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852 >地图 >观后感 >

《湘江北去》观后感

《湘江北去》观后感

杂文852
阅读 733

相关推荐

《湘江北去》观后感9篇。

你想知道作品名观后感怎么写吗?观影是现代人愉悦身心的一种重要途径,双方都在互相学习,互相交流自己的见解。这时候我们可以把他们记录下来,如果您在寻找优质文章建议您阅读“《湘江北去》观后感”,请您认真研读本页所呈现的内容!

《湘江北去》观后感【篇1】

影片对家庭、友情和爱情的描写可谓一丝不苟,感人至深,但最让我感动的是他们在困境和迷茫中的生活细节。 它用毛泽东这个视角,讲述了中国革命的事迹,又用毛泽东的种种事迹,来将剧情铺散。也可以说,它记录了中国从黑暗走向光明的艰辛历程。

那是一个令人绝望的年代。在那个被镇压的时代,有人因为反抗身陷囹圄,受尽种种酷刑的折磨,体无完肤;有人因为反抗而家财散尽,亲朋离散,凄凉度日,死都无葬身之所;有些人因为反抗而被陷污名,百口莫辩,只能以一死来维护自己苍白单薄的名节。黑,这世道比墨还黑,太阳仿佛从来都照不进来。

本应维护正义的军阀为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而相互厮杀,不顾民间疾苦,谁的实力更强,谁拥有的更多,谁就代表了真理,什么道德什么秩序都是浮云,连老实本分地活着都是一种奢望。

这恰恰也是毛泽东等人最低谷的时期,身为读书人,身为青年人,本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甚至征战沙场,为国捐躯也罢,却不得不被下放到社会的最底层,在日复一日的苦闷中消磨自己的锐气。我深深蒂感受到毛泽东的无奈和忧郁。他想拯救国家,但他发现社会的本质是根深蒂固的。更糟糕的是,主张教育救国的陶斯咏选择了离开。从法国回来的肖子升更相信非主观主义的原则。激进派的彭娟到处碰壁,让人想知道该怎么办。

但即使在这漆黑的夜晚,他们的心仍然在然烧。令我感受最深的莫过于毛先生与那几个孩子之间的互动,他本是对中国教育心灰意冷的人,却被那几个孩子深深感动,不是没有挣扎过的,他胸口中怀揣的所谓“**”,终是抵不过内心对孩子的忧虑,对国家的责任。我看到那些活在语文课本中的大文豪们,放下了笔杆子,拿起了锄头,端起了铁钳,他们的身上穿的不是光鲜亮丽的长衫,而是破旧不堪的短褂;他们不在明亮的教室里谈天论地,却屈尊于火炉炼钢的煤灰中。

但他们仍在战斗。他们体内的血液还在沸腾。他们可以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努力,但绝不会为自己的处境而哭泣。他们即使处在人生的最低端,也绝不会轻言放弃,他们不断用自己的力量,在小小的岗位上奋斗着。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在漆黑的夜里举着火把独自前行的坚定,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在荒原上披荆斩棘的孤勇,革命的火种才得以燎原,革命的道路才渐渐成型。

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感受,也许可以分享给同样迷茫中的大学生。彼时的伟人,也不过是一个青涩稚嫩的背影,他一路走来,心酸坎坷,外人难以道来。那时,他既不是一条小鱼,也不是一只老鹰,而是一个有着坚强的头脑的年轻人。

这和现在的我们其实很相似,心中有伟大的理想与抱负,却苦于不知如何去实现,去施展,只能在无数次的争辩与挫折失败中不断摸索着。但就是这样的年轻人,最终成长为了中国革命的领袖,成长为了千千万万青年的精神导师,因此我们也更应该正确的面对挫折与失败,因为前人的经验告诉我们,这些并不是我们通往正确道路上的绊脚石,而是指引我们通向正确道路的指向标。这时,我脑海中浮现的不是一个青年的身影,而是数万个中国有志青年的身影。他们唱: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湘江北去》观后感【篇2】

