是包罗万象,虽然都不是深入,但是还是比较系统全面的介绍了古希腊的一切,让我们对于古希腊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这就非常不错了。尤其是对于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的孩子们,也更加适合。

《遇见古希腊人》是一本非常不错的儿童绘本,里面讲述的古希腊故事是非常有趣的,受到了孩子们的喜欢。本书也可以家长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加深理解,也促进了亲子交流。很不错的一本书。

古希腊观后感(篇4)

作者: (德)吉尔哈德・芬克 文;(德)皮特・克劳克 图; 译者:徐小清 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8月1日 开本:大16 ISBN:9787535155337 定价:¥29.00元

内容简介

三千年前,古希腊人涌人那个狭小、分散的国度,这个国度的名字至今仍未改变,它就是:海伦(希腊的古称、别称)。这对于欧洲来说是一件幸事。因为当时全世界都向这个小小的国度学习。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古希腊的诗人、艺术家、建筑师、医生和思想家的话,我们现在的世界会怎样。古史专家吉尔哈德・芬克博士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小小的古希腊变得如此伟大而无法替代。

目录

蓝色的猴子,强壮的公牛 谁在古希腊人之前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米诺斯国王是谁? 欧罗巴如何被公牛“绑架”? 古代克里特岛给我们留下了哪些谜团? 迈锡尼的城墙 最初的希腊人是什么人? 亚该亚人与特洛伊有什么关系? 特洛伊战争是何时爆发的? 《伊利亚特》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奥德赛》讲述的是什么? 独眼巨人波吕菲摩究竟是怎样死的? 天神与凡人 吉希腊人认为世界是怎样诞生的? 天神的力量有多大? 古希腊神话中共有多少位天神? 这些天神“凡人化”的程度有多高? 古希腊人眼中死后的生活是怎样的? 竞赛的发明 最早的选美发生于何时? 什么是赛会? 古希腊人怎样训练? 失败者的下场是怎样的? 大型赛会在哪里举行?多久举行一次? 所有的古希腊人都如此热衷体育吗? 以思考为职业 哲学家是些什么人? 苏格拉底有哪些成就? 苏格拉底留下了什么? 黄金五十年 是什么提升了雅典的地位? 海防联盟给雅典带来了什么优势? 雅典的民主是真正的民主吗? 雅典如何成为希腊的“教育机构”? 雅典的统治是怎样瓦解的? 厚底靴上的面具 希腊人何时佩戴面具?原因是什么? 古典戏剧是如何产生的? 什么是喜剧? 旧式喜剧有多糟糕? 怎样将剧本搬上舞台? 印度边境上的希腊 大战之后的希腊状况如何? 谁帮助希腊重新发展起来? 亚历山大如何击败了强大的波斯王朝? 亚历山大做了哪些计划? 亚历山大帝国留下了哪些影响? 亚历山大行军对科学有何影响? 尼罗河畔的希腊 亚历山大港的人们如何生活? 亚历山大港居民怎样搞坏了自己的名声? 关于灯塔,我们知道什么? 缪斯庵中研究什么?有哪些发明? 古希腊历史年表

古希腊观后感(篇5)

读《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有感

于乐源 11级建筑学***

听完刘小枫老师讲课之后,才意识到《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这部看似简单易懂,线路单一的剧本竟然有深刻的含义。经典之所以能永垂不朽,是因为它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作者的问题和思想,使人们的越读越来越有活力?

故事并不复杂。在高加索山脉的背景下,偷火的普罗米修斯被愤怒的宙斯惩罚。火神赫菲斯托斯在旷野杀了他,使他一直忍受苦难。接着是普罗米修斯和奥卡诺斯,女孩们,伊奥和赫密士之间的交流和碰撞。

刘小枫首先提出了释法的出发点,即正义。这是普罗米修斯和宙斯间的矛盾。

只是普罗米修斯偷火和传授技能?

在这里我首先想确定一下正义是什么。公正的客观标准是人们的行为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义是人类社会普遍认为的崇**值,是指具有公平性和合理性的观点、行为、活动、思想和制度。

那么正义是相对的——不同的人或群体对正义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正义观。

宙斯的统治是一种差距模式,是文明、技术和权威的结合。他想要的是君主的父子,大臣的父子。为了自己,宙斯将用他的闪电打破众神的话语和民主观念,压迫无数渴往自由的生物向他致敬,并强迫女孩把自己当作手中的玩物。在这种环境中,除了宙斯和宙斯的狗腿,绝大多数人都不快乐。

毫不奇怪,决心一辈子为人类奋斗的马克思称普罗米修斯为哲学日历上的最高圣人,并视他为自己永恒的精神楷模。相对于普罗米修斯,懦弱而善良的火神赫菲斯托斯——虽然他们都是仁慈的神,并且这仁慈是他们的感情基础——伏在父神宙斯的羽翼之下,执行自己不愿意做的任务——把自己的同伴钉在艰苦的高加索山脉,让他永远忍受着煎熬。

因为他不仅敢于像伊壁鸠鲁那样敢于冒险,挑战权威,藐视统治者,在如此**的环境中不放弃民主世界的信念与思想;他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变差序的格局,把思想的结晶宣布与世。

然而,我不认为普罗米修斯把技术带给人类,从根本上帮助他们。

技术促进人的发展,但技术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就现代科学技术而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就如同追上离弦的箭一样困难。各种新发明层出不穷,从发明到普及的时间越来越短。

技术给我们带来无限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两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人类素质的下降,二是技术的滥用。

人们对技术存在着过分的依赖。在人们越来越舒适的同时,他们也越来越懒惰和笨拙。因为每个人一直享受的大多是别人技术的产物,他们只熟悉一个生存计划。

所以一旦我们离开了科技,每个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做。

滥用技术是比过分依赖技术更可怕的魔鬼。过分使用ddt的唯一好处就是催生出《寂静的春天》进而唤醒美国人的环保意识,但是它遗留的ddt农药残留已经足够好几代人去消化了。此外,聪明的美国人已经将高污染产业转移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从全球的角度来看,人类仍在浪费地球,自掘坟墓。

而被看做新世纪能源希望的核燃料技术呢?它清洁高效,但一旦核电站关闭,放射性核材料的泄漏几代人都不成问题。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有三千名工人死亡。此后,绝大多数在周边地区出生的人都有先天性残疾。

日本福岛虽然有五十死士等等的慷慨悲歌让人涕然泪下,但我们更希望日子能够平静幸福不是吗。普罗米修斯给人类带来了技术,但是没有办法去约束技术,也就是哲学。人类在这条路上蹒跚而行。每次血的教训让我们反思我们对技术的态度。

