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852 >地图 >读后感 >

风流去的读后感

风流去的读后感

杂文852
阅读 783

相关推荐

风流去的读后感8篇。

读后感是写阅读作品后感受最深的一点,它不是书评,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我深深地向往作者笔下的生活。现在写读后感可以从哪些角度来思考呢?我们的杂文852编辑心思缜密制作出了这份称心如意的“风流去的读后感”。

风流去的读后感 篇1

商鞅,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他,是著名的政治家,革新派,在两千多年前凭借“商鞅变法”让秦称霸六国,因而闻名千古。但是,我们真的了解他吗?就我自身而言,答案是否定的。

所以,借阅读鲍鹏山的著作《风流去》的机会,我对商鞅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先说说“‘辉煌’的时代”。不可否认,在商鞅毫无保留的努力下,改革确实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秦国第一军在各个诸侯国出现,兵力变得强大,几乎所向披靡。这也为以后六个国家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重点该说说的,应该是“疯狂”。也许是为了尽快达到目的,也许是时代背景的影响,亦或许是权力的驱使,商鞅的变法虽让秦国有了称霸天下的能耐,但对内,对百姓而言,可能更多的是一场灾难。作为法家思想的信奉者,以商鞅为代表的秦国统治者,想尽一切办法宣传唯“农战”理论,即除了种地和为国而战,其他任何思想都被视为异类,需严格禁止。

此外,书中还引用大量《商君书》中的言论,从而揭示了商鞅所倡导的许多荒谬理论,条条都可谓触目惊心。如“昔之能制天下者,必先制其民者也;能先胜敌者,必先胜其民者也。故胜民之本在制民,若冶于金,陶于土也。

”和“国以善民治奸民者,必乱,至削。国以奸民治善民者,必治,至强。”以上两句话,一是要求国家要完全控制人民,且视此为立国之本,二是要用奸险狡猾的人来治理良苦百姓,方能使国家强大。

商鞅的治国之道正确否?我想历史已经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答案——暴君、强权和对人民无休止的剥削将被打败和抛弃。

现在我们知道,富国安邦之根本,是使社会的最基本的组成个体——人民,变得强大,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了国之舟可以乘风破浪,御风前行,以民为敌万不可行。

风流去的读后感 篇2

在今年的中国文化概论这门课上,老师给我们推荐了十本书。当老师将书名告诉我们的时候,大家大都不以为然,因为这些书都是我们平时耳熟能详的书籍,觉得似乎也没有什么必要去读他们。但是一次很偶然的机会在图书馆随便翻阅了几页《孟子》以后,发现事情并不是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曾在大二时由于学习古代汉语的需要看过《孟子译注》一书,但是当时也并没有进行细读,而只是将注意力过多的放在了对于孟子的翻译和译注上,但却也已经感受到《孟子》一书中所包含的道理确是让我们受益无穷。而如今重读《孟子》,更是感触颇深。

和《论语》一样,《孟子》也是以记录为主的语录体散文,但它较《论语》来看又有明显的发展,《论语》的文字简约,含蓄,《孟子》却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如果说《论语》给人的感觉是仁者的谆谆告诫,那么《孟子》给人的感觉就是侃侃而谈,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上的文字是《孟子译注》中对《孟子》的评价,而在我通读了一遍《孟子》以后,我的第一个感受便是,这虽是一本古书,但读来却并不感觉乏味或枯燥,且读完每一章后都能给人力量,引人深思。不同于《论语》中直白的说理方式,《孟子》一书采用的是类似于一小段一小段的故事进行记叙,从而得出一定得道理,并且有时并不明说其中的道理,这让人读来十分有趣但却仍能起到发人深思的作用。