九十年前,有一群风华正茂的湖湘热血青年,激扬文字、指点江山,在百舸争流的苍茫大地之上践行救国救民的理想,谋求个人价值的实现。他们用青春的火焰燃烧现实的寒冰,用艰难的探索寻找人生的坐标。面对挫折,他们发出谁主沉浮的呐喊;历经风雨,他们找寻到医治中国的良方。他们风华正茂,理想坚定,不断地探索真理,逐步成长,正如滚滚北去的湘江之水,汇入了浩瀚的历史洪流。

九十年后,又是一个七月,是流金的七月,是光辉的七月。在党的领导下,华夏儿女经几番云起浪涌,历几度血雨腥风,披荆斩棘,奋发进取,用实践的巨笔绘就了一幅壮美的画卷。因此在我的心中除了岁月如梭的感慨,更多的是对党的感激。

作为一个年轻人,一个新职工,一个共产党员,更应该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充满激情与斗志,在党的领导下,触摸时代脉搏,契合企业发展战略,积极投身于国家局 “卷烟上水平”和百万泰山的事业中去,因此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修养。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指导自己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加深对党的方针政策的认识和理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辨是非,甄别正邪。

其次,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知识学习。“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作为一名年轻职工,更加应该立足本岗位,践行上变拼。刻苦钻研专业技术,肯干、巧干、实干,脚踏实地,锐意进取,无私奉献,最大限度的激发自己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做一个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企业优秀员工。

再次,要不断把创新意识运用到工作中。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的环境中,作为一名企业员工,在工作中应该以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思维方法为本,不断开拓进取,勇于冲破各种束缚,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

忆往昔峥嵘岁月,展未来任重道远。九十年的辉煌历程中,有多少光辉篇章值得我们去追忆,有多少优秀人物值得我们去怀想。作为一名企业员工,一名共产党员,我将勤奋工作,忠于职守,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党,把实现自身的人生追求同党的事业、国家的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胸怀祖国,扎实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出全部才智。

《湘江北去》观后感【篇3】

小时候我就经常听爸爸讲一些近代历史,所以对__、等伟大的人物有几分了解,于是利用暑假空闲时间观看了一部有关近代历史的电影《湘江北去》。

影片讲述了19中国军阀割据一片混乱的景象,__、肖子升、蔡和森等一群湖南热血青年怀着救国的理想来到北京,勤工俭学筹备资金准备赴法留学的事情。到北京后,__在老师杨昌济先生的介绍下,在北大图书馆担任助理管理员一职,在打工过程中认识了新文化运动的领一导一人物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第一次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并与他们达成了共识。在此期间__的母亲生病去世,然而__并没有因此被打垮,而是变得更加顽强。

后来__放弃了赴法留学,准备回到长沙专心研究中国目前面临的问题,在五四一爱一国运动爆发期间,__创立了《湘江评论》帮助学生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

在影片最后因为__、陶斯咏和肖子升的革命道路不同,因而走上了不同的一爱一国道路,我觉的陶斯咏有句话说的很好:“道不同不与为谋,但道不同不碍为友。”即使革命道路大不相同,但他们彼此的友谊不会因此而消失,他们依然是好朋友。最后__和何叔衡踏上了去上海参加中一共一大的征一途。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必须要有新思想,只有不向别人屈服,不软弱才能摆脱帝国主义的欺压。看完这部电影后,我的心里就如同滚滚北去的`湘江之水,久久不能平息。

《湘江北去》观后感【篇4】

*** 郭九一

《湘江北去》带我们重温那个风雨飘摇、民不聊生的年代,有那么一群在黑暗里挣扎,在黑暗里迷茫,在黑暗里探索,在黑暗里斗争的热血青年,他们以改变国家命运为己任,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湘江北去》与其说是以毛泽东为主角,倒不如说是以湘江的那群进步青年为主角,以当时中国进步青年为主角。整部影片通过以点带面的手法,用毛泽东等一批风华正茂的湖南青年来反映出当时中国革命高涨、满清热血的新青年,借湖南张敬尧这位倒行逆施、勾结日本的军阀来反映出当时中国内忧外患、军阀混战的局面。在这种背景下,这群湘**年依然激扬文字、指点江山,在百舸争流的苍茫大地之上践行救国救民的理想,谋求个人价值的实现。

