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852 >地图 >读后感 >

如果国宝会说话观后感

2024《如果国宝会说话》读后感

杂文852
阅读 756

相关推荐

2024《如果国宝会说话》读后感。

相信不少人阅读了作者的作品之后,都能从中收获不少。要想使读后感具有真切,感染力就必须要联合实际,为了让您更加了解“2024《如果国宝会说话》读后感”杂文852编辑为您撰写了一篇详尽的文章,希望我的分享能够在您的生活或工作中提供一些启示和支持!

2024《如果国宝会说话》读后感(篇1)

今天我在家里看了一部纪录片,名叫《如果国宝会说话》。每当听到“叮,叮,您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的时候,我都特别兴奋和激动,因为我又将了解一个新的国宝。

《如果国宝会说话》展示了100件文物。五分钟讲述一件文物,短小并不意味着粗糙,而是对“精”更高的要求,该片将一个个大国重器浓缩在了五分钟的视频里,穿越古今王朝,探访先贤今人。着重讲述,国宝背后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该片介绍了人头壶、陶鹰鼎、龙山蛋壳黑陶杯……等国宝。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红山玉龙,1971年出土于内蒙古翁牛特旗朝格温都乡三星他拉村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遗址。它由墨绿色岫岩玉圆雕而成。玉龙周身光洁,头部长吻修目,鬣鬃飞扬,躯体卷曲若钩,造型生动,雕琢精美。因其形状如同字母C,又称“C”字形玉龙。它是我国已发现时代最早、体型最大、制作最精美的龙形玉器,被誉为“中华第一龙”。我之所以喜欢红山玉龙,因为我的名字里面也有龙这个字。龙是一种神秘的动物,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是龙的传人。

看了这部纪录片,我非常佩服古人的智慧,同时为我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2024《如果国宝会说话》读后感(篇2)

从已经播出的两集作品来看,节目基本是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选择秦汉及之前各重要时期的一些代表性文物,通过高清的拍摄,精心的组织,生动的展示,富有浓郁人文气息的解读,多角度地展现文物自身的独特之处,并以简明扼要、富有诗意的语言揭示可能携带的历史信息和文化要素。第一集中,6000至6500年前的仰韶红陶人头壶,首先映入眼帘,印象至深,随着壶身缓慢地转动,那微微扬起的头,孩童般的眼神,被誉为“人类最初的凝望”,当一滴“眼泪”由缓到急地滑过“脸面”,深深地触动我心。随后,贾胡仙鹤骨笛、仰韶陶鹰鼎、城子崖龙山蛋壳杯、凌家塘玉版玉龟、良渚玉琮、二里头镶嵌绿松石的铜牌饰、殷墟镶嵌绿松石的甲骨、后母戊鼎、妇好玉凤、鸮尊、利簋、何尊、玉组佩、三星堆青铜人像和青铜神树、太阳神鸟金箔、大克鼎、古滇国贮贝器、莲鹤方壶、曾侯乙尊盘、越王勾践剑、错金银铜板兆域图、虎符,以及第二集中战国时期的匈奴鹰顶金冠饰、嵌错宴乐水陆攻战纹壶、编钟、双头木雕镇墓兽、御龙帛画,秦时的彩绘跪射俑、铜车马、里耶秦简,西汉时的南越汉玉、霍去病墓石刻、长信宫灯、素沙单衣、二十八宿圆盘、圭表、象牙算筹、错金铜博山炉,还有东汉的击鼓说唱俑陶俑、铜奔马等,原本不那么熟悉甚至陌生的文物,随着精彩动听的解说,一件件优雅而有力量地呈现在眼前,或质朴简约,或精美繁复,或日常为用,或独特迷离,极具感染力。反复观之,愈加津津有味,所以笔者有一阵是逢人便推荐。回顾之际,再次深切地感受到以下几点:

其一,一件件文物就是一个个“历史的真实”,是“彼时彼地”真实有力的见证;亦如一面面多棱的镜子,折射出不同时代、不同空间下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和文化创造的多元化,蕴含着极为丰富的自然人文信息。