孟子作为亚圣,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提倡仁政,自善其生,崇义尚道等等,但是在读完《孟子》以后,我最佩服的还是孟子敢于直面君王,敢于说真话的那种勇气与胸怀。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以上是节选于《孟子见梁惠王》中的片段,在孟子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类似的片段。在这些片段中,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孟子在面对君王时的凛然正气。他敢于说出自己的真实见解,敢于批驳诸侯王的暴政和不仁不义。孟子,是个真人,敢于说真话的人。与孔子相比,孟子更坦诚,率真,对统治者的批判更犀利,更不留情面。我感觉,孟子有豪侠之气。他自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种浩然正气,正是孟子更亲近庶人民众,所以,他才会最终发展为那种崇高的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孟子之前,还没有人敢颠覆君位至高无上的传统。尽管孟子言论如此,可我们也并未看到孟子因此而被统治者穿小鞋,可见,当时的社会虽礼崩乐坏,争战频繁,但人们的思想还是非常开放的,言论自由的,统治者对孟子的主张虽不去施行,但还是洗耳恭听的,是尊重人的。WwW.ZW852.COm

而面对今天这个社会,孟子的这种品质也是最值得我们借鉴的,在当今这个时代,还有多少人面对各种所谓的领导敢于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与感受。还有多少人能做到如孟子般真正心系国家。现在的人们大都追名逐利,惟命是从,而很少有人能真正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与感受,给我们的国家真正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与想法。又有多少人能做到面对自己与领导者统治者的意见不合的情况时,能坚持自己的意见呢?在这个充满金钱与利益的社会中,人们渐渐的迷失了自我,只会跟着金钱与利益随波逐流,也许只有当每个人如孟子般坦诚,率真且真正做到心系国家时,我们的社会才能变成一个真正和谐的社会吧。

风流去的读后感 篇3

《风流去》是中国现代作家鲁迅所著的一部小说,讲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社会中的一群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命运。这部小说以幽默、讽刺和反思的方式,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腐败、堕落和绝望。以下是我对这部小说的读后感:

这部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心路历程,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风貌和人性的复杂性。小说中的知识分子们身处在当时的腐败社会中,面临着各种选择和抉择。他们既渴望追求知识,又渴望逃避现实。他们既追求自由,又渴望稳定。他们既希望改变社会,又害怕承担责任。这些复杂的人性和心理状态,在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这部小说通过幽默、讽刺和反思的方式,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腐败、堕落和绝望。小说中的知识分子们身处在当时的腐败社会中,面临着各种选择和抉择。他们不仅面临着道德和伦理的挑战,还面临着生理和心理的挑战。他们不仅希望改变社会,还希望改变自己和他人的命运。然而,他们最终都选择了逃避和放弃。这种绝望和讽刺的情绪,在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这部小说通过对知识分子的描写,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中的一群重要人物的生活和命运。他们代表了当时中国社会中的一群重要力量,他们的命运和选择,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风貌和人性的复杂性。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社会评论和反思作品,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方式和角度,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时中国社会中的一群重要人物和他们的生活和命运。

《风流去》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启示的小说,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方式和角度,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时中国社会中的一群重要人物和他们的生活和命运。

风流去的读后感 篇4

《风流去》的作者为鲍鹏山,这本书是集合了作者其它作品的最好的文章,如《天纵圣贤》《彀中英雄》《绝地生灵》等。从先秦到魏晋南北朝,这本书揭示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从君子到恶人的高尚而痛苦的灵魂!

作者鲍鹏山,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市,为上海开放大学中文系教授出版了《风流去》,《论语新读》等三十多部作品,历史地位与易中天相齐。

当我拿到这本书时心想这本书要快点读完然后写一篇读后感完成任务,不过看了以后发现在读这本书时可以了解一些名人大家的事迹,其中让我最有感触的便是孔子的事迹了,他为黑暗王国的一盏残烛。想当年,那位御马奔驰带着他的**周游列国避人布道,颠沛造次的孔子已颓然老矣。时间改变了太多,当年和他一起奋斗过的**们也是各有各的宿命。

经常挨骂而又忠厚的子路最后中了孔子“不得其死”的预言,被剁成了肉酱。他最喜爱的大**,安贫乐道的颜回,最后却是死于贫困,死后连棺材也没有。让人忍俊不禁!

回首孔子的一生,他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叛逆的身影,决心只做媚俗的事。只可惜礼教被现代人认为是糟粕。不过我认为孔子之前的时代人类尚处于懵懂的时期,唐宋的发达、颜色的丰富,实在让人感觉有些憋闷。

而宋以后九州一片黯然,尤至清代,历史都已经散发出一股喷洒消毒水后未通风的味道。而孔子所处的那个时代正是中华民族的青壮时期,空气都让人感觉到一种爽朗。在这样一个时代,有这样一群人,如孔子和他的**。我们怎能不为这个时代热血沸腾呢?