此外,民主的辩证思维也是该剧的精神内涵之一。刘小枫先生说,民主政治的产生,是少数精英对人类制度的设计,是少数人观念的实现,源于贵族。但是贵族制度恰恰是不民主的。

这是矛盾之一。

由**到民主,这条路必定由尸骨血肉铺就。不是每个受压迫的人都愿意冒这个险。所以审慎的聪明人懂得借助君主的羽翼保护自己,明哲保身,像奥克阿诺斯;不审慎的聪明人却敢于出头,迎权威之锋芒,用自己的牺牲去换取民主,像普罗米修斯。

所以普罗米修斯,是个聪明人但是不审慎。这是一个矛盾,也反映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此外,作者认识到妇女在民主政治中的重要作用。赫菲斯托斯、赫尔墨斯、宙斯、暴力之神、奥诺斯和其他男人大多是昙花一现的,但真正的描写是歌女、被诅咒的女人伊奥和普罗米修斯的启蒙——忒弥斯。歌队的姑娘们听了普罗米修斯的悲惨遭遇。普罗米修斯甚至启发他们加入他的革命队伍。

而伊奥更是剧本的主角之一,在后文占有举足轻重的分量。普罗米修斯的母亲忒弥斯又这样教育她的儿子——“提坦们蔑视机巧的计谋,仗恃自己的心灵强勇,以为可以轻易地靠武力夺取权力”(208-210)“获取这场斗争的胜利不是靠力量和强大的暴力,而是需要使用计谋”(214-215)“普罗米修斯”一词在希腊文中就是“先见之明”的意思,而母亲是给予智慧者智慧的人。可见作者对妇女思想的高度重视,从中可以看出妇女在民主政治中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自此,我想我对《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的看法差不多已经表达完毕了。虽然不甚系统,但是绝对真实。也许好书的好就在这儿:

它可以从人何角度品尝,因为它是作者从生活中榨取的血液的结晶。如叔本华所言:“余尤爱以血书者。

”【参考文献】

埃斯库罗斯:《普罗米修斯》,载埃斯库罗斯:《古希腊悲喜剧全集》,张竹明、王焕生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年。

yuejinwuxi:《关于马克思对普罗米修斯评价的理解》,百度文库。

网友:“正义”词条。

古希腊观后感(篇6)

克瑞斯又名克利俄斯,是十二泰坦神中的老三,生长、收获与农业之神,同时也是金牛座的初代守护神。

做为希腊神话中的第一代农业之神,克瑞斯拥有给予大地生机的能力。他教授人们播种耕种,并帮助人们将土地变得肥沃。尊敬他的人们可以收获丰登五谷,拥有享之不尽的财富。忽视他的人们则会田园荒芜,万物凋零变得家徒四壁,一文不值。

由于古希腊重视农业,因此克瑞斯的心好坏可以直接影响到世间万物命运,他皱一皱眉,世间就要荒芜一阵,他露一露笑脸,大地又会丰饶丰收。为了表示对克瑞斯的尊敬,欧洲诸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习惯将克瑞斯的象征“麦穗”印在钱币上,其意一是向农神表示尊重,其次也是向克瑞斯乞求能够国力雄厚,国库充盈,所以克瑞斯除了农神这个职位之外,他还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财神。传说第二代农业之神德墨忒尔的罗马名字——刻瑞斯的由来就是借其前辈克瑞斯的名字谐音,两者读音虽然一致,但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希腊神话后期曾有书籍将克瑞斯与德墨忒尔混淆成为一人,但其实二人不仅身份辈份不同,就连性别也是一男一女。

克瑞斯,农业,泰坦,希腊神话(克瑞斯之妻欧律比亚,许多游戏中将其误认成克瑞斯本人,但其实克瑞斯是一位男神。)

克瑞斯的妻子是欧律比亚是希腊神话中的女神,蓬托斯和盖娅的女儿。他们生育了阿斯特赖俄斯、珀耳塞以及帕拉斯三个儿子,分别代表风、雨和收获。

据说欧律比亚有一颗石头做的心,除了克瑞斯之外没有看到过欧律比亚的笑容。她在赫西俄德的《神谱》中仅被简略提及,在伪阿波罗波洛斯的《书库》中也有出现。

古希腊观后感(篇7)

《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真实的,它不掩饰神和人的丑恶,也不粉饰那些美好的东西。

无论是神袛还是神化的英雄,都具有人的情感,思想都刻上人的烙印。虽然希腊神话主要是歌颂英雄的事迹,但同时也深深地揭露和批判了人性的丑恶。当然也描绘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鲜明的人物性格也正是它的亮点所在,庄严又爱嫉妒的赫拉,温柔却又胆小的德墨忒尔,智慧却又寡语的雅典娜等等。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雀跃在书中,以最美丽的姿态,述说那段曾经的辉煌;那段神庙里的高歌。

希腊人民是个好战的民族,自然是个出英雄的民族。战海怪,征城邦,这些赫赫战功无不使他们名扬例外,名垂青史。在后世人们的膜拜之下,越发的变得高不可攀,越发使得“英雄”这一称号可望而不可即。然而此书却向世人宣誓出人人皆可如此的道理,神不是万能的,神也会犯错,神也存在着人性的自私与丑恶。智慧女神雅典娜与爱与美之神阿芙罗狄蒂就因为比美这一小事,却引发了著名的特洛伊战争,即“纠纷的苹果”这一典故。

争斗是不和的祸根。再讲伊阿宋和希腊著名的英雄们去科尔喀斯取金羊毛。在那里他邂逅了埃厄忒斯国王的女儿美狄亚。为了帮助伊阿宋取得金羊毛并逃脱她父亲的追捕,美狄亚背叛了自己的国家和父亲,并且还设计杀害了自己的亲弟弟!然而美狄亚自己却并未得到幸福。虽然她和伊阿宋最终结为夫妻,但是当她年老色衰时,伊阿宋就娶了临近一个国王的女儿。仅仅这样,还不足以揭露人性丑恶的深层本质,爱情的背叛使美狄亚因爱成恨,丧失理智。

她恶毒地把那个国家的国王和公主毒死了。为着令伊阿宋痛苦一辈子,她竟然把自己的三个儿女也毒死了!最后,她逃离了。但是我相信,无论她逃到哪里,都无法逃脱良心的谴责,逃离内心的苦痛。而伊阿宋回想一生,绝望地了结了余生。虽然同情美狄亚,但是孩子总是无辜的。在此其实本书也对人性的丑恶做了深刻的批判。