他们用青春的火焰去燃烧现实的寒冰,用艰苦的探索去寻找生命的坐标。在挫折面前,他们呼喊着谁来管大起大落;在风雨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先进青年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救国。这不得不让我们想到《少年中国说》中的“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强国强”等等这些脍炙人口的话。

《湘江北去》这部影片给我们感觉最深的是毛泽东等人到北京拜访杨昌济时,杨昌济对他们所说过的那些话。“吾人求学与海外,欲归国而致之用,不可不就国之情形深加研究,何者当因,何者当革,何者宜取,何者宜舍……”,还有毛泽东回忆杨昌济在讲台上所说的那一番话“一个人要有自己信仰的主义,树立一种贯穿一生的思想,一个人牺牲自己的利益可以,牺牲自己的主义不可以……”。纵观影片的中心,我认为是杨昌济的话。这个情节也围绕着这些词。

剧中湘江这群进步青年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组织新民学会,积极开展活动,从投入五四热潮运动到创办《湘江评论》,从筹备资金赴法学习,到回国后改造旧中国。他们结合我国国情在救国的道路上始终用“何者当因,何者当革”来思考国家出路的问题,最后在取舍间这群进步青年的思想上有所改变,信仰发生分歧。面对一路风雨走来的好友,他们为坚定彼此的信仰,毅然地选择分道扬镳也绝不牺牲自己的主义。

考虑到我们很多人目前已经失去了信仰,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衍生出很多金钱利益至上的思想,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尤为重要。经济发展的支撑是企业。抑制经济发展中的货币观,必须依靠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好,就能为社会创造良好的环境,带来良好的社会氛围。而我们的非公有制企业最容易接触底层的劳动工人和农民,用党员带动群众、服务群众,所以我们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回顾历史,我们感受到内心的痛苦,但这种痛苦中也有一丝触动。我们为这一批不怕牺牲、敢于革命的青年所感动,为这血青年肩负的民族复兴使命所感动。

这也是改革的时间窗口。希望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富强,更加民主文明和谐,早日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

《湘江北去》观后感【篇5】

在学校组织的看电影活动中,《湘江北去》让我收到了很大的震撼,本片讲的是毛泽东等人处在最低谷的时期,身为读书人却不得不被下放到社会的最低层,令我感受最深的莫过于毛先生与那几个孩子之间的互动,他本是对中国教育心灰意冷的人,却被那几个孩子深深感动,不是没有挣扎过的,他胸口中怀揣的所谓“**”,终是抵不过内心对孩子的忧虑,对国家的责任。演员并不流利的湖南话,让我不觉有些郁闷,甚至觉得有种毁掉片子的感觉。但是听久了,却又一种奇异的熟悉感,或许我们会对这奇怪的腔调进行调笑,但我们心中绝不会减少对伟人的崇敬之情,他们即使处在人生的最低端,也绝不会轻言放弃,他们不断用自己的力量,在小小的岗位上奋斗着,我看到那些活在语文课本中的大文豪们,放下了笔杆子,拿起了锄头,端起了铁钳,他们的身上穿的不是光鲜亮丽的长衫,而是破旧不堪的短褂;他们不在明亮的教室里谈天论地,却屈尊于火炉炼钢的煤灰中。

但他们依然在战斗,依然不灭身体里沸腾的热血。

它用毛泽东这个视角,讲述了中国革命的事迹,用毛泽东的种种事迹,来将剧情铺散。据说它记录了中国从黑暗走向光明的艰辛历程。

鞭辟入里。在那个被镇压的时代,有人因为反抗被抓,被拷问地死去活来。有人因为反抗而家破人亡,死在了无可破堪的地方,有些人因为反抗而被陷污名,从而忍辱自杀。

黑色,这只是一个不再是黑色的时代。甚至军阀为了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也愚蠢地压制红眼睛。什么是秩序和繁荣?