离开鲁国十四年后,孔子而归。作为一个绅士,他可以坦率,他可以无所畏惧,他可以说话慢,行动快。但不可以“没世而名不称”啊!

“三不朽”的立功他没有希望去完成了,但立德和立言晚年的孔子完成的相当出色。他修《诗》《书》《礼》《乐》,撰写《春秋》。立功显其时效,而立言则见万代千秋。

孔子立言的同时便立了德,在竹简中,在人们的口耳相传中,在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中,成为了“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我认为孔子的伟大贡献在于他的人格影响。继孔子之后,无论是学者还是文化人都以孔子为例。学者应该有道德上的痛苦和文化上的负担。这也是我们极力推荐的个性。如果读者没有道德上德痛苦和文化上的负担。

我们认为这种人对他读的书感到非常抱歉。《风流去》每一个事迹都值得我们仔细品读。

风流去的读后感 篇5

最近花三周的时间将鲍鹏山先生的《风流去》读完了,此书讲述了从春秋时期的老子、孔子开始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渊明、谢灵运为止的近一千年间的中国文人命运的跌宕起伏和与此交织的中国历史!

《风流去》既是一本文人史也是一部血淋淋的中国古代史,压抑、痛苦、无奈一直伴随着我读完本书。从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开始,中国古代文人所特有的内涵就开始产生了,不论是修身齐家还是治国平天下,都有了自己所特有的学派!

春秋战国始出诸子百家,从而出现了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不同尝试,那时的社会还是有礼存在,这些文化精英做为君主的座上宾,甚至是帝师的角色参与到国家治理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大家都是平等的,合则来不合则去;后来历史前进到秦灭六国,秦相李斯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出卖自己的道德,杀害同窗韩非、焚书坑儒,妄自以为这样可以得来天下太平,可事与愿违!他最终被一个比自己更没底线更加残忍的赵高害死!从而拉开了中国长达两年多年的杀伐!血流成河!

汉代秦而立,项羽、刘邦、吕后、韩信这些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最终历史车轮行进到了汉景帝时期,这一时期我认为最可悲最可怜的文人莫属晁错了。他是景帝的老师,在景帝即位后,秘折上书景帝削藩,结果景帝在朝堂上公开晁错上书削藩之密折,导致藩王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叛乱,而景帝此时听从了袁盎建议,捕杀晁错,腰斩于市,并诛晁错全族!惨!怎一个狠字了得!从此可见某些帝王为了巩固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人性!晁错与景帝的关系非同一般,晁错上书之前景帝不可能不知道,削藩伊始,必至诸王叛乱!晚叛不如早叛!景帝是在利用晁错逼反诸王,然后诛晁错,让诸王反叛的借口消失,然后拉拢其中犹豫不定的藩王,使他们站在自己一边来消灭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集团,最终他的目的达成了!吴国灭了,在推恩令的作用下其他诸侯国问题也解决了,中央集权的使命完成了!从此中国历史在集权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文人的地位也进一步降低了!从平等的帝师到随意丢弃的弃子!当然历史不可挡,集权是在当下那个时代历史必然的选择,可集权的方式可以选择不那么没人性的吗!诛晁错可以,但能不能不要诛灭全族呢!?

历史又前进到了东汉,由于东汉顺帝时期重用外戚梁商,导致梁商死后大权传至其不肖子梁冀手中,梁冀为人跋扈毒辣,眼中只有享乐,谁挡他的去路就是死路一条,而且无比残忍,他为了把持朝政先后废立了多位皇帝。因质帝当面称他为跋扈将军而毒杀质帝!此时当朝高官李固看不惯梁冀为非作歹,同他做了殊死斗争,最终不敌被杀!李固被杀之前已知自己必死无疑,就让留在京中的三个儿子回家去了,李固之女李文姬知道自己兄弟回家,家族必将遭灭顶之灾,于是让三弟李燮,隐姓埋名逃出家门,后对外宣称李燮回京找父亲去了!终于李固被害,其二子也被杀害,仅三子在李文姬的谋划下才得以活命,也为李家留下了仅有的一直香火!好一个奇女子啊!待十几年后汉桓帝联合五位宦官诛杀梁冀后,姐弟才得以相见,姐弟相见抱头痛哭!这眼泪是感动是心酸还是无奈!?自始拉开了东汉末年宦官与文人集团斗争的序幕!

