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852 >地图 >教学资源 >

白桦林的低语读后感

《白桦林的低语》优秀教学设计

杂文852
阅读 769

相关推荐

[教案]《白桦林的低语》突出教学设计。

老师每一堂课都需要一份完整教学课件,写好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只有提前备好教案课件,这样课堂的教学效率才能有大的提升。有没有值得借鉴的优秀教案课件素材?推荐你看看以下的[教案]《白桦林的低语》突出教学设计,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栏目小编精心挑选了这篇文章它的标题为“[教案]《白桦林的低语》突出教学设计”。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因此就需要老师自己花点时间去写。教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指导。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以获取更多解决方案!

一、激趣导入

“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哪位同学见过,你能介绍一下吗?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的积极性,由学生们的介绍将同学们带入描写白桦林的情景中。同学们讲得好。生长着一片茂密的森林,其中就有茂盛的白桦。

二、揭示课题、审题:课题是《白桦林的低语》,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桦林吗?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自学。

(1)查字典或根据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低吟浅唱、絮絮低语、倾诉衷肠。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守林人的默默奉献?

(4)试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2.老师检查自学效果。

四、学生质疑问难。

五、课内练习:

1.写近义词:纯洁( ) 忽略( ) 激励( )

2.写反义词:浮躁( ) 异常( )

编辑推荐

[教案]《抱抱》教学设计word版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又到了老师开始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要知道一份优秀的教案课件,是能让老师课堂教学氛围大大不同。写教案课件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教案]《抱抱》教学设计word版”,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经过小编的整理以下为大家提供了关于“[教案]《抱抱》教学设计word版”的相关内容。老师会根据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成教案课件,需要我们认真写好每一份教案课件。教案是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请详细掌握本文中的解决方案!

活动准备

PPT、头饰、音乐媒体等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明白爱是可以传递的。

2、体会拥抱的温暖,并大胆用动作和语言表达出来。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分享爱的情感经验

师:你们有特别想念的人吗?为什么这么想念他(她)呢?

师:你会用什么办法表达你的想念?

二、讲述故事 用拥抱表达爱

师:今天,有只小猪很想念它的奶奶,它会给奶奶准备什么特殊的礼物呢?(PPT播放)猜猜里面会是什么?(幼儿讲述)

师:你们看,小猪到底送了什么给奶奶呢?

师:什么叫抱抱?

师:小猪说,我要把我的爱告诉奶奶,我要给奶奶一个大大的、大大的、世界上最大最大的抱抱。

师:那什么叫做"大大"的抱抱呢?(幼儿用动作表示)

三、情境游戏 爱的接力棒

师:小猪说,我要给奶奶一个大抱抱,可是奶奶住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抱抱传不过去呀!怎么办呀?

师:你们有办法让这个大大的抱抱传到小猪的奶奶那去吗?

师:你们的办法都很好,小猪十分感谢你们,但是小猪也有一个好办法让抱抱传到奶奶那去,你们想知道吗?(播放背景音乐,讲述故事)

师:小猪用了一个什么办法?是不是一个好办法?你们愿不愿意也来当一回邮递员,帮助小猪寄这个抱抱呢?

游戏一:传抱抱

师:奶奶收到小猪的抱抱,甜在心里,暖在心里。她说,我要把我的爱,我的回信送给小猪。(亲亲)

师:你们觉得这个亲亲会到小猪的身边吗?用什么办法传给小猪呢?

游戏二:传亲亲

四、再入主题 爱的回音

师:奶奶收到了小猪的礼物,小猪也收到了奶奶的礼物,大家的心里都甜滋滋的,觉得幸福极了。

师:这个好听的故事就藏在这本书里,这本书的名字叫《会飞的抱抱》。让我们一起回教室去看看书里有没有更有趣的事情发生吧!

神鸟教案教学设计(集锦9篇)


下面是杂文852编辑帮大家整理的“神鸟教案教学设计”。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因此就需要老师自己花点时间去写。教案是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希望您觉得本文有价值!