当然在精神成面的教育程度上来讲,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宿命论了。这是我所印象最为深刻的。大多的英雄和新生的神明基本都是原神明的子嗣!极少一部分是依靠自己的能力才得以成功。无形中便会给予我们暗示,无神眷顾的孩子并不会有所作为,这会伤害多少年幼的心灵。

我想每一个孩子童年时心中都会有一个梦,有一位英雄,有那份在这成人现实缺失纯真。希望你年幼时的那个幻想,没有被这无情的潜规则所扼杀。

有人说,外国神话的残酷,就在于不给虚妄之人以讨价还价的余地。我想那便是生活的真理。

古希腊观后感(篇8)

牧神和山林之神潘是众神使者赫尔墨斯的儿子,他的相貌非常奇特,有着山羊角及胡子,上半身是人,而下半身却没有脚,而是羊蹄子。尽管如此,他却是个非常优秀的音乐家。

潘爱上了女神希林克丝,但她却因为嫌恶潘的外貌而躲避着他;希林克丝将自己化身成为一束芦荻,而潘却用这芦荻做成了一支笛子。随著潘所经过的山林原野,处处均散播着优美的笛声;众神们也常被她的音乐所吸引,围绕在旁边聆听。 由于潘能带给众神欢乐,所以他常受被邀请到宴会中助兴。

有一次他应邀参加并为众神们吹奏时,因为特别的卖力,使得美妙的笛声在天地间回荡不已;没想到这笛声却惊动了大怪物提风。提风横冲直撞的闯入宴会,所到之处一片狼藉,众神们纷纷走避;潘恩在慌忙也化作鱼跳入尼罗河中,不料因为太过紧张的关系,只有下半身变成鱼尾,而上身仍旧还是只山羊的模样。最后这一形象也就被升上天空成为摩羯座。

古希腊观后感(篇9)

这是一本奇妙有趣的神话书,讲述了古代与自然共生的人类,将我们带回刚诞生的世界,和人、大地、花草树木、海洋、山丘息息相关的日子。

此书共有三个故事,令我感受最深的是《太阳之子法埃同》和《糊涂国王弥达斯》。让我们来听听第一个故事吧:男孩法埃同跟小伙伴说自己是太阳神的儿子,伙伴们不仅不信,还笑话他。法埃同来到了东方神殿请求父亲让自己单独驾驶太阳马车,父亲说马车不能驾的太高和太低。为了让伙伴们相信自己,法埃同冒着危险把太阳马车驶向地面。结果地面着起了大火,法埃同被迫摔向了地面。故事讲了人们为了没有意义的美好理想牺牲了生命和自由。都是虚荣心惹的祸!像法埃同一样,过分拥有虚荣心的人,老是追求一种虚假的效果,甚至弄虚作假,丧失理智。这个行为的目的仅仅在于获得荣誉和引起大家的注意,并得到周围人的赞美和羡慕。当然啦!每人多多少少都有点爱虚荣,我也一样呢!

第二个故事也很有趣:一位叫弥达斯的国王,由于招待的酒神的养父,便可以实现一个愿望。贪心的国王说:“我要把我碰到的一切都变成金的!”这确实给国王带来了财富,可是却不能正常进食(食物都变成了金子),还无意中把女儿也变成了金人……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贪心的人永远都不会快乐!所以,我们不能太贪心,否则可是会惹上大麻烦的哦!

我觉得,古希腊神话是对人类的一种期待。它告诉了我们做人的道理。也告诉了我们拥有坏品质的人的下场!

古希腊观后感(篇10)

在希腊神话中,最为著名的蛇妖形象就是妖美杜莎。美杜莎是戈尔贡三姐妹之一(Gorgons或译作蛇发女妖,意为可怕的,另有人谓为高声咆哮的)。她的两个姐姐(丝西娜、尤瑞艾莉)都是神仙血统,而她是凡身,她的父亲是福耳库斯,母亲则为海妖怪刻托。

美杜莎本是一位美丽的姑娘,有着一头绿色美丽的长发,宝石蓝般的眼睛像大海一样。海神波塞冬爱上了她,化身成骏马与她在雅典娜的神殿中偷情。此举触怒了雅典娜,盛怒之下的雅典娜将美杜莎和她的两个姐姐都变为妖怪。雅典娜将美杜莎美丽的秀发变成了一堆令人厌恶恐惧的丑陋的小蛇,下半身也变成了蛇尾。雅典娜还对她施了诅咒,任何直视美杜莎双眼的人都会失去灵魂变成石像。自此,“美杜莎的头”被人们比喻为可怕的或丑恶的事物。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美杜莎不自量力和雅典娜比美,所以触犯了雅典娜,被变成蛇妖。

宙斯之子珀尔修斯知道这个秘密,因此背过脸去,用光亮的盾牌作镜子,找到美杜莎,在雅典娜和赫耳墨斯的帮助下割下了她的头。从美杜莎的躯体里跳出双翼飞马珀伽索斯和巨人克律萨俄耳,他们都是波塞冬的后代。珀尔修斯躲避美杜莎两个姐姐的追杀时,在空中遇到狂风的袭击,被吹得左右摇晃,从美杜莎的头颅上滴下的鲜血落到利比亚沙漠中,变成了各种颜色的毒蛇,世界上许多地方从此以后就有了危险的蛇类。

命运同样悲惨的还有以猎杀小孩子闻名的蛇妖拉弥亚,她面容妖艳却蛇尾曳地。拉弥亚本是波塞冬和拉比的女儿,美貌倾城,因此宙斯爱上了她。这件事被天后赫拉发现后,愤怒的赫拉把拉弥亚所生的孩子全都杀害,又施咒将伤心不已的拉弥亚变成半人半蛇的怪物。自此,拉弥亚只能在无尽的仇恨与哀痛之中挣扎,为了报复和发泄,她不断地杀害别人的孩子,吸吮少年的鲜血。拉弥亚的名字拉弥亚来自希腊语,意指“食道”,象征“贪欲”,描述拉弥亚吞食儿童的形象,后即以“拉米亚”喻指女妖。也有人认为拉弥亚对血液的饥渴,象征着女人的不洁、贪吃和愚昧。

从美杜莎和拉弥亚的形象中我们不难看出,在希腊神话中,人们把蛇和女性结合在一起,并又为她们设计了晦暗的生活轨迹,赋予她们残暴的品性。此中的厌恶和痛恨,可见一斑。这充分体现了古希腊人朴素的哲学思想,也说明了古希腊人关于对蛇的认识和理解——蛇是恶的。但蛇是由女人的血变化而来的传说和理解则是古希腊人价值取向的具体表现。将“蛇女性化”或以“女人喻蛇”在希腊神话中经常出现,也为后世各国神话传说中蛇与女人的故事提供了原型。

《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1000字


该怎么才能把自己对于的作品名观后感更好的记录下来呢? 珍藏内心的变化,写观后感是一种可行的办法,写观后感可以加深我们对作品的理解,杂文852为大家准备了这篇“《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的相关内容,希望你在本页上看到一些新鲜的观点!