文人集团为了扞卫自己的道德,采用破坏道德的方式,对宦官集团展开杀戮;宦官集团为了保住自己性命也对文人集团采用更疯狂的杀戮,杀来杀去直到,汉少帝时期大将军何进被杀,袁绍领兵杀入宫中,屠尽所有宦官,导致少帝被宦官挟持出宫,后被董卓劫持后废黜,立陈留王刘协为献帝,至此整个东汉王朝算是完蛋了!

建安年间的曹操背负了历史太多的骂名,但我认为曹操算那个时代唯一的英雄,他以一己之力对抗董卓,迎献帝,讨伐各路诸侯,至三分天下有其一!他的到来使原本风声鹤唳的文化圈,注入了一股清流,文人又有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压抑了多年的文人终于可以为国家、人民做些贡献了!至此压抑至极点的文化圈又恢复了生机!从曹操的《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可以看出此时文人担忧的是有限的生命无法完成肩上无限责任的矛盾心理!可惜,曹操生命真如朝露一样转瞬即逝,只活了65岁,那一年是公元220年,自他逝去后,曹魏经历46年至公元266年,司马氏篡魏立晋,晋后又灭蜀、吴,从此天下一统!

晋以后的文人,渐渐的变成了权利的奴隶,朝堂上的权利倾轧,互相杀伐,让文人周围的空气越来越凝固,马上就要窒息了!此时有些文人看透了权利,选择全身归隐山林,如晋末的陶渊明,从此开创了新的田园风潮,将中华文化推向了另一个小高峰!可是更加血腥的杀伐和民族浩劫却悄悄的拉开了帷幕!

文人的世界观由老庄的从自然中来,到陶渊明的到自然中去,完成了一个轮回,至此本书也结束了!

纵观此段历史,从汉初开始的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使整个文人集团变成了不会思考只会坚持自己道德的偏执狂,认为自己所坚持的道德才是世间唯一的真理,抱着非我道德之类,其心必异的想法,欲将所有的不道德诛之而后快!他们是自私的,为了自己的青史留名不惜搭上整个国家、民族、人民的命运,最终导致了国家的崩溃,生民的劫难!

古代文人的个人史,也是整部中国历史的血泪史,这一个个文人像风一样从我们的身边飞逝,我们置身于风中,感受着他们的希望与无奈,至此终于明白为什么鲍鹏山先生将此书起名《风流去》!假设百家依然争鸣,儒学并不强大,社会开明可以允许不同的文化诉求,那么文人依然是文人并不会有太多的道德羁绊,不同的思想学术都被兼容并包,也许历史就不会那么的残酷了!

风流去的读后感 篇6

这本《风流去》让我想起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这些打通古今、举重若轻的文字,每每让人心生时不我与之叹,蹉跎岁月之感,奋发向上之想!它是文学的思想史,是思想的文学史。它告诉我们,不能够忘却的组成了我们的记忆,不随风而去的故人往事怎能如烟!记忆中的历史是历史的风流,是风流人物,也是风流时代;是历史上的今天,也是历史上的明天。然而,尽管历史的解读千人千面,对风流的理解却总是趋同:被格式化了的风流很多时候是习而不察的误解。这样,鲍鹏山的风流解读才尤其宝贵,他打破了那些习以为常、熟视无睹的格式化,以多情的理性解读漫漫长路上的行者,让他们一个个走进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看到一个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所蕴含着的理想与激情,人格与性情。于是,我们哭着他们的哭,笑着他们的笑,寂寞着他们的寂寞,孤独着他们的孤独,快乐着他们的快乐,幸福着他们的幸福,感动着他们的感动,思考着他们的思考。他不仅让我们在古人身上看到了自己,还让我们看到了人。在这条能量传导的链条中,他不仅是一环导体,也是一个新的能量。