这时,毛泽东出现了。他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机会,却留在了北京大学,于是遇到了李大钊和陈独秀,于是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很快,他的思想上升到了一个新天地,他不去法国发展自己的学问,却发誓要研究“中国的问题”,五四爆发,全国震撼,他却联系新民学会会员,创立了《湘江评论》声援****,不畏阻挠。

他们有最坚强的意志,最伟大的梦想和最科学的理论。他们怎么能不成功呢?一片湘江,浩浩汤汤,站在这样雄壮的景色面前,谁能无所动容,那些立在岸头,挥毫天下的诗人们,用鲜血和精神书写了这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长诗“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般豪情,这般自负,这群睥睨天下的文生,硬生生的打出了一条红色湘江路。

我深深蒂感受到毛泽东的无奈和忧郁。他想拯救国家,但他发现社会的本质是根深蒂固的。更糟糕的是,主张教育救国的陶斯咏选择了离开。从法国回来的肖子升更相信无政府主义。激进的彭娟到处碰壁。面对种种困难,毛泽东没有回头。

相反,我们生活在一个他们无法想象的时代,拥有他们无法想象的一切。明亮的教室什么都没变,先进的设备什么都没变,更糟的是,我们更糟!这是一部纪念建党90周年的电影,但我不想过分强调那些当时的鲜明人物,他们无疑是任何时代的主角。

那些与我们相同的学生们才跟让我感到心惊,我们是如此的不同又是如此的相同。我渴望跟随他们的足迹,在我们心中畅游湘江。

《湘江北去》观后感【篇6】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万类霜天竟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是一代人的迷惘,不知道历史的脚步改何去何从。劳动群众没有温饱,没有地位,只有残酷剥削。

还记得那个全身素缟的男孩及他的父亲,我们忿忿不平。一条人命与十元大洋加两小袋粮食的交易,这就是普通劳苦大众在统治者眼里的价值。还记得那一双双渴求的双眼,那稚嫩的声音:

“先生,我们何以救国?”

这是一条江和一个国家青春的记忆。毛泽东、萧子善、蔡和森等一批湖南热血青年带着救国救民的理想来到北京。在北京,毛泽东会见了陈独秀、李大钊、辜鸿铭、胡适等文学巨匠。

陈独秀他爱国,恨国。恨那些追求荣誉的人,恨他们没有足够的能力拯救国家。爱他出生长大的土地,爱成千上万同胞的孩子。

“爱它做什么,管它做什么,不爱也罢,不管也罢,忘掉更好。”即使语气是那么的决绝,我们还是能听到他内心的声音。这是愤怒的话语,这是愤慨,这是他对祖国的热爱。

每次谈话一开始,他总是让人捧杯,但他不记得这样的行为,因为那是不由自主的,那是他心里最真实的情感。山东主权谈判失败后,他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不满。他在打架。他是个战士。他不允许中国这样下去。他想唤醒一亿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毛泽东深受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影响。从一开始的“不死、求己、猛进、坚韧”到“生不要怕,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他认为革命是必要的,不是奴隶而是反抗。

时值陈独秀**,为了声援北京的运动,毛泽东创立了《湘江评论》,他为《湘江评论》写下一段气势磅礴的创刊宣言。“不疑者疑,不取者取,不畏缩者不畏缩了。”“世界什么问题最大?

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

不要害怕天堂、鬼魂、死人、官僚、军阀和资本家。”毛泽东汇入了这条江河中,开始了他史诗般的革命生涯。

电影的最后杨开慧牺牲了,她那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戛然而止,而她的精神却一直与我们同在。“我死不足惜,愿润之的事业早日成功!”深深地烙印在每个中国人心中。