《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篇1】

819班梁昊轩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此句出自《孙子兵法·始计篇》,简意为“战争,关乎国家的紧要之处,系及千万生民的存亡,不能不仔细探究。”孙武先是著成了《孙子兵法》这一被后世诵为“兵家圣典”的大作,后又为吴王阖闾献计近十载。最终,却也抱着无穷的失望远离战争,归隐山林。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由此可见,包括战争的一切行为,大多都是为了最终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要尽量找到最正确便捷的道路,真正做到“善之善者也”。往后延伸,我们便可以知道要“慎战”,“重战”。慎战,即为量力而行。倘若《长津湖》中部队在行军遭阻时杀敌心切,又岂能安全地隐蔽起来?而重战,就是在必要时倾尽全力,不辞劳怨达到目标。

孙武,童年时祖父立功,被赐姓孙。后在少年时期,历经“四姓之乱”,叔父被构计陷害,因而立下传孙氏兵法之大计。逃往吴国著书期间,偶遇并救下伍子胥。伍子胥父兄本为楚国忠臣,却惨遭奸臣陷害,死无葬身之地。伍子胥报仇心切,逃往其对立国吴国,在与孙武结下刎颈之交后,互相别离。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番奔波之后,伍子胥助阖闾上位,得到重用。伍子胥不忘大恩,一日七次向阖闾举荐孙武,吴王熬不住劝,接见了孙武。

孙武是何许人也,其才干一下被阖闾看中。念吴国大业,阖闾积极向孙伍两人询问计策。两人齐道曰:“要想灭楚,先需强吴,而后肄楚,最后决战。”强吴,就是要做好充分的自我准备,提升自己的才干,从实质出发;而肄楚,就是要探清目标虚实,不打没有信心的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便可很好地说明这一点。而最后的“决战”,往往是最关键的。“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到了真正的最关键的时机,往往学会变通者才可取胜。

在孙武的建议下,阖闾下令广积粮仓,高筑城墙,此是为第一步。而后,派兵骚扰楚国边界,而又不动干戈。几年的准备下,楚国终于按捺不住了,派兵伐唐。此乃兵家之大忌,十三连胜国内象棋冠王有云:“子不在多,关键在于战术的得当,两翼空虚,便给了敌军可乘之机。”这一伐唐,给了吴国一个机会,便一举在柏举给了楚国当头一棒。眼看大捷在望,吴军却开始就地烧杀作乐。尽管孙武百般劝告,依然不被阖闾所听。孙武念想已经完成使命,自己也不再受用,干脆又退了山林,与伍子胥再次相别。

不久,夫差继位。昔日的大捷士气早已被打得消散,碰巧又受权臣蛊惑,赐死了伍子胥,可怜一代贤士,还是落得其父兄的下场。话说,没有了贤臣的辅佐,夫差很快被勾践卧薪尝胆,灭了国。唉,骄兵必败,武圣关二爷也正好是被吕蒙算计,败走麦城。我们之中,又何尝没有第二个夫差呢?

孙武听说此事,悲伤逆流成河。只叹“死人不可以复生,亡国不可以复存”。孙伍两人一世之交,还是不能在最后一刻相见。回想当初孙武为子胥熬的第一碗粥,我不禁思绪万千:我们,也会有几个至亲的朋友吧……

《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篇2】

典籍里的中国影片观后感

中国电影自问世以来,通过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了世界电影产业的重要一环。其中,中国典籍是中国电影创作的一个重要源泉,它为电影注入了浓厚的中国文化元素和独特的美学观照。在观看典籍改编的中国影片后,我被其独特的味道和深刻的思考所打动。以下是我对几部典籍改编的中国影片的观后感。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巨著,是中国文化宝库里的瑰宝。无数次的改编尝试让人们对红楼梦产生了更多的遐想与期待。而最让我深刻的一版是李少红导演的《红楼梦》。这部影片从最初的整个故事设定到所有细节的处理都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观照,通过优美的画面、精致的服饰、唯美的音乐,将红楼梦的唯美和伤感完美地展现了出来。观看这部影片后,我仿佛进入了贾府的梦幻世界,感受到了贾府的华丽和沉沦。影片以细腻的情感描写和饱满的角色塑造为观众构筑了一个集喜剧和悲剧于一体的视觉盛宴。

而《水浒传》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经典之作,以其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和激烈的战斗场面而著名。导演冯小刚的电影《射雕英雄传》将这一古典名著的故事搬上了银幕。这部影片在细腻还原了小说故事的同时,通过故事背后的中心思想,反映出真善美与人性善恶的矛盾。影片的画面唯美而华丽,服饰和道具设计精致独特。尤其是导演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每个角色都有独特的个性和情感,使得观众对其中的人物形象产生了更多的共鸣和情感投入。

另外,中国文学史上最为重要的诗集之一,《唐诗三百首》,也曾被搬上银幕,如《卧虎藏龙》。这部影片通过对唐代武侠小说的重塑,将唐诗、剑术和爱情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诗意和侠义的并存。影片以绚丽多彩的动作场面和精美的布景为观众展示了古代武侠的壮美。而影片中的角色情感纠葛和爱情发展也与唐诗的意境相结合,给观众带来了意外的情感震撼与美感享受。

通过观看这些典籍改编的中国影片,我深深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这些影片在保留原著情节的同时,通过导演的重诠释和创造性的表达,使观众对原著产生了全新的感受与理解。这些影片从时尚、美学角度出发,通过精心的造型、布景和音乐,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妙之处展现给了现代观众。观看这些影片让我深入感悟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丰富与多样性,同时也对中国电影的发展和努力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总之,典籍改编的中国影片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和审美观照。通过这些影片,观众可以领略到中国古典文化的底蕴和魅力。这些电影通过对电影语言的精湛运用,将典籍中的细腻情感和人生哲理呈现给现代观众,引发观众的思考与共鸣。在接近1000字的篇幅中,我仅仅简单描述了几部典籍改编的中国影片给我带来的影响,但它们所带来的情感和思考是无法言尽的。这些影片让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电影充满了无限的热爱和向往。希望中国电影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继续吸纳典籍的灵感,创作出更多引人入胜的作品,为中国电影的辉煌贡献更多的力量。