从老庄孔孟到嵇阮陶谢,一部书中鲍鹏山尽数三千年风流人物,至情至性、至理至真,以手写心、直言无忌。他从心灵深处发出的声音直抵我们的心灵深处。他爱一个人爱得那么毫无保留义气深重,恨一个人恨得那么不留余地义正词严。他对道德、对人的情感,甚至对人性的弱点都有着善意的回护与爱惜,而那或温婉或激烈的批评,总能震动我们的心灵。他的包容是一颗悲心,他的批判源自一颗慧心。他有时肃穆庄严,有时不屑一顾,有时洒脱幽默,有时拍案惊奇;或志深笔长,梗概多气,或洒笔酣歌和墨谈笑。他不板着脸冷着心地讲思想,他从容地纵横古今,谈笑间充溢着历史的纵深感和哲学的普遍性。他让我想起刺秦的荆轲、骂人的鲁迅、路见不平一声吼的绿林好汉,想起蒸不熟、煮不烂、锤不扁、炒不爆的铜豌豆关汉卿,想起偏居一隅心系环宇的隐士、肩扛道义舍我其谁的狂生。他让我想起诗人、哲人。哲人的美是思想的美,可是他却把思想写得这样诗意;诗人的美是意境的美,可是他却把这意境写得这样深沉,那饱蘸着情感的思想令人沉思也令人下泪。当读到庄子是一颗孤独的树,为什么泪水骤然蒙上了我的眼?是千年前孤独的庄子动了我的心,还是这读懂了庄子的孤独的鲍老师动了我的心?谁说思想只是理性的声音?我在他那多汁的情感里受到了最强烈的思想的震撼!让他流泪纵横的也浸湿了我的眼角。用他读庄子的话说,他走近存在了。伟大的事物只有同样伟大的人才看得出来,那是懂得也是爱。因懂得而爱是最热烈最深沉的爱。我想,有鲍子解读诸子,诸子有灵,会很欣慰的。我不知道鲍鹏山的深度是来自情深还是理深因情深而理深,抑或理深而后情深?毫无疑问,他是饱学之士,但我更倾向于把他理解为性情中人一倾如注的言辞迫人双眼,苍凉悲壮的幽默让人鼻酸,读书万卷落笔惊人。

《风流去》是学术与文学的结合,哲人与诗人的结合,知识分子与血肉之躯的结合,理智与激情的结合。他以学术的真诚所做的真诚的学术,是为而不为、不为而为的最高境界!放下书,惘然若失,那让人冷却的理智又让人燃烧的激情!此刻,我的感觉正如鲍鹏山的提问:你是我的梦还是我是你的梦?无论怎样,感谢梦一般地相遇!我仿佛看见,他寂寞地在冬夜读书,动情地在春日写书,他以不泯的童心扞卫着人性的尊严和知识分子的良知。那一双寻找真理的利眼,带着体温的情感,那一腔泼洒真情的热血!他的不老的激情是学子般的爱恨情愁,扑面而来的激扬文字要把人带回青春岁月在这个飘雪的冬日的午后,他把他的寂寞告诉你,让人心痛的不只有他的寂寞,还有你的寂寞也被他说中了人是那么矛盾,你有着伟大的理想,却在这个下雪的午后不知所措正是在这个时候,我打开《风流去》,看到鲍鹏山与他笔下的也是中国历史中的那些光焰万丈的风流人物相遇了,他让他们复活且与我们相遇。他给中国的学术界送来一丝沁人心脾的清风,给中国的文学批判带来了哲学的高度和历史的长度。如果鲍鹏山能够代表中国当代的青年知识分子,真是一件很让人欢欣鼓舞的事!

风流去的读后感 篇7

三千年来浪淘尽,一声叹息风流去,这是鲍鹏山老师的着作《风流去》封面上的两句诗,翻开中国古代厚重的历史册页,你确实会不由自主的发出一声叹息,不论是忠臣烈士还是奸诈小人,留下的只不过是一纸泛黄的记录,

风流去读后感。而在鲍鹏山老师的着作中,他笔下的那些历史人物,却好像是超越了时空,活生生地站在我们面前,他们的所作所为也历历在目,如亲眼所见。

认识鲍鹏山老师是看他在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节目里,他在主讲《新说水浒之鲁智深》,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在鲍鹏山老师斯文外表下藏着的是无尽的激-情。后来就在网上购买了他的一本作品《风流去》。细读这一篇篇鲍老师蕴藉深情的文章,感觉到他的每一篇文章都化合古今,干净纯粹,尖锐犀利,幽默风趣,让我从中照见自己的生活,窥见自己的影子,惊悚自己的命运。