长沙大学 11届电信五班

2012/3/27

《湘江北去》观后感【篇7】

这是毛泽东在十三岁离家留书给父亲的诗。十三岁,在那个时代已是可以独自闯荡,求学报国的年纪了。再面对当今的时代时,我又不得不感慨了。

人们总是不清楚时代是在进步还是在倒退。也许时代在进步,但人们在倒退。每当读到这首诗,我总会有些激情澎湃,热血沸腾。再怎么,我也算个青年吧,热血青年。

也许,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除了勇气,还有坚持。呵呵,这一点我就不细说什么了。

刚看完电影《湘江北去》,不知从专业的角度该如何分析,我只说我喜欢这部**。可能与中国的历史、五四运动、青年有关。所以,即使只是简单的对话,我也会感动,忍不住哭泣。我不知道这部电影与历史现实有多冲突。我对毛泽东先生的历史不是很清楚。谈谈这部电影的感受。

我不得不承认,因为主角是保剑锋饰演的,所以我迫不及待地想看。说实话,本来也没抱太大希望,我不知道对于那些我不知道的岁月,和那峥嵘岁月里奇伟人物该如何表演才算到位,才能惹来别人的赞同和赞美。我以为会有一个宏大的场面,一个雄伟的气势,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个能赢得眼泪的故事。我很无知。

《湘江北去》讲述了从毛泽东求学到走俄式道路之间的事情。年轻时,毛泽东经常扮演铁、车、馆的角色,他们做这些工作,不是为了筹钱出国留学,就是为了和当时的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学者见面交流。尤其让我感动的是,陈独秀谈到自己的理论时,清洁工毛泽东只是插嘴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没有生气,后来他和他进行了认真的交流。

还有,李大钊也会看毛泽东写的东西并且还付了实践。那时候的毛泽东并未太出名,这些文曲星级的人物会这样对待他和他的言论,这又令我太感慨。呵呵,那个时候,有不同的观点便可大声说出,管你是天王老子还是什么,而这“天王老子”也会认真对待来自底层的声音。

至于现在如何,我不必说大家也可做到心中有数了吧。

再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萧子升,他从德国留学回来,得知毛泽东主张的是俄式武装革命的道路,与他们最初的信仰相抵触时,他选择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仰,说这种平和的方式即使得不到实现也要坚持。友谊不会改变一个人的地位。信仰的力量是无与伦比的。是的,不管谁坚持正确的道路,这是每个人的选择。也许你的是对的,但我还是想坚持我原来的那个。

我钦佩这种信念,以及它所产生的勇气。

再者是杨开慧,周冬雨饰演的,镜头不多,这不多的镜头里却常出现那个在门外等候、守望的画面,无论晴天还

是雨天。这就是一个女人简单的等待吧。《虞美人枕上》是一九二零年毛泽东写给杨开慧的词: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皆灰烬,剩有离人影。

一勾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关于毛泽东先生的爱情,我了解的也不多,但却被影片中简单的画面,和写在书纸上的诗词感动了……

至于五四运动,也许是受现代文学教师的影响,我也很崇拜它。如果你想来,你常常会觉得自己不是在合适的时间出生,错过了这场伟大的竞选。也许在那个时候,我真的是个热血青年。“狂飙突进,浮躁凌厉”。

而不像现在,在这萎缩的时代,畏畏缩缩。

去青岛五四广场拍的“五月的风”,那阵感天动地、席卷全中国的狂风何时才能再来一场在学校组织的看电影活动中,《湘江北去》让我收到了很大的震撼,本片讲的是毛泽东等人处在最低谷的时期,身为读书人却不得不被下放到社会的最低层,令我感受最深的莫过于毛先生与那几个孩子之间的互动,他本是对中国教育心灰意冷的人,却被那几个孩子深深感动,不是没有挣扎过的,他胸口中怀揣的所谓“**”,终是抵不过内心对孩子的忧虑,对国家的责任。演员湖南话不流利,让我有点郁闷,甚至有种毁灭的感觉。但是听久了,却又一种奇异的熟悉感,或许我们会对这奇怪的腔调进行调笑,但我们心中绝不会减少对伟人的崇敬之情,他们即使处在人生的最低端,也绝不会轻言放弃,他们不断用自己的力量,在小小的岗位上奋斗着,我看到那些活在语文课本中的大文豪们,放下了笔杆子,拿起了锄头,端起了铁钳,他们的身上穿的不是光鲜亮丽的长衫,而是破旧不堪的短褂;他们不在明亮的教室里谈天论地,却屈尊于火炉炼钢的煤灰中。