《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篇3】

“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题记

穿越时空,观先人李时珍之经历,看完《典籍里的中国》,受益颇丰,写下心中所想。

学医难,行医更难。少时的李时珍便有一个行医梦,可作为医者的父亲李言闻自是清楚医者之难,一再反对他。长大后的李时珍乡试三次未中,他心中的梦想便愈加坚定。他为从医曾求父亲三次,终与父亲共为“逆行舟”。为乡民看病,不辞劳苦,成了李时珍的日常。尽管他深知从医的艰辛,但他依旧带着“寿国以寿万民”的志向坦然地踏上了征程。

学医难,行医难,修本草书更难。在行医救民的过程中,李时珍目睹了不识药、用错药的'案例,心中由此萌发利了重修本草的种子。”天下医书,利益天下”,李时珍集古代医书之大成,又通过自身实践,三十年饱经风霜,三十年呕心沥血,著成《本草纲目》。

可谁能想到,出书更难。当时竟无一书商想要刊印。从书商口中得知,得到王世贞作的序,《本草纲目》便可发行,李时珍跋山涉水去求王世贞作序,对于李时珍而言,弯下腰求序比挺直腰著书更难,可为了造福百姓,他甘愿奉献。幸而《本草纲目》得到了王世贞的赏识。

然而李时珍又担心《本草纲目》存在错误,误导后世子孙,在流去的十年光阴里,李时珍重修本草,不负所愿,《本草纲目》得以印发。令人嘘不已的是,年过七旬的李时珍没能看到出版的《本草纲目》,这也是他留下的遗憾。穿越百年,让李时珍看到被后人所珍藏的《本草纲目》,了却了他的夙愿。

李时珍的一生,用“难”形容再合适不过,他用“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的行医精神克服种种磨难,他是一个不怕难的人,一个迎难而上的人,李时珍艰苦奋斗了半生,彰显的是实事求是、格物明理的大医精神,医者仁心、悬壶济世的大医情怀。就是这样一个人,完成了需百人整理撰写的浩大工程,造就了医药学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救死扶伤,一心为民;艰难卓绝,著成本草;锲而不舍,求序刊印。这是李时珍一生的写照,我们永远怀念他!

《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篇4】

《典籍里的中国》这档万众期待的节目,以《尚书》开篇,以主题立意上的交相辉映为核,以戏剧化结构、影视化表达为形,在相对有限的时间篇幅里,传递出极强的信息浓度和极高的精神亮度。

追寻华夏文明之源,挖掘中华传统文化,戏剧和影视相结合的创新形式令人拍案叫绝。正所谓“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它带领观众回到思想的源头,体悟发端于《尚书》“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的奥义,了解九州从何而来、华夏自古一体,思考到底什么是中国,又是什么成就和塑造了中国。

《典籍里的中国》中,伏生向晁错传《书》的情景让人十分感动。年逾九十的伏生缓缓道来藏书不易,讲解其中篇章,听者晁错一脸敬佩之情,眼中饱含泪水。

堪称神来之笔的,是伏生向“当代读书人”撒贝宁发问“两千多年后的人还读《书》吗”后,撒贝宁带他穿越到了现代。伏生与今天的孩子们一起背诵《禹贡》,此情此景,和战国时期的童年伏生摇头晃脑背诵《禹贡》的样子形成了奇妙呼应,时间被高度浓缩,观众甚至能感受到先贤穿透时光而来的殷切的目光。

尤其是伏生最后的回眸,在一眼千年之间,道出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无限希冀。他仿佛在问今天的每一个人——当《书》的命运不用再流离失所,当读书已经如此触手可及,你们珍惜当下了吗?《书》的未来还会更好吗?

我们不禁要问,为何读《尚书》?答曰:“知先贤治政之本,知朝代兴废之由,知个人修身之要,也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我们巴音孟克的企业文化里,也有一条“修身持家治企业,为己为家为企为社会”。可见,小爱即是大爱,大爱也是小爱。所谓的修炼自身、经营家庭、管理企业、大爱天下,彼此间的关系都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如果失去某一个,企业就会像一个人失去身体的一部分一样,残缺不完美。

说到这,就要提到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文化自信,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基本、更深沉和更持久的力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如今浮躁的社会,好像已经越来越难以静心研读一本典籍,这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典籍里的中国》不是一场古文电视科普课,而是思想交流和文化碰撞的'“时代之河”,它既能追溯到山高水长的源头,又能尽情流向辽阔自由的大海,其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得到了升华。

《典籍里的`中国》之所以有意义,在于它对沉睡了的公共记忆是一次有力唤醒,也是对一段历史表达的有力见证。

感恩巴音孟克企业文化,顺自然,行大道,阳谋爱,育化生,让我们不断修心、精进!

感恩在中央电视台这个国家级大众传媒上,用最大众的方式传播我国最古老、最难读的经典,这是可喜可贺的事情!

《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篇5】

2021年10月19日,今天是来到第三期陕煤集团班组长综合素质提升班的第五天,根据课程安排,上午我们一起观看了《典籍里的中国》节目。让我叹为观止,受益匪浅。

忠孝美德,千古流传。大禹帝在带领部落的时候,他的人民都愿意追随他,视频中,他帮助老人,爱护子民,大家说出了追随有美德的人一定会过上好日子的心声,这也说明了忠孝在现在社会的重要性,这一品德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传下去,教育好我们的孩子,让忠孝品德成为我们每个人的美德。

忍辱负重,实现自己的价值。我们要学习司马迁在逆境中不怕困难的勇气和决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是基本,想尽办法做好本职各项工作的前提下,增加提升咱们班组长的沟通能力,创新意识,安全管理等能力,让员工干得舒心,让企业获得效益,才能实实在在体现咱们自己的价值。

知人善用,戒骄戒躁。在我们工作中,部分人员或班组长掌握一些技能后,就认为自己行,企业离不开自己,不去学习思考,不遵守劳动纪律等情况时常发生,不去与时俱进,最后很多这样的班组长最终被淘汰。我们作为基层的管理人员,一定要学会知人善用,调动团队的力量,激发班组员工积极性,运用大家的力量去完成共同的工作,发挥集体的力量,可以塑造英雄,但不能夸大,英雄是一个标杆,抓基础,定标准,知行合一,才能出色完成班组的工作任务,同时也能让我们大家有方向,有目标地凝聚在一起,干好班组的每一件工作,对于自己的管理也是一种提升。

勤思敏学,取长补短。诸多历史人物的成功与失败点,告诉我们只有不断总结得与失,才能不被历史遗弃,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总结前人的得与失让我们在今后的道路上少走弯路,避免前人的错误出现在自己身上。

优良的传统文化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精神口粮,作为陕煤优秀的班组长,需要我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不断去学习感悟。

《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篇6】

由 (用户整理) 分享

一、央视出品,必属精品。

过去半个甲子,可以说我们一直处于“娱乐至死”的时代。港台风、欧美风、哈韩哈日风,轮番上阵。再到内娱兴起,全民选秀、全民狂欢。时至今日,各大卫视的王牌综艺,以及作为后起之秀的网络综艺,仍然占据着绝大部分的流量。我们乐过、笑过、感动过,唯独极少回首来处,问问自己,我们的祖先是谁?流传下来了什么?