在书中,我看见了睿智的老子,固执的孔子,骄傲的孟子,勇悍的墨子,偏激的屈原,但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一些在历史上享有显赫名声的人物,原来只是沽名钓誉之徒,他们的声誉只是人们为了某种需要而强加在他们身上的,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这些被人们刻意扭曲了历史。

司马相如,一个文字技巧超群的纯作家,相信我们大多数人并没有读过他的作品,但对这个人绝对有所认识,因为他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是被当作风流佳话来传颂的,有些时候更被当作所谓的冲破封建礼教的自由婚姻的第一个典范。但鲍老师为我们揭开了司马相如的面纱,原来司马相如只是垂涎卓文君的美貌,更垂涎他父亲卓王孙的财产,于是和他的好朋友王县令精心策划了一个骗局,最终目标是谋夺卓王孙的财产,为爱私奔只是谋夺财产的一个手段,可怜的文君小姐只是这个骗子手中的一颗棋子。小时候读到文君当炉卖酒的故事,有些奇怪司马相如和她已经回成都了,为什么又回到临邛来开酒店呢?要开酒店,在成都开岂不是更能赚钱吗?现在知道了,这其实是敲诈卓王孙钱财的一个无赖策略:你不给钱我,就让你的女儿抛头露面,就让你难堪。当然,他的目的最后还是达到了,因为卓王孙的脸皮没有这么厚,只有乖乖认输,把三分之一的财产分了给他。司马相如钱一到手,立马结束营业,回成都去做富翁了。所以,鲍老师称司马相如是aplayboy。

孔融,一个天下知名的人,孔子的后代,在他生活的时代已经很出名了,往后更被后人不断给他戴上道德光环,让他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孔融让梨故事是被当作德育典范来向小孩子讲述的。可是,鲍老师通过对历史材料的研究和分析,却告诉我们另一个孔融的形象:这是一个志大才疏的人物,自命不凡却毫无实干能力,自负才高却始终在二流境界徘徊,但他却凭着不凡的出身,出位的言行赢得了当时的名声和后世的赞誉。孔融在当地方官时(北海相),弄得当地政治崩坏,盗贼四起,而他收拾不了就一走了之,连老婆孩子都不管了(弃郡而逃,仅以身免),不过他有一件事倒比张飞厉害,张飞只是用柳条打督邮,还被刘备骂了,而孔融可以一天之内杀掉五个他认为该杀的督邮,也没什么麻烦事。他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但却说出严重违背儒家孝道的言论:说父亲是为了满足情欲才生下孩子,并没有什么亲情可言;而母亲只是一个装着孩子的容器,一旦分离,则二者毫不相关。(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这真是不孝之极!难怪曹操会把它列作杀孔融的理由之一。孔融因为让梨,骂曹操,最后被曹操杀掉。然后扬名于当代后世。与他一样的还有他的朋友祢衡,不过这个祢衡比孔融还要差劲,他连让梨都没有,只有骂人,不单骂曹操,什么人都骂,结果被黄祖杀掉,但也因为骂过曹操而成名了。

通过鲍老师的解读,你会发现我们所受的历史教育是经过精心剪辑的片段,并不是全貌,更没有教会我们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因此我们所接触的历史是扭曲的历史,许多历史人物是人为另外包装过虚假形象。

风流去的读后感 篇8

历史又前进到了东汉,由于东汉顺帝时期重用外戚梁商,导致梁商死后大权传至其不肖子梁冀手中,梁冀为人跋扈毒辣,眼中只有享乐,谁挡他的去路就是死路一条,而且无比残忍,他为了把持朝政先后废立了多位皇帝。因质帝当面称他为“跋扈将军”而毒杀质帝!此时当朝**李固看不惯梁冀为非作歹,同他做了殊死斗争,最终不敌被杀!