无论是陶器、玉器、青铜器还是漆器、石刻、简牍、织锦,一件件不同材质的文物,都是基于自然之物的人文创造,其质、其型、其图、其文以及某些特殊的摆放或组合,蕴含着极为丰富的自然人文信息和独特的魅力。《如果国宝会说话》通过与之相关时空场景的模拟,丰富形态及其情景交融的展现,简洁有力的诗意表达,让这些文物似乎在人文与自然、历史与现代之间陡然“活”了起来,栩栩如生,丰富饱满。并引导观者去思索,这些文物出自何人之手,如何制造,为谁所有,如何得以保存或者发现,有何功能和意义,这些思考自然会深化我们对它们的认识,并探寻制作者、拥有者、使用者、发现者、保护者相关的更多历史线索或者文化意味。诸如,那些相对量大实用普遍存在的陶制品,反映了当时的生活方式和工艺技能;那些相对稀有、造型独特的青铜器、玉器,反映了在古代国家治理“祀与戎”中的重要地位,或者在身份地位、修身养性中的象征意义;失蜡法、错金银、蛋壳杯等“黑科技”,展现了当时高超的生产技能和文化创造力。而同类文物在不同时期或不同地区的诞生以及流变,彼此对照,也有助于了解彼此之间的异与同,交流与影响,继而更好地理解中华大地上文明发展的“满天星斗”和“多元一统”,甚至也会了解到世界其他地区同时代的相近技艺、创作与思考。如此,一件件文物,如同“一把把钥匙”,可以为我们打开一扇扇了解不同时期社会生产、生活、思想相关历史文化信息的大门;也像“一束束光亮”,可以更加清晰地看见祖先创造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诚如孙机先生在《孙机谈文物》(台北三民书局出版)后记中所言:

现今尊为“文物”者,在古代,多数曾经是日常生活用品,以其功能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有着自己的位置。若干重器和宝器,只不过是将这种属性加以强化和神话。从探讨文物固有的社会功能的观点出发,她们如同架设在时间隧道一端之大大小小的透镜,从中可以窥测到活的古史。倘使角度合宜,还能看见某些重大事件的细节、独特技艺的妙谛,和不因岁月流逝而消退的美的闪光。

其二,文物的.选择和文本制作既关注过去,讲解历史,又能由古及今,从今溯古,前呼后应,贯穿古今,在历史与当下及未来之间搭建更多的连接,极富启发性并能激发更多的想象力。

文物的选择和文本的制作既在于“用文物讲文化,用文物梳理文明”,也在于尽可能地通过“前世今生”的考察和解读,梳理发展演变的线索,揭示与千百年之后人们生活之间依然可能存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再现“文明的发展脉络”。那些来自远古的物质性创造以及一些特殊的设计和意义的表达,可能距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甚至还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比如陶器、青铜、玉器、器乐、纺织品等,即使形态、技艺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依然能够从古今演变之中发现诸多的“历史的根脉”或者“未来的可能”。节目通过不同时期文物形态的对比、工艺仿制、动态模拟、数字化展示、研究阐释,更好地展示其间的关联和演变,拉近古今之间的距离。如此贯穿过去当下,甚至中外对比,讲述关于文物的“故事”,既有助于人们理解过往的历史和文化的演变,也有助于理解与之相关的天地万物之间的关联,甚至设身处地地去揣摩某些今人难以领会的神秘奥妙和精神世界,有助于探寻历史的源头和文脉的延续,并激发人们去思考更多的关联性议题。

2024《如果国宝会说话》读后感(篇3)

《如果国宝会说话》是一部具有鲜明特色和深远影响的读物。它以别开生面的视角,让国宝们以独特的方式与读者进行了交流和对话。这本书创新地运用了历史人物和文化瑰宝的角度,打开了一个崭新的思考视野,不仅引发了读者对于国宝的关注和思考,也让人们对国家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这本书精心选择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国宝,例如兵马俑、紫禁城、故宫等,通过对话的形式,让这些国宝向读者讲述了它们的来历和故事。这种奇特的叙事方式给了我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我亲身参与了国宝们的对话。作者通过对话,将读者带到了历史的长河中,让有机会与这些国宝近距离接触,了解它们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


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对于兵马俑的对话。书中通过兵马俑的口吻,述说了它们曾经保卫着秦始皇的故事。兵马俑的对话透露出它们无怨无悔地永远守卫着自己的使命和责任,那种坚守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兵马俑的对话让我想到了士兵的忠诚和责任感,也让我思考起自己是否也能够像兵马俑一样崇尚责任和永不放弃的决心。


除了兵马俑,书中还有许多其他国宝的对话,例如紫禁城、故宫等。通过这些对话,我了解到了这些宏伟建筑背后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内涵。紫禁城对话中,它向读者展示了它作为明清两代皇宫的瑰丽和美丽。故宫的对话则让人们了解到它承载着无数的宫廷文化和历史秘闻。