所幸国家有数,官媒有谱。我们忘了的,国家不曾忘。资本只逐利,官媒有担当。所以才能聚起一批有学识、有能力、有情怀的人,为我们呈现这样的文化大餐,来唤醒每一个中国人溶于基因中的文明记忆。

事实上,央视作为官媒,一直在坚持制作文化大餐,以飨国民。《百家讲坛》、《舌尖上的中国》、《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文物》、《如果国宝会说话》、《中国汉字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典籍里的中国》等等等等。所以除了倾心各种各样的娱乐综艺,我们不妨留出一些时间,带着孩子一起,看看以上这些精品大作,既增长见识,又是在承接祖宗的魂,续文化的根,岂不乐哉。

二、正本清源,以正视听。

中国传统文化的没落,是有复杂的内外部原因造成的,我在乾园群中做过总结,在此不做重复。其带来的一个副作用一直影响至今,那就是在广大国人心中,对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带有偏见――外来的一定比自己的好,西方的一定比东方的强,新的一定比旧的先进。而作为“群经之首”的中华元典《周易》,更是直接被等同于封建、迷信,从此难登大雅之堂。

本次央视年度文化大作《典籍里的中国》,特地选择在传统中秋佳节之际,以高规格、大制作,由中国社科院、国家话剧院、国家图书馆为节目的权威性、专业性背书,带领国人走进《周易》、品读《周易》,这毫无疑问,是在为《周易》正名――《周易》绝非封建迷信,而是当之无愧的文化瑰宝。试想《周易》若为封建迷信之学说,可能在央视的舞台上出现吗?可能通过官媒去宣传、去推广吗?把《周易》等同于封建、迷信的偏见,从此翻篇,再无立足之所。

除了为《周易》正名,《典籍里的中国》还通过“百家讲坛”式的文化解读,和“话剧表演”式的舞台呈现,为《周易》正本清源。

《周易》虽源于卜筮之书,但在发展过程中,经由无数先贤的继承和发展,早已跳出卜筮之用,成为集自然哲学、社会哲学、治国智慧、人生智慧的大成之作。伏羲始画八卦,乃是为了在上古时期生产力水平非常有限的情况下,以超绝的智慧,通过八个符号来观察、记录、推演自然的变化,以带领族人寻一处安身立命之所,过一世平安顺意之生活。文王拘而演周易,则是一个伟人在苦难中的不屈与抗争。七年光阴,两千多个日夜,这位丧失自由、痛失爱子的君主没有因苦难而倒下,相反以绝无仅有思想实验,将伏羲八卦演绎为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终成《周易》。

孔夫子韦编三绝,留下《十翼》,从此让《周易》大放人文光彩。《周易》的思想精髓,深刻影响到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的建立和华夏民族性格的形成。经由西方传教士带至西方社会后,又深刻启迪了西方思想家、科学家的思想和科学探索。

时至今日,提起《周易》,若世人仍只看到《周易》的卜筮之用,而不见《周易》的思想光辉,那就好比在海边玩耍的顽童,只知沙滩上贝壳的精美,而不知大海的博大和深邃,此非《周易》之过,而为世人之大失。

《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篇7】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题记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典籍里的中国》绘声绘色地向我们展现了我国古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的传奇一生,我深刻体会到《徐霞客游记》不仅是对我国大好河山的精心描绘,更是徐霞客奋斗一生、拼搏一生、奉献一生的智慧结晶。这本书凝聚着徐霞客朋友的无私帮助,过路人的热心付出,父母的殷殷教诲。

徐霞客曾生肺腑之言:“父爱如山,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母爱如河,让我行万里路,而心中有恨。”徐霞客父亲对他疼爱有加,让他受益终生,“丈夫当朝碧海暮苍梧”的志向就此萌芽。他的父亲逝世后,他痛不欲生,但他的母亲引导他走出悲痛,鼓励他踏遍祖国大好河山,指引他探寻长江源头,告诉他大丈夫志在四海。于是他怀着坚定不移的'志向满怀信心地上路了,母亲的鼓励帮助他化险为夷,指引他找寻到正确的方向。没有徐霞客父母的谆谆教诲,哪里还会有举世闻名的“千古奇文”——《徐霞客游记》呢!

《徐霞客游记》里最为人所知的莫如是“万里遐征”这一篇章了。“故不探江源不知其大于河,不与河相提并论,不知其源之远。”徐霞客的实践精神和追根求源的探索品质让人佩服。面对强盗的掠夺,他宁愿交出身上仅有的一点钱,与歹徒斗智斗勇,誓要保全他苦心记录下的日记。“这对于你们来说一文不值,对我却价值千金。”一语既出,不禁让人潸然泪下。历经千辛万苦,他终于登上了魂牵梦萦的苍梧山,站在山巅,他动情呐喊“我做到了,我做到了!”让人心潮澎湃,感人至深,我也不禁跟着欣喜若狂。

为溯源长江,即使恶病缠身,他仍不顾生命危险,坚定信念,拄着拐杖一步一步艰难地向着长江源头迈进。路途中却因体力透支未能喝到长江源头的水,但他仍矢志不渝,一定要再找个机会去长江溯源。然而,触目惊心的一刻发生了:在下山途中,他腿疾再犯当场昏迷。旅程竟在云南终结。醒来后他还铿锵有力地说就算是爬也要爬过去,可惜好梦难圆,他终因疾病未能完成自己伟大的梦想,即便如此,他也已经完成了一生中最光荣的使命。

“何处不可埋吾骨也!”他身上体现出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英雄气概,他对祖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溢于言表。

“高山如父,江河如母”,徐霞客以笔代心,以足为誓,以践为本,开创前人未走之路。“不到长城非好汉。”我们亦当从小立志,立大志,立长志,立远志,沿着先人的脚步,向前一步,再向前一步!