但他们依然在战斗,依然不灭身体里沸腾的热血。

是的,他们依然在战斗。他们有最坚强的意志,最伟大的梦想和最科学的理论。他们怎么能不成功呢?一片湘江,浩浩汤汤,站在这样雄壮的景色面前,谁能无所动容,那些立在岸头,挥毫天下的诗人们,用鲜血和精神书写了这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长诗“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这般豪情,这般自负,这群睥睨天下的文生,硬生生的打出了一条红色湘江路。

为孩子们讲解的中国国情仍历历在耳,那些忧国忧民的箴言,那一双双渴求的双眼,“先生,我们何以救国家”是啊,我们何以保家卫国,我们的先辈们研究了一代又一代,竟被一小儿稚语塞的哑口无言。这样看来那些鲜血

血,那些牺牲到显得毫不足惜了!但又能怎么样呢?强大的封建势力和压迫激进分子是无法前进的。他们在挣扎,但没有出路。

庆幸的是中国还有救,孩子们还是那么勇敢,说实话,当我看到那位浑身素缟的孩子将地图藏进自己身上时,我有一瞬间的惊愕,不是没想过的,当东西被搜出来之后,那个孩子又会被怎么惩罚呢?他还那么小,家里人又死了,那小小的身躯,怎么能忍受这么大的痛苦,就因为他在这样一个时期?他相信自己的老师,他们的眼里有些希望和不灭的挣扎,那是新中国未来的灯火,为了更好的将来他们不放弃一切的希望。

他们努力奋斗,不管他们的力量有多小!

相反,我们生活在一个他们无法想象的时代,拥有他们无法想象的一切。明亮的教室什么都没变,先进的设备什么都没变,更糟的是,我们更糟!这是一部纪念建党90周年的电影,但我不想过分强调那些当时的鲜明人物,他们无疑是任何时代的主角。

那些与我们相同的学生们才跟让我感到心惊,我们是如此的不同又是如此的相同。我渴望跟随他们的足迹,在我们心中畅游湘江。

《湘江北去》观后感【篇8】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滚滚湘江水北去,橘子洲依旧葱郁,只是那故人已逝,朱颜已改。如果说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以景抒情表达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和救国信念。那么战争、历史电影《湘江北去》则是根据历史展现了1918年军阀割据、乱象丛生的时代,以毛泽东、萧子升、蔡和森为代表的热血青年抱着救国救民的理想一同努力的经历。这是一部关于一条河流和一个国家青年的记忆,是一部关于理想信念追求和困惑的青年励志片。

曾几何时,那个时代的青年甘做搏击惊涛骇浪的弄潮儿,在风口浪尖的豪气无不让人豪情满怀。恰同学少年,他们胸怀改造世界的雄心壮志,他们意气风发寻求真理,他们为救国救民奉献一切。有人说,混乱造就英雄,但英雄永远不会诞生。

学院里的一批年轻人之所以有上升的力量,是因为他们坚定的信念。他们敢于探索,敢于战斗,用实际行动喊出自己的宣言。然而,如今的年轻人已经没有了原来的精神和自豪感,在温暖的摇篮中成长的孩子也无法再想象战争时代了。

21世纪是和平的时代。虽然我们不再需要战争,但我们需要有信念、雄心和雄心,为社会作出贡献。我们总是为小事担心,我们总是为生活奔波。也许是代让我们愿意堕落。我们总是回避。当社会压力太大,我们无法呼吸时,我们总是说:

“我们本平凡,何必及伟人”。

是否还记得,小学总有一篇作文叫做“我的理想”,也总有人写到:“当我长大了,要当一名科学家……”。当年的记忆,顾盼依稀如昨。

我们渐渐长大了,时间磨去了当年的棱角,不再有儿时的天真;我们们渐渐长大了,生活剥夺了当年的意气,不再轻易说未来;我们渐渐长大了,社会改变了当年的信仰,不再如当年执拗。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这是运气还是灾难?和平与稳定使我们不再有崇高的理想,不再有同样的精神。

我们一辈子都忘了,曾经有一段时间,许多中国人为了社会和全国的利益,抛头颅,洒热血,敢于实践,打破旧思想,为中国探索前进的道路。虽然我们不需要抛头颅洒热血,但我们今天还有他们的远大志向和信念吗?我们还能坚定地实现我们的信念和理想吗?

当年,青年毛泽东和同学们在风雨飘摇的时代坚持学习,把救国救民的信念牢记在心。现在,我们学习的时代是和平稳定的,只有为了顺利毕业和以后的工作。他们拥有最坚强的意志,怀揣最伟大的梦想,带着最科学的理论,他们怎么会,怎么可能不成功呢?一片湘江,浩浩汤汤,站在这样雄壮的景色面前,谁能无所动容,那些立在岸头,挥毫天下的诗人们,用鲜血和精神书写了这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长诗"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这般豪情,这般自负,这群睥睨天下的文生,硬生生的打出了一条红色湘江路。我们是如此的相同却又如此的不同。

我还记得俞敏洪这样一段话:“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不同的生命曲线,但是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的梦想—— 那就是奔向大海。我们的生命,有的时候会是泥沙。

你可能慢慢地就会像泥沙一样,沉淀下去了。一旦你沉淀下去了,也许你不用再为了前进而努力了,但是你却永远见不到阳光了。所以我建议,不管你现在的生活是怎样的,你一定要有水的精神,像水一样,不断积累力量,冲破障碍。

当你发现时机不成熟的时候,把自己的厚度给积累起来,当有一天时机来临的时候,你就能够奔腾入海,成就自己的生命。”说的多好啊,我们需要有水一样精神,厚积薄发。我们仰望星空,也需要脚踏实地,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我们年轻,我们需要有伟大的目标和信念,而不是在奋斗中学会享受。多少人甘于堕落,多少人选择逃避,我们在这条伟大的航路上需要勇敢,需要信念。偶尔我们会累到想要放弃,可是当我们想到身边还有一个让我们牵挂的人,深吸一口气,继续向前走。

彼岸灯火阑珊,我们需要信念与勇敢!

《湘江北去》观后感【篇9】

在党课上,我们集体**恶了影片《湘江北去》,看完之后,我感到非常的震撼,并且对毛泽东等当时的进步青年更加的崇敬,这部电影主要讲了在中国处于水深火热中的时候,当时的青年是如何以一个读书人的身份救国。当时,毛泽东、萧子善、蔡和森等人在湖南,而在张敬尧的通知下,湖南处于黑暗之中。毛泽东和其他学生计划去北京挣点学费,在法国学习。老师杨昌济先生介绍他们到北大图书馆工作。

幸好人士了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人物,决定不去法国。此时他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后来五四运动爆发,他与其他同志创办了湘江评论,用“笔杆子”支持****。

后来再去上海的故事。

这部电影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几点。一,毛泽东在当时的小学堂为小学生们讲课,内容都是些爱国,奋进的内容。虽然对当时的小学生来说,这些内容也许有些难以理解,或者说没必要讲那些激进的思想,可是毛泽东讲了,因为当时的中国的状况可以用四个字形容,内忧外患,如果落后了就要挨打,当时人们的思想已经腐朽,必须从特别小的群众入手,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人们的思想问题。

只有思想先进,人民和国家才能得救。

二、毛泽东与伙伴们做的那套操。毛泽东不仅教小学生做习题,而且还做画册。最后,连李大钊也做了练习。当时,中国仍有鸦片成瘾者。有了先进的思想和强健的体魄,我们就能拯救这个国家和它的麻烦。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话一定是不错的。后来的实践也证明,没有好的身体,就不可能赢得革命。