这本书还通过对于国宝们的对话,表达了对于文化保护和历史传承的关注。国宝们强调了自己的珍贵价值和需要保护的重要性。他们的呼声也成为了读者思考的重点,应该如何保护的文化遗产,如何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读完《如果国宝会说话》,我对于国宝的认识和了解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通过对话的形式,书中的国宝们向读者讲述了它们的故事、使命和价值,唤起了我对于国宝的兴趣和保护意识。这本书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也启发了我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思考。通过与国宝们的对话,我更加渴望亲身去感受和了解这些国宝的魅力,将它们珍藏于心,将的文化传承下去。

2024《如果国宝会说话》读后感(篇4)

如果国宝会说话,每集五分钟,一天五集。今天的五件国宝,都是距今4000年以上的物件。

       如果说人面壶,骨笛,陶鹰鼎还算能勉强接受,那龙山蛋壳杯直接就炸裂了我的三观。那薄如蛋壳的杯壁,纤细的杯颈,镂空的杯身,优雅的造型,你指着这玩意和我说它是4000多快5000年前的东西.....但最有感触的还是红山玉龙。红山文化就在东北那旮瘩,所以对我来说也不算太陌生,早就熟悉了玉猪龙的造型。但这一集里,片中把从清代开始的玉龙造型往上一路回溯到8000年前,看着那张牙舞爪的巨龙一点点萌化,弯曲,慢慢变成了玉猪龙的造型,突然一下就领悟了,玉猪龙分明就是个胎儿的样子。这一刻,仿佛一下就触摸到了中华文明由胎儿成长为巨人的脉络。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不是感动的,可能更多是震撼吧。

       文物是活的,它们在讲故事。

2024《如果国宝会说话》读后感(篇5)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拍摄节目中所呈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令我深受感动。节目以一种多元化的视角,重新解读了中国国宝价值,让我们能够以不同的角度看待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

以“藏书传承”的国宝为例,节目考察了书籍文化传承的价值,以书籍作为中国文化传承的载体,发现有许多书籍被荒废,但是有些书籍却由某个家庭几代人传承下来,依然保存完好,如新。家族中第一个保存书籍的“国宝”,用自己的智力和努力,给尊敬的文物注入新的活力,使古书重现新生,传承下去,也正式此种考古学前沿科学视角保护国宝,传承文化新生,让我深受鼓舞。

节目中对于泰国佛教寺庙建筑结构和国宝珍贵艺术品的精彩介绍,使我们能够以新的视角看待国宝收藏,全面体味传统文化及其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独特魅力,用心感受艺术造物给予的浪漫怅惘和与众不同的极致审美惊艳。

节目令人深思地提出,传承文化不能只满足于粗略的记忆,还要让更多人能够用心体会文化的价值,以此引发大众关注和参与,让我们能够用新的视角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加深大众对国宝文化的深度认识,继续保护好传统文化。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让我们重新审视中国国宝的价值,以一种多元化的视角看待国宝,使我们能够深刻地理解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更加全面地欣赏国宝精美的艺术景象,用一种细嗅着历史文化芳香的心态,真切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用自身力量去实现该节目的宗旨:传承中国国宝的精神,实现中国文化的传承、发展和繁荣的愿景。

2024《如果国宝会说话》读后感(篇6)

今天语文课,我们看了一部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这集讲的是一个仰韶文化的先民创造的国宝叫做“人头壶”。它穿越了6000至6500年,是个红陶材质的作品。它的样子非常的唯美而且还带着一种可爱。

这个人头壶,外形像一个人,身体非常的丰腴好像一个女性,它的嘴微微上翘,眼睛非常小,现在有几分可爱。后面有一个地方是注水用的,眼睛和鼻子则是流水的',但是这只是我们的猜测。我们至今无法知道它到底是怎么用的?是喝水用的,还是浇水用的,还是专门留着观赏用的,我们一无所知。人们为什么要把它创造出来?我们也不知道,但是它的确在凝视着什么。它凝视夜空,它在思考,它的思考夜空为什么会如此的靓丽,会思考为什么会有夜空?这也恰恰表达出了古代劳动人民,对一切未知的探索,对一切未知都好奇。集中在一个人头壶上面,把它充分的表达出,也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虽然,穿越了6000多年,但是依旧是那么的唯美。这就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它在仰望什么,我们至今还在思考。

在现代,我们也需要仰望。因为仰望什么,只能顺从自己的心意,可以仰望一种信念,一种宗教,仰望那遥不可及的地方。人生也是这样,我们需要仰望,只有仰望,我们才有信念,只有信念我们才有不竭的动力。