《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篇8】

《典籍里的中国》讲述了在这片神州大地上创造文明的故事,让我们知道我们的生命源起何从,我们的脚步迈入何方,以新的方式读懂典籍,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下面是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的大学生观看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观看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

到底什么是中国?我想,禹划九州是中国;尧舜禹、汤文武、孔夫子、伏生是中国;名为邦本,本固邦宁是中国;敦睦九族,协和万邦是中国。有典籍才有中国!

傍晚,一家四口人围坐在沙发上,对着电视津津有味的看着《典籍里的中国》。这是大年初一刚推出的综艺节目,也是刚刚播出第一期。不得不说,节目的进程很有新意,采用多舞台话剧表演,跨时空对话等方式,是观众有了沉浸式体验。

当然,这第一期的内容也是干货满满。由倪大红饰演的伏生叙述了他如何保护《尚书》传授《尚书》。秦末楚汉相争,民不聊生,伏生为了保护《尚书》,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颠沛流离,其间伏生的爱子为了保护《尚书》与土匪搏斗而死,伏生的妻子就算是冷死,也不愿意烧《尚书》取暖,最终永远地留在了荒野。而当战乱结束,伏生回到家乡,凿开墙壁,却发现被他藏在墙壁里的尚书早已残破不堪,只剩下28篇,于是他用自己的余生传授尚书,希望尚书能够永远地流传下去。浮生活了90多岁,有90多年一直在读尚书,20多年的颠沛流离,只是为了保护尚书,若不是因为尚书,伏生的儿子和妻子也不会死去。可是伏生却不后悔,这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和勇气啊!

其中还有几个片段,是属于尚书部分的禹贡还有牧誓。其中大禹划九州,周武王与纣王的牧野之战,至今还使我的眼中含有泪花。结尾部分,现代读书人撒贝宁向伏生介绍尚书自西汉以后的传承过程,其中不乏多种坎坷,直到唐代,还有人在一块大青石上刻下了尚书,为开成石经。华夏经典,弦歌不辍!

如今我们更需要: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在对历史进行深入思考过程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

大学生观看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

《典籍里的中国》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于牛年新春重点打造的大型原创文化节目。节目聚焦中华优秀文化典籍中的经典名篇,展现其中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讲述感人至深的传承故事。节目综合运用环幕投屏、实时跟踪等新科技手段,创新设计出“历史空间”“现实空间”,并以跨越时空对话的形式营造了“故事讲述场”,生动演绎中华典籍精华的源远流长。本节目是树立文化自信的典范,对于高考语文极具指导性。

数祖不忘典:典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了

大年初一,《典籍里的中国》在央视一套首播,穿越时空、对话先贤,以典籍作舟,畅游华夏文明之河,沉寂千年 《尚书》破壁而来。这本书穿越千年才重回世人面前,1900年敦煌莫高窟的藏经洞被王道士发现,内藏典籍万卷,沉寂了近千年,这些典籍破壁而出。清朝末年,1910年,部分经卷被运到京师,《尚书》文献当时最早的传世文本也在其中。现在一万六千余件敦煌藏经存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尚书》便是其中一部分。世代传承,在“传承”中领悟中华文明,千年来,《尚书》历经无数学者先贤薪火相传。

《典籍里的中国》中,倪大红饰演的伏生以命护《书》片段让观众不禁泪流满面,秦末动乱,《尚书》仅剩国藏和伏生家藏两部,后又遭遇项羽火烧咸阳,仅剩了伏生一部家藏,伏生视《书》如命,纵然乱兵刀剑相向、天降大雪,也不忍《书》损毁一丝一毫。为逃兵荒,伏生带着家藏的《书》,从咸阳运回山东老家,途中他的妻、子为保护《书》,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华夏文明的传承的重担压在了他身上,他和家人用生命诠释了“薪火相传”。网友:敬佩!敬畏!

节目演绎了《尚书》中多个场景,每个经典故事都让人沉浸其中,节目中演员对故事入木三分的刻画,看得观众热血澎湃,泪流满面。

是什么让华夏文明精粹绵延不绝?《典籍里的中国》中,每一部华夏文明的典籍及其“薪火相传”的故事,都将给我们答案。

大学生观看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

面对泛滥不绝的洪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洪水,定九州,保民主;面对纣王惨无人道的暴政统治,武王拢民心,顺天意,英勇作战。这些家喻户晓的历史事迹,在《尚书》中有详细记载。如今,我们捧起《尚书》,了解其背后的故事,是文明力量的代代传递,更是中华精神的深入学习。读《尚书》,了解中华文明,了解任何一份文化的传承都来自于世代坚守,来之不易。

典籍经典的流传,源于它本身不朽的价值,无法复制的成就,以及难以超越的贡献。读史书让我们明白我们自己从何而来,为何而来,去向何方;读《尚书》,也让我们“知先贤治国之本,知朝代兴衰之由,知个人修身之要。”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的个体由一个个小的个体组成,而本国的民众则也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影子。《尚书》中的思想,与我们当今治国理政之路有许多相似之处,不论是“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还是“敦睦九族,协和万邦”的民族团结,甚至是“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的节俭节约,都能为我们当今国家建设所学习。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当我们于一轮皓月下品读典籍之雅韵,于一轮青影中品味典籍之内涵,其自身不朽的文化价值,便不言而喻。

典籍经典的流传,依赖于从古至今代代人的珍视与守护。孔子删述六经,亲自亲自整理编纂《尚书》内容以便后世解读学习;伏生一生献于《尚书》,年逾九旬仍传《书》授学;孔子后人孔安国视《尚书》如命,用尽其力促使《尚书》的传播。几千年的岁月,几千载的春夏秋冬,多少次的灾难突降,多少次的战火满天,穿越几轮年岁,攻克多少困难,多少人为此坚守付出,《尚书》这部典籍不减此前风韵,还能款款立于我们眼前。不论是精选《书》中精髓的孔子,还是舍命护《尚书》的伏生全家;不论是宣扬《尚书》价值使其广泛流传的孔安国,还是当今仍在研究《尚书》的史学专家们,他们懂瑰宝,敬文化,珍文明,他们视传承全人类的经典为己任,用一己肩膀支起中华文化国库的一隅天空。