三、这是最让我感动与崇敬的一点。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狂热和救国救民得迫切性。当时毛泽东接触马克思主义时,立即感到这是一套救国的理论体系。为了看到李大钊勤勉地打扫房子,他受到了李大钊先生的表扬和肯定。

经过多次努力,见到了陈独秀先生,和陈独秀先生有了共识,而陈独秀先生也非常欣赏毛泽东。这中间的艰苦已经不能用文字来表达。最后终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毛泽东对他的老师杨昌济先生的尊敬也感动了我。让人哭诉的是,毛泽东在百里山路上回家,希望最后一次见到母亲,但没有实现。毛的母亲是坚强的,如世间大部分母亲。

只有这样的母亲才能有这样伟大的毛泽东。

当今社会,虽然表面上看,人们的生活是美好的,国家发展是和谐的。却不知实为有部分百姓仍然以吃饱饭为生活基本目标、有很多小朋友为不能读书而过早的承担着家庭的重担,又有多少老人无人赡养,又有多少**污吏目无王法,国家与国家之间暗流涌动、弱小国家被无情欺负。我们的信一代大学生要坚持信念,坚持在恶劣环境下艰苦奋斗的信念,好好锻炼身体。

努力学习、更加深入的了解学习马克思主义,争取为国家做更大的贡献,珍惜前辈们用热血、青春换来的如今生活。用我们的青春、汗水、热血,为住过忠心奉献,这样才不愧为大学生。

  • 心曲的观后感9篇
    想要深入了解“心曲的观后感”不妨先来阅读这份详尽介绍,请看完这篇文章后分享给您的朋友们。观影也能为我们汲取更多的知识营养,写一篇观后感最能表达我们的想法和感悟。综合性地评价所观看阅读的作品即为对它的观后感,观后感可以将影片里的重点进行提炼并且让我们更深入的去了解剧情。...
  • 安全视频观后感9篇
    很荣幸为大家推荐一篇关于“安全视频观后感”的文章,希望本文让您对某个话题产生了思考。好的电影总是会让我们印象深刻,在观看的过程中各种情触,各种联想纷纷呈现出来。当心中感想无处发散时,我们可以写一篇观后感,写观后感时要把握文章脉络,才能表达真挚的感受。...
  • 大象观后感(精选9篇)
    今天杂文852的编辑为大家推荐一篇很不错的文章主题是“大象观后感”,到底应如何写作品名观后感呢?能发现一部中意的影视作品是很不容易的,看完引人入胜的影视作品,我们的内心总会久久无法平静。 最好集中精力写一篇观后感,希望您喜欢本文的语言风格!...
  • 必由之路观后感(精选9篇)
    近期,大型政论专题片《必由之路》在央视播出,看完第一集《历史之约》不由得想到,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是历史的责任和必然。自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这样的任务。改革的失败,外国的侵略,使中国生产力缺乏,民生困窘,原先在中国人心目中近乎完美的资本主...
  • 观天宫观后感(通用9篇)
    张盛阳在周六晚上我看了,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天宫课堂”,王亚平老师为我们带来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首先航天员王亚平老师,慢慢的借助旁边的把手跟随这她的脚步,来到了航天员的休息区。我们通过窗户往外看,外面一片漆黑,因为飞船转到了地球的另一半。航天员在空间站每90分钟就能看到一次...
  • 那年夏天观后感汇总(9篇)
    电影传递给我们的正能量,是让我们受益匪浅的,每当我们观赏完一部作品之后都会有不少心得。电影中的精彩情节,总是能让人回味无穷。观后感要分析材料亮明基本观点,联系实际纵横拓展,总结全文。怎样写出能让他人有所感悟的作品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那年夏天观后感汇总”,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湘江北去》观后感推荐

  • 《绝笔》纪录片观后感精选

    2024年02月09日

  • 【热】聪明的老师观后感精选

    2024年01月31日

  • 专题节目榜样优秀观后感6篇

    2024年01月27日

  • 鲁镇观后感6篇

    2024年01月25日

  • 登珠峰观后感(集锦5篇)

    2024年0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