神鸟教案教学设计 篇1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神鸟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神鸟》第二课时教案。

2.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三个善良的小动物被错杀的原因,从而得到启示。

3.体会“既…也…”的作用,并能够用“既…也…”写一句话。

4.总结全文,拓展延伸,让学生懂得“人们处理事情要经过仔细调查,否则会伤及无辜甚至会伤害忠良”的道理。

1.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从前有一只聪明伶俐,会说话的神鸟,许多国家的皇帝、大臣、富翁都想得到它,但都没捉到。依尔特戈尔可汗三次捉到神鸟,神鸟却用讲故事的方法三次逃脱了。)

2.指名说说神鸟给依尔特戈尔可汗讲了哪三个故事。(忠实的狗、尽职的猫、善良的乌鸦)

3.教师导入:那么神鸟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从神鸟讲的三个故事中,我们又能得到什么启示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进一步感受大故事套小故事的结构。)

l.教师: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神鸟有什么特点?(聪明伶俐)是的,课文第一自然段也告诉我们(出示第一段话),齐读第一自然段。(板书:聪明伶俐)

2.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默读课文,思考:从哪里看出神鸟聪明伶俐?神鸟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

3.集体反馈。

⑴不少国家的皇帝、大臣和富翁都想得到它,他们有的派人去捉,有的亲自出马,可是谁也没有捉到。

据说,那些捉神鸟的人在山林里走来走去,都走出一条山路来了。

⑵依尔特戈尔可汗想:“好厉害的鸟哇,都说谁也捉不到它,我非得把它捉回来不可!”

“唉,算了吧,确实没办法捉回它了。”依尔特戈尔可汗说完,就回家了。

(“非…不可”说明依尔特戈尔可汗捉神鸟的决心很大,可是在三次被神鸟逃脱后,“确实”一词说明依尔特戈尔可汗不得不承认神鸟的聪明,而放弃了捉神鸟,教案《神鸟》第二课时教案》。)

⑶神鸟说:“尊贵的可汗!您捉住我可以说没费什么事,不过,你带着我走的时候,既不许唉声叹气,也不许闷头不语。不然,一眨眼我就会逃掉的。所以,一路上咱们俩总得有一个讲点儿什么才成。”依尔特戈尔可汗说:“好吧,那你就讲点儿什么吧!”

(“既不许唉声叹气,也不许闷头不语”中“既…也…”表示并列关系,而且语意相反,“不许唉声叹气”和“不许闷头不语”,这是神鸟设计的第一步,让可汗一步步地往自己的套子里钻,因为“不许闷头不语”,所以“咱们俩总得有一个讲点儿什么才成”。如果“唉声叹气”,神鸟就飞走了。结果依尔特戈尔可汗听完神鸟讲的每个故事后,都受故事的感染,情不自禁地叹气,神鸟自然而然就从依尔特戈尔可汗手中逃脱了。)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尽量让学生充分解读文本、感悟文本。在此基础上引导探究神鸟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体会神鸟的聪明伶俐,体会神鸟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敬佩之情。)

1.出示依尔特戈尔可汗叹气说的三句话:

唉!多粗枝大叶啊!这么好的狗让他错杀了!

唉!真可怜!

唉!乌鸦真可怜!为了搭救别人.反倒牺牲了自己!

2.教师过渡:是什么样的故事让依尔特戈尔可汗情不自禁地叹气呢?

3.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除了神鸟,课文还写了哪些人物、动物?你对他们有什么样的想法?这些故事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小组合作探究。

⑴除了神鸟,课文还写了猎人、妇女和阿尔拜三个人物;狗、猫和乌鸦三种动物。

⑵出示下列句子:

狗忠实地按照主人的吩咐,照看着拉车的牛,不让它离开,还绕着车来来回回地转悠,就像一个好更夫那样。(狗的忠实)

妇女走了以后,猫就趴在摇篮边轰苍蝇,赶蚊子。…那只正在追赶老鼠的猫,心里一惊.赶紧跑回屋来,把老鼠咬死在门后。然后,坐到孩子跟前,给他舔耳朵上的血。(猫的尽职)

忽然飞过来一只乌鸦,用翅膀把他的碗打翻了…

“啊!原来我接的是毒蛇的`口水!是乌鸦救了我的命!”阿尔拜后悔得哭了起来。(乌鸦的善良)

教师:三种动物都具备了一些优秀的品质:狗的忠实、猫的尽职与乌鸦的善良。可是,它们的下场都一样,都被打死了。所以依尔特戈尔可汗深深地被这三个动物感动了。

有感情地朗渎依尔特戈尔可汗叹气说的三句话。

⑶出示下列句子:

当她回头看见门后躺着一只死老鼠,嘴里还叼着孩子的耳朵时,才知道自己错杀了猫,不由得哭了起来。

“啊!原来我接的是毒蛇的口水!是乌鸦教了我的命!”阿尔拜后悔得哭了起来。

(而三个人物呢,遇到问题,不经过仔细调查,把狗、猫和乌鸦打死了,等发现错杀了,又在那儿后悔不已。)

5.从这三个故事中告诫人们:处理事情要经过仔细调查,否则会伤及无辜甚至会伤害忠良。

(设计意图:品读课文重点语句,探寻三种动物被错杀的原因,由此产生了震憾:这么善良的动物。人类的朋友。就是因为人们没有仔细调查,被错杀了。在产生巨大的震憾后,得到了启示:我们处理事情要经过仔细调查,否则会伤及无辜甚至会伤害忠良。)

1.说说学了这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2.学生畅所欲言。

神鸟真神奇,它聪明伶俐,又会说话;三次被捉,三次都逃脱了,它真厉害。

从神鸟讲的三个故事中,懂得了“我们处理事情要经过仔细调查”的道理。

神鸟教案教学设计 篇2

本课属看图读拼音识字,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韵文以及配套的两幅插图。韵文语句整齐,韵律和谐,语义浅显易懂,充满童趣,读起来琅琅上口。主要讲述了老鼠想趁猫睡觉时偷米吃,结果被聪明的猫抓住,最终仍不知死于何因的故事。

第二部分是本课中四个相关的形声字、会认字表、课后相关练习、会写字的书写练习及词语花篮。课后练习中的“比一比,读一读”是为了进一步巩固本课生字的音、形、义;“词语花篮”收集了本课中的词语,以便学生积累。书写教材出示了反犬旁“犭”、食字旁“饣”二个新部首。

本课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描绘出老鼠偷米前得意的各种表情;第二幅画了猫装睡而抓住老鼠的情景。两幅图生动地表达了韵文的意思,图文并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1?认识“鼠、咪、慢、胡、须、眯、迷、糊、刚、抓、谜”11个生字;会写“欢、咪、洞、猫、饱、迷”6个汉字。学习“反犬旁”“食字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通过字形分析,初步掌握形声字的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规律,并培养学生运用这个规律自主识字的能力。

教学中应围绕识字这个重点,把“识字”同“学词”“学句”等综合起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着力培养识字能力,提高识字效率。教学过程中允许有所差异,以及不同思维方式的存在。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课文录音带,实物投影仪或多媒体课件。

本课生字可以采用随文出现的方式呈现。有条件的可根据韵文制作课件,以动画形式出现,同时将韵文展示出来。

(1)让学生自由认读认识的字,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领读。重点指导翘舌音的“鼠”“抓”。

(3)在朗读短文过程中,引导学生认清字形,理解字义。重点指导“咪、眯、迷、谜”和“胡、糊”两组形声字。

学习带生字的词语,如“猫咪”“欢喜”“眯着”“迷路”“谜语”等。

(1)给生字注音。

(3)通过组词、扩句练习,进一步巩固四个形声字的音、形、义。

(4)辅导编讲故事。要求故事中运用本课的生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6个字中,“咪、迷”是两个互相关联的形声字,可在识字的过程中指导学生书写。重点指导含有2个新部首的字。“犭”的书写顺序是:撇、弯钩、撇,注意第三画撇不能出头。“饣”的书写顺序是:撇、横钩、竖提。

1?在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即可,速度要求不可过快。

2?熟悉课文后,应要求学生按正常速度朗读。本课儿歌句式工整、韵律和谐。在指导朗读过程中,要求学生读出韵味。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先看图,初步了解课文;再观察挂图或课件,听教师朗读或听录音朗读,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

2?课文通俗有趣。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对学生朗读的要求,让学生读出童趣,从中感悟,引发学生的联想。

神鸟教案教学设计 篇3

《神鸟》是一篇蒙古族的民间传说,讲的是从前有一只聪明伶俐,会说话的神鸟,许多国家的国王、大臣、富翁都想得到它,但都没捉到。依尔特戈尔可汗三次捉到神鸟,神鸟却用讲故事的方法三次逃脱了。

第一个小故事:讲的是猎人错杀自己的狗的故事。猎人的这只狗是一只忠实的好狗。猎人是一个守信的人,他不贪图别人的钱财,却因为对事情缺少仔细的调查了解,误认为狗头偷了车主的钱而打死了它。

第二个小故事:讲的是猫被农妇错杀了的故事。猫忠实的帮农妇看孩子,咬死了那只咬掉孩子耳朵的大老鼠。农妇没有调查了解,就误认为是猫咬掉了自己孩子的耳朵,把猫打死了。

第三个小故事:讲的是乌鸦及时地打翻了阿尔拜接到的毒蛇的口水,救了阿尔拜,却被不知情的阿尔拜打死了。

课文篇幅较长,内容通俗易懂,属于大故事中还有小故事的文章结构。教学应采用“抓重点”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教学时,我重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加深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时,我提出学习要求,学生根据所提供的学习提纲自学。这样给学生与文本充分交流的时间,以读促思,让学生在思考中不断提高自身独立阅读理解文本的能力,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在引导学生体会神鸟的聪明伶俐时,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尽量让学生充分解读课文、感悟文章。引导学生探究神鸟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从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充分品读课文重点语句,探寻三种动物被错杀的原因,由此产生深深的震憾:这么善良的动物,人类的朋友,就是因为人们没有仔细调查,被错杀了。使学生明理 :如果遇事不经过仔细的调查,弄清事情的真相,那么,善良的人也会办错事,甚至会伤及无辜,伤害忠良。

学了这篇课文后使学生体会这个民间传说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明白故事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感受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

神鸟教案教学设计 篇4

开学第一天,我执教了《神鸟》这篇课文,刚刚度过一个愉快的假期,学生们都很兴奋,为了使学生们能够最快的进入到新学期的学习当中,我采用了如下的设计。

文章内容浅显易懂,教学中我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先让他们自学自悟。《神鸟》这篇课文是蒙古族民间故事,讲的是从前有一只聪明伶俐,会说话的神鸟,许多国家的国王、大臣、富翁都想得到它,但都没捉到。依尔特戈尔可汗三次捉到神鸟,神鸟却用讲故事的方法三次逃脱。课堂上,我是这样教学的:先让学生带着老师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文本内容,了解故事大概内容,记下不明白的问题。神鸟神奇在哪儿?为什么称它为“神鸟”?以读促思,让学生在思考中不断提高自身独立的阅读课文的能力,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然后抓住神鸟是如何一次又一次的从可汗手里逃脱的进行教学,感悟神鸟的神奇,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敬佩之情。最后学生通过阅读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认为故事中的狗、乌鸦、猫很善良、忠实,有的认为它们命运很悲惨,故事中的人物,有的同学认为他们做事冲动、缺乏调查,有的认为他们也很善良,知错就改。

学生通过充分品读课文重点语句,探寻了三种动物被错杀的原因,由此产生深深的震撼:这么善良的动物,人类的朋友,就因为人们没有仔细调查,被错杀了。使学生明白:如果遇事不经过仔细的调查,弄清事情的真相,那么,善良的人也会办错事,甚至会伤及无辜,伤害忠良;要做一个善良的人。给予学生自由的时间,联系实际自由畅说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是否也因误会而造成伤害的例子。由此学生联想了自己,使得他们认识事物的片面性,思想的狭隘性,造成对人对事理解的偏激。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变得心胸阔达,遇事能冷静处理,就是最大的成功。

神鸟教案教学设计 篇5

神鸟的课件


神鸟是一种神秘而不可思议的生物,传说它们拥有超凡的能力,能够展现人类无法想象的技能和智慧。神鸟的课件是一份关于神鸟的详细介绍和学习材料,让人们更加了解这些神奇的生物。


我们来了解一下神鸟的起源和特征。神鸟起源于古老的神话传说中,它们被描述为可以在天空中翱翔的鸟类,拥有彩色的羽毛和闪光的眼睛。它们体型庞大,威严而又美丽。神鸟的翅膀是其最引人瞩目的特征之一,翅膀的羽毛有着丰富多彩的颜色,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神鸟的课件从生态系统角度进行详细分析。神鸟生活的环境是如何影响它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的。神鸟常出没在高山峡谷、森林和湖泊附近,它们在这些地方寻找食物、筑巢和繁殖后代。另外,神鸟对于茂密的森林和清澈的湖泊有着特殊的依赖,这些环境为它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和安全的栖息地。


接着,神鸟的课件将介绍神鸟的进化历程。神鸟的进化是一个迷人而神秘的话题。通过对神鸟化石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了神鸟的演化轨迹,以及它们与其他鸟类之间的关系。据推测,神鸟可能是从古代的恐龙开始演化而来,并且在数百万年的时间里逐渐进化出了独特的外貌和能力。神鸟的确切起源和进化过程仍然是一个待解决的谜题。


神鸟的课件还会介绍神鸟的技能和智慧。据传说,神鸟拥有可以预知未来的能力,它们可以穿越时空,看到人类无法触及的事物。神鸟还可以利用它们的声音和视觉能力进行交流,并且它们拥有超凡的飞行能力。这些特殊的技能和智慧令神鸟成为一个惊人的存在,在人们的幻想和梦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神鸟的课件还包括神鸟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神鸟在许多文化中都是神圣的象征,代表着希望、力量和美好的未来。它们出现在许多神话故事和艺术作品中,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神明。


神鸟的课件不仅仅是一份关于神鸟的学习材料,它更是一次探索未知和想象的旅程。通过学习神鸟的故事和传说,我们可以扩大我们的视野,探索自然界的奇妙,同时也能够在我们的生活中找到希望和灵感。


无论是对于神鸟本身的研究,还是对于人类文化和幻想的理解,神鸟的课件都是一份富有价值和令人兴奋的学习资料。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引发了我们对于神秘事物的思考和探索。神鸟的课件让我们相信,在这个世界上,仍然存在着许多我们尚未认知的奇迹和秘密。

神鸟教案教学设计 篇6

神鸟变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赏析《神鸟变树——天国之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并提高其艺术表达能力。绘制一幅“东西变树”的图画。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生欣赏图片,构思、构图、表现的基本方法。

怎样引导学生把激发起来的感受转化为可视画面而生动的图形。并用拼贴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教学用具:

教师: 课件、范画、剪刀、固体胶、卡纸

学生:剪刀、固体胶、卡纸5张、水彩笔

教学过程:

导入:

老师: 同学们!上节课,周老师带领大家观察并制作了美丽的昆虫,大家都做的非常有特色。现在大家就仔细观察大屏幕,看完之后再回答老师的问题。(播放课件——鸟类的图片)

老师:好了!现在,哪位同学举手来告诉老师,刚刚他看到了什么?(鸟)

老师:那这些鸟漂亮吗?它们都是那里漂亮呢?谁来说一说?(它们的羽毛五颜六色很漂亮)

老师:是的,鸟儿五颜六色的羽毛非常美丽。我们的书上就有一幅美丽鸟儿的画,大家翻到书的第五课,我们今天课的内容就是——《神鸟变树》。大家仔细观察这幅画,然后再把画倒过来看,找一找这幅画有什么特别。(正看是鸟,倒看是树)

新授:

老师:看来同学们观察的都非常的仔细!那么大家想一想,为什么画中的神鸟会变成树呢?是不是鸟儿和树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呢?

(图片转换——以神鸟变成神树,鸟、树形象的比较,强化彩色羽毛变成彩色树叶。)

老师: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和树相像?(如:猫坐在地上,尾巴向上;一根七彩波板糖;人的手掌;站着的长颈鹿)

学生自由想象,特别表扬有创意的同学,但更要鼓励根据自己感受来创作的作品。

老师:现在,我们就一起动手用卡纸来做一幅属于自己的神树图吧!注意,不一定要是鸟变树,其他的东西变化的也可以,只要变出来像树的样子就可以了。(示范,讲解制作步骤。1.设计形状;2.装饰---画、剪贴;3.背景布置。)

学生合作作业(注意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老师要强调色彩的丰富表现,及时进行个别指导。提醒学生拼贴画中,装饰的重要性。

作品展评:

老师:好了,做完了的同学可以把你的作品交上来。(从色彩搭配、形状、拼贴技巧、创意等方面评奖)

乘着学生作业的空挡,在黑板上写下:下一次课,学生要带的工具。(素描本、水彩笔)

老师把学生作业都贴在黑板上,大约离下课还有十多分钟的时候开始讲评。

老师:好了,现在没有做完的同学也停下来,我们一起来给黑板上的作品评一评奖。

(由学生推荐、投票及老师点评选出获奖作品)

老师总结学生作品特点,及需要完善的地方。

课后反思:

上课的流程不够熟练,对于学生的创造引导不够。

学生上课的纪律性不强,要加强纪律的管理;上课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卫生意识。

神鸟教案教学设计 篇7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复习巩固色彩知识,提高自主运用水平。

2、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故事导入——欣赏感受——交流讨论——获取新知——发现转换——发展创造——评价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表现的个性。

二、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提高其运用色彩的水平。

2、创设想象的空间,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三、学法指导

1、在欣赏中体会图案之美,从观察中了解构图特点。

2、通过讨论交流获取新知,组织学生开展奇思妙想活动。

四、教学准备

CAI课件;神鸟故事,神鸟图片。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听故事:《神鸟》

(二)欣赏感受

1、课件出示:《神之鸟》(介绍作品背景)

2、观察后谈感受。(画面有什么特点?美在哪里?)

①构图:饱满,立体突出。

②造型:平面几何图形,具有装饰风格。

③色彩:背景为蓝色,神鸟身上的花纹以红色为主,与其他的对比色在一起对比强烈,色调浓郁鲜艳,富有非洲民族特色。

(三)转换变化

1、课件将《神鸟》倒过来,变成了什么?

①鸟头变成了什么?

②鸟颈变成了什么?

③鸟羽变成了什么?

2、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四)拓展想象

1、学生自由展开想象。

①这是一棵什么树?

②在这棵大树上还有什么?

③在树下和四周还会有什么?

2、欣赏儿童优秀作品。

(五)描绘表现

1、学生大胆地进行绘画表现,画出心中的`神鸟变成的神奇的大树。

2、教师适时点拨。

(六)展评总结

1、展示学生作品。

2、师生共同点评。

3、教师总结提高。

(七)当堂作业

设计绘画心目中的神鸟变成的神树。

(八)板书设计

设计并且绘画出心目中的神鸟变树的神奇。

(九)教学反思

异想天开是小学生的天性。因此,借助名画风格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维,指导学生大胆地想象,从欣赏角度了解《神之鸟》的美在于构图饱满,造型别致,具有装饰风格。背景深蓝色,衬托红色花纹的大鸟羽毛,通过转换角度变化形状,展开丰富联想,使得学生获得鸟头成树根,鸟颈成树干,鸟羽成树叶。神鸟变成神奇的大树。