典籍经典的流传,更在于当今人们的学习与肯定。《典籍里的中国》中,当伏生看到,《尚书》在如今明亮的图书馆中展览,听到如今的孩童用稚嫩清澈的声音熟练的诵读“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他一定是震惊、感动又无比欣慰的。如今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典籍于生活中展示自身的智慧与价值;如今高科技的产品,让典籍不在一书难求,《尚书》也可以走进寻常百姓家。青石刻石,青史永存;文明薪火,筚路蓝缕,代代传承。我们学习文化元典,典籍经典,内化于心,实践于行,继续对此的传承与学习,继续构筑辉煌的华夏文明。

“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尚书·牧誓》中这样描述武王伐纣前的立誓场面。新时代的我们,也应立下传承文化经典,传递文明薪火的誓言。毕竟,有典籍才有中国;毕竟,典籍经典辈辈读,文明薪火才能代代传。

《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篇9】

在2013年5月4日青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号召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还有,我们小时候读的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这些关于治国理政和修身立德的经典语句或故事,都出自于《尚书》。

2021年2月12日,央视一档全新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开播了,开篇第一期讲述的便是“政书之祖,史书之源”《尚书》里的故事,识读《尚书》,“知先贤治政之本,知朝代兴废之由,知个人修身之要。”

节目设置了三个大舞台与甬道相连、采用多空间沉浸式戏剧,穿越古今,当代读书人与古代华夏先贤对话的方式,讲述典籍里的故事,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这是一种“全新的创作理念,带给观众沉浸式的观看体验”。

《尚书》在整理、流传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如果没有他,就没有我们后来看到的《尚书》,他就是伏生,“汉无伏生,则《尚书》不传;传而无伏生,亦不明其意。”

在秦朝末年,兵乱大起,项羽火烧咸阳,国藏的《书》化为灰烬。为逃兵火,伏生与妻儿带上一车《书》回山东老家,却遭遇兵劫,儿子护《书》,被乱兵杀死。天降大雪,伏生的妻子重病,女儿也几乎冻死,要烧书简取暖的时候,妻子却阻止了,最终在他怀中病亡。待天下初定,伏生回家破壁取《书》,发现书简已朽毁,完整篇目仅余28篇。伏生咆嚎大哭起来:“我一生护《书》,未曾想《书》却因我残缺大半,我愧对先人,愧对我死去的妻儿。”

伏生对《书》那份崇敬之情,那份传承的期盼,全家人都舍命护《书》,这最是感人的情节,看着戏剧,眼泪忍不住就涌出来了。跟着节目走进《尚书》,感受到中国有着远古的智慧和无穷的力量。

伏生跟当代读书人讲《尚书》中的《禹贡》篇目,大禹除了治水,还有更伟大的功绩是定九州,为华夏划分土地疆界,他顺着山势行走,砍削树木作为路标,以高山大河奠定界域。大禹13年来历经磨难,“禹迹”踏遍华夏,“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

一篇《禹贡》又让人看得热血沸腾,撒贝尔:“中华儿女能不敬爱大禹吗?”全场观众都激动地跟着呐喊:不能,不能,不能。

晚年的伏生在山东老家一带传授《书》,后来汉文帝知道了,他想要伏生到朝廷讲《书》,但那时候伏生已经九十多岁,经不起舟车劳顿,汉文帝便派太常使掌故晁错到伏生家学习,聆听教诲。

伏生同晃错讲书完毕,充满了期翼,语重心长地说:“今日借君之口,将《书》带回都城,望上古先贤之美德,传于天下,民本德政,福泽后人。”

伏生对《书》那份传承的期盼,深深地感染着中华儿女。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传统文化中,读书、修身、立德,不仅是立身之本,更是从政之基。”

《典籍里的中国》以演绎为主、解读为辅的戏剧,用“历史空间”和“现实空间”,多舞台展现形式,每个场景的精湛演绎让我第一次看就被吸引住了,被震撼住了,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后来,我又带领孩子一起看《典籍里的中国》,一起学习、传承我们的中国文华。每一遍都让我感觉震撼、心潮澎湃、潸然泪下。

节目中还有很多感人的,值得我们一看再看,认真学习与传承。感谢祖国,感谢央视,我要一期不落地追下去!

  • 法治课观后感1000字
    如果您需要关于“法治课观后感”相关的资料可以参考以下内容,你是否也有写观后感方面的疑惑呢?通过观后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智慧的演进历程,写观后感可以开拓视野,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将追求幸福的秘诀分享给你的家人和朋友!...
  • 【热】关于出走的观后感1000字
    网络上很多人都在谈论着这部作品,观看了以后让人眼前一亮。观后感是一种综合各方学科知识的过程,观后感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背景,您是否已经领悟写好作品名观后感的关键呢?跟随我们的步伐了解更多有关“关于出走的观后感”的知识,谢谢您的青睐让我们共同提高!...
  • 《朗读者》的观后感1000字
    您是否需要了解“《朗读者》的观后感”编辑很乐意为您整理相关信息。观看一部影片,当下会有新的心境,我们观看优秀电影的过程,也是与导演和编剧的思想碰撞的过程。通过观后感观众能够借助对作品的认知和感受,同时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认真思考在电影里学到了哪些东西。为了避免遗忘还请您将本页添加到浏览器的收藏夹中!...
  • 古代中国的观后感1000字
    世界上的书多若星辰,总有那么一些经典让人们不断地传阅,优秀的影视作品会带动我们的情绪,引发我们的思考。 此时应该认真思考并写出一份观后感,电影深刻地表达出了人性的深层内涵,令人深思。关于“古代中国的观后感”的知识你掌握得够了吗看看这篇文章吧,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切勿侵犯他人利益或人身权益!...
  • 遗愿清单观后感1000字
    生活中我们会观看很多作品,从中领悟到许多心得,观看作品时总会涌现非常多的想法,整理我们的思维,写观后感不妨也是一种好的方式。观后感写法可以自由灵活,表达方式可以采用夹杂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你知道如何写出让人信服的作品观后感吗?以下为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遗愿清单观后感10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
  • 红颜观后感1000字
    编辑特别整理来自网络的“红颜观后感”,请添加本网页为您的常用链接以便日后使用。很多人印象最深的不是读过的书,而是看过的电影,观后感往往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观后感顾名思义就是把自己的想法用文字表达出来,观后感可以是对原文的相关内容做一个简单的陈述。...

毒战的观后感推荐

  • 参观校园观后感通用

    2024年02月08日

  • 科学第一观后感(精选8篇)

    2024年02月04日

  • 《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观后感(9篇)

    2024年01月31日

  • 迎冬奥观后感(3篇)

    2024年01月26日

  • 做人做事做到位观后感合集(6篇)

    2024年0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