李固被杀之前已知自己必死无疑,就让留在京中的三个儿子回家去了,李固之女李文姬知道自己兄弟回家,家族必将遭灭顶之灾,于是让三弟李燮,隐姓埋名逃出家门,后对外宣称李燮回京找父亲去了!终于李固被害,其二子也被杀害,仅三子在李文姬的谋划下才得以活命,也为李家留下了仅有的一直香火!好一个奇女子啊!

待十几年后汉桓帝联合五位宦官诛杀梁冀后,姐弟才得以相见,姐弟相见抱头痛哭!这眼泪是感动是心酸还是无奈!?东汉以来宦官与文人群体斗争的开端!

文人集团为了捍卫自己的道德,采用破坏道德的方式,对宦官集团展开杀戮;宦官集团为了保住自己性命也对文人集团采用更疯狂的杀戮,杀来杀去直到,汉少帝时期大将军何进被杀,袁绍领兵杀入宫中,屠尽所有宦官,导致少帝被宦官挟持出宫,后被董卓劫持后废黜,立陈留王刘协为献帝,至此整个东汉王朝算是完蛋了!

建安年间的曹操背负了历史太多的骂名,但我认为曹操算那个时代唯一的英雄,他以一己之力对抗董卓,迎献帝,讨伐各路诸侯,至三分天下有其一!他的到来,使原来的文化圈充满了民声,注入了一股清泉,文人又了施展才华的舞台。被打压多年的文人终于可以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一些贡献了!至此压抑至极点的文化圈又恢复了生机!

从曹操的《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 读丑小鸭的读后感(汇总8篇)
    读《丑小鸭》有感_读了安徒生写的《丑小鸭》一文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作者作品中的丑小鸭被排挤、嘲笑、攻击,但它并没有绝望、沉沦,而是顽强拼搏,终于成为一只美丽高贵的白天鹅。这一切缘于它心中那一份恒久的梦想。告诉我们,只要我们继续追求,勇往直前,即使在逆境中,我们也能最终实现我们的梦想。看着丑小...
  • 生死场的读后感(精选8篇)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作者写的作品作品,心中总是会有莫名的感触。 记录下自己的感受是对阅读心有戚戚的一种回馈和体现。期盼这份"生死场的读后感"能够为您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感谢您的来访希望您喜欢我们网页上的内容!...
  • 《飘》读后感精选8篇
    飘的读后感 tomorrow is another day◎龚睿佳每每去图书馆借书,总不会去看《飘》,它很显眼但让我很害怕,因为它的厚度。第一次决定让《飘》离开书架是在**了电影《乱世佳人》之后,近4个小时的电影正如其近千页的著书,只要你开始迈入,开始欣赏,其长度或者说厚度便让你的胆怯之...
  • 关于安妮的日记读后感精选8篇
    《安妮日记》不仅仅是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心灵世界的独白,更是德军占领下的任命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战争的残酷远非我等未曾经历的日能想象。包括我在内,我们曾有一阵子期盼战争,以为那可以是我们现在的“痛苦”的结束。但事实上,如果真的发生战争,那将是一个更痛苦的深渊。悲剧是把生命中有价值的东西撕碎给人看,战...
  • 《出卖笑的孩子》读后感精选(8篇)
    作品令我印象深刻。 读后感是对阅读内容的个人理解和感受,您所寻找的“《出卖笑的孩子》读后感”已经准备就绪,希望您能多关注我们网站的最新动态以及时跟进市场变化!...
  • 萤火虫的读后感合集8篇
    读书,使人思维活跃,聪疑智慧;读书,使人豁然贯通,柳暗花明,阅读作品后,一定有什么触动了你,可能是某一瞬间,可能是整篇围绕的意志和情感。是时候写出一份饱含真情实感的读后感了,有没有具有参考价值的作品读后感范文?这篇文章经过我们精心打造“萤火虫的读后感”一定能够让您满意,相信你能找到合适自己的使用指南...

风流去的读后感推荐

  • 揠苗助长的读后感(通用3篇)

    2024年01月25日

  • 《做最好的执行者》的读后感

    2024年01月22日

  • 作文草房子读后感优秀作文精选

    2024年01月22日

  • 偷影子的人读后感如何写汇总

    2024年01月18日

  • 皮皮鲁总动员读后感范文4篇

    2024年0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