神鸟教案教学设计 篇8

《神鸟》这篇民间故事向我们讲述了一只聪明伶俐,会说话的神鸟。孩子们被故事情节的神奇深深地吸引,感受到了民间故事的无穷魅力。

在教学时,我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朗读训练,从品读中去感悟作者的情感。这篇课文值得朗读的地方应当是神鸟的三个故事,尤其是可汗的三次唉声叹气,孩子们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朗读得比较有板有眼,有棱有角。最让我高兴的是让孩子们朗读妇女训斥猫的一句话:“我让你看着孩子,你倒起了黑心,把我孩子的耳朵给吃了!”学生一起朗读后,语速变得缓慢一点儿也不像生气的样子,所以我在班里模仿了猫被训斥的声音“喵......喵......”,孩子们笑了,我也笑了。有的孩子说:“老师,你怎么不像被训斥的猫呢?”我反问道:“那么你们刚才的朗读像是训斥吗?像催眠曲,我听后都快睡着了!”经过我的启发,学生随后的朗读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把我这只可怜的猫着实吓了一跳,原来主人生气是这个样子!我为孩子们的出色朗读而高兴。

课堂上巧妙的朗读指导,需要老师与学生平等共读,千万不能在课堂上急躁。学生朗读的引导需要老师的智慧与灵光,需要老师站在学生身边、进入学生心里,一起与学生感悟,这样才能达到朗读指导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巧妙地引发学生对课文中“三次可汗的唉声叹气,如果换作你,听完神鸟讲述的故事,你会怎样表现?”举手发言的同学一一回答了自己的想法,就连班里平日不积极发言的袁子恒也回答得让人感动。他说:“那只猫救了主人的孩子,给孩子舔耳朵上的血时,被主人误认为是猫吃自己的孩子,那只猫死得真可怜。”我随即追问:“你想对主人说什么话?”“希望主人能够弄清事实再做决定,错杀了一只猫,多可惜啊!”我们不由自主地把掌声送给了他。

听到学生的精彩回答,我感悟到课堂氛围的营造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真正地品尝到学习语文的无穷乐趣。

神鸟教案教学设计 篇9

《程门立雪》是一篇成语故事,课文中说的故事就是这个成语的典故,要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程门立雪”这个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能较完整地把这个故事讲出来。教育学生热爱学习,尊敬老师。

3、会用“非常”、“急忙”写句子。

板书课题,告诉学生“程门立雪”是个成语,课文《程门立雪》讲的就是这个成语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准确。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把带注音的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字音读错或破句的地方。

3、用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4、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纠正丢字、添字和破词、破句的现象。

三、熟读课文,读流利。

1、练习把课文读流利。读得准确,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不唱读。

2、标出自然段,同桌互读,每人读一段,看准读得正确、流利。

四、理解课文,读出感情。

1、轻声读课文。说说你觉得杨时是个什么样的人?

2、指导读好2-5自然段。读出感情,理解词句。

(1)找出杨时爱学习的句子读一读,指导读出急切的心情,读中理解“争论”、“弄清”、“冒着”、“请教”等词语。

(2)指导读杨时尊敬老师的句子或词语,一边读一边体会“悄悄地”、“一声不响”、“默默地”、“静静地”的情景。指导读出杨时他们生怕有一点动静都会吵醒老师的心情,读得轻轻地。

(3)通过读全文,再把课文写雪的词句画出来读一读,然后说一说“程门立雪”这个成语的意思。

惊:右窄左宽,竖心旁要写得稍靠左,还要注意它的笔顺,左边“京”字上中下各部分要对齐。

宋:宝盖头要定位好,下面“木”字的长横写在横中线上。

容:注意下面“谷”的“八”要压在横中线上,“口”字居中。

息:注意第五笔“一”要写在横中线上,下面“心”字的位置要摆好,上下对正。

六、做课后第2题和第3题。

1、第2题是让学生照样子,再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如:慢慢地,轻轻地,渐渐地等,目的丰富学生的词汇。

2、第3题是练习用“非常”和“急忙”造句