2024《如果国宝会说话》读后感(篇7)

《如果国宝会说话》是央视的一部纪录片,目光跨越八千年,摄制组足迹遍布全国,拍摄了近百家博物馆和考古研究所,五十余处考古遗址,千余件文物。首次用文物讲文物,用文物梳理文明。看完之后我感慨良多。

人头壶发源于6000多年前, 它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物理化学作用的产生,是质的转换,是水、火、土的相融。红陶而成的它有亿万张迷惘的面孔,琢磨不透的新时期时代的纪元。虽然创造者的模样早已被人遗忘。但人头壶它是万物的最则,它有不死的容颜,与天地万物同寿。穿越6000年的玩物是祖先们从无到有的不可思议的实验。凝望最早的凝望,我们不断发出疑问,又都溶解于这神奇的红陶上。生与死的思考是创作者的内心抱负赋予了人头壶的灵魂。它是传统, 它是文化,拂去岁月的尘埃,我们始终明白我们的故乡一定就在宇宙的某个地。人在潜意识里永远没有放弃对故土的追求,包括那个“不死的容颜”。

背朝尘埃, 山河依旧我感怀。6000多年的时间始终磨灭不了我们的信仰,凝望着这个有意义的世界,仿佛看到了国宝不朽的价值与魅力。

2024《如果国宝会说话》读后感(篇8)

观看《如果国宝会说话》的观后感

《如果国宝会说话》是一档非常有意思的历史文化类综艺节目,通过对我国各个国宝的讲述,让观众深入了解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在观看这档节目后,我对国宝更加敬重,并深深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底蕴和价值。下面我将详细、具体且生动地写一篇观后感,来与大家分享我的心得体验。

第一集节目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大禹治水图》。这幅画作以图像的形式展现了大禹治水的场景,给人一种仿佛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观察画面,我能够清晰地看到大禹的身影,他穿着朴素的衣服,默默地居于水旁,心无旁骛地思考着治理洪水的办法。同时,图中还出现了许多细节,如百姓的生活场景、各种船只和灌溉设施等等。这幅画作让我感受到了大禹对于民生的关切和治水精神。他不计个人得失,不畏艰险,为了人民的福祉而努力。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深感自己应该为社会多做贡献,为他人着想。

另一集节目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秦始皇兵马俑》。这座宏伟的陶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代陶塑艺术墓群之一。通过观看《如果国宝会说话》,我才发现在秦始皇陵的地下,还埋藏着大量的兵马俑,数量之多令人惊叹。每个兵马俑的姿势、表情、装备都栩栩如生,根据他们的服饰和武器,我们可以推测出当时的战斗形势和军事制度。尤其令我震撼的是这些秦兵马俑竟然被制作成每个都是独一无二的,真是让人佩服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艺。通过观察这些兵马俑,我深深感受到了秦始皇追求永恒的愿望和对自身权力的追求。但与此同时,我也意识到这种权力欲望带来了巨大的代价,对工匠和一些强制劳动者的残酷剥削。这让我思考到在我们追求个人成功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关心他人的权益,不要陷入只顾自己的局限。

《如果国宝会说话》还介绍了许多其他的国宝,诸如《清明上河图》、《敦煌莫高窟》、《春秋战国青铜器》等等。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故事。通过这档节目,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些国宝的价值,并且明白了保护他们的重要性。这些国宝既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我们要尽力保护这些国宝,传承中华文明。同时,我也意识到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不能只注重物资的积累和发展,我们应该更加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只有保护好我们的国宝,才能让中华文明薪火相传,让我们的后代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继承我们的传统。

总结起来,《如果国宝会说话》这档节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观看这档节目,我对于我国的国宝们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传统文化充满了敬畏之心。国宝们不仅是我们民族的瑰宝,也是整个世界文明的宝贵遗产。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不能只看重物质的发展,我们也要加以重视和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传承中华文明,让我们的后代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继承我们的传统。通过观看这档节目,我深深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明白了保护国宝的重要性。通过这档节目,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关注我们的国宝,相信我们的传统文化会得以发扬光大。

2024《如果国宝会说话》读后感(篇9)

看完之后,被国宝的魅力深深震撼住了。虽然每集只有五分钟,但每集都有“质量保证”,文案精致优美,故事悠远动人。

从新石器时代到宋元明清,跨越了8000年的历史,在短短5分钟内,向我们讲述了它的前世今生。

《国宝》中的文案非常精彩,尤其是《青州龙兴寺佛像》片尾的那句话“我们哭着降临世界,却可以笑着走向永恒”,成为本季流行的解说词,触动了很多人的心。

别看文案“文绉绉”的,其实《如果国宝会说话》的解说词形式灵活多变,科普也不乏趣味性和观赏性。国宝第三季,结合前两季的优势和补充动画、情节动画、声音塑造等待,让每一件文物都动起来。当国宝有了生命,当它们都有了自己的生命“性格”和“萌点”,观众有沉浸式的体验。这种沉浸式体验和动态呈现是本季的`亮点,堪称金字招牌!

虽然国宝不会说话,但由于它的出现,它的存在仍然让我们震惊,为古人的智慧感到骄傲,那段历史也完美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2024《如果国宝会说话》读后感(篇10)

仰望天空,6000年过去了。

6000年前,人类文明是怎样的?他们创造了什么?

人头壶——史前文明的象征者,透过它,折射出了千百年前的历史。人类从摆弄泥土开始,在水、土、火的交织中,完成了陶的制作,它们模仿自己的面孔,捏造成蕴意深长的器具。

人头壶,听名字就是一个人头形状的水壶,但它真的就只是一个人头形状的用来装水的水壶吗?为什么要做成这种形状?通过对人头壶的观察,会发现,壶身部分像一个怀孕了的肚子,并且人头部分的嘴巴,眼睛都有开口。不敢想象这样一个水壶怎么用来倒水,所以虽然人头壶的背后有注水孔,但它的用途远不只是用来装水。至于它是用来干嘛的,那要问制造它的先人了,但远隔6000年,我们只能通过对细节的`观察来揭开谜底。当然,我一个外行是一窍不通的。

凝望着这个昂着头的人头壶,凝望着这一片天空,我充满好奇,未来是什么样的?宇宙的外面是什么样的?浩瀚星空,究竟隐藏着多少秘密?也许,新石器时代的人们也曾抬头望天,思考着一些不解的问题。

可能有些人觉得这些人面器具外形丑陋,但我觉得这是史前文明的美。如果国宝会说话,你想对它说什么?

  • 2024《铸剑》读后感通用10篇
    读作者写的作品便是给了我们一个攀登的台阶。读后感是在读懂全文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两点做“感点”,围绕“感点”来总结心得体会,关于“2024《铸剑》读后感”杂文852有一些经验值得分享,希望我的故事能够给您带来一些思考与启示!...
  • 2024《新教育》读后感集锦5篇
    对于“2024《新教育》读后感”的知识点杂文852为您推荐了这篇文章供大家参考,分享能够让你的朋友们更好的了解你也可以增加你之间的联系。书是世界宝贵的财富,是国家和历史的优秀遗产,作品就是一部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是著名作者的作品。 阅读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写读后感是加强阅读体验的重要步骤。...
  • 2024读者的读后感个人收获(4篇)
    杂文852编辑为了成为最好的自己不断努力整理出了今天的“2024读者的读后感个人收获”,放假的时候拜读了作品,心里产生了许多不一样的感触。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把握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如果你觉得这个网站值得你长期关注请动手收藏它!...
  • 《三只小猪》的绘本读后感2024
    读后感,所谓“感”,主要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作者写的作品含着许多人生智慧。关于写作品读后感您了解哪些方面呢?您可以在以下资料中找到与您需要相关的资料“《三只小猪》的绘本读后感2024”。...
  • 《开学第一课》2024年最新读后感
    伴随着优美的歌声,《开学第一课》拉开了帷幕。下面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开学第一课观后感2022年,供大家参考选择。开学第一课观后感2022年随着的降临,热气腾腾的夏天过去了。今年的寒假可真的是很开心,想必大家都已经准备开始上学了吧!每年的是我们正式回学校报到的天,除了回学校之外,还有件很重要的事...
  • 2024《男生贾里全传》观后感
    通过阅读“2024《男生贾里全传》观后感”您可能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写观后感有助于我们理清思路,归纳总结,本文内容详实实用不妨收藏备用!...

如果国宝会说话观后感推荐

  • 关于格列佛游记的读后感如何写4篇

    2024年01月22日

  • 《云南的歌会》读后感精选

    2024年01月20日

  • 心态决定命运读后感(系列7篇)

    2024年01月18日

  • 《摆渡人》读后感如何写(集锦9篇)

    2024年01月17日

  •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读后感7篇

    2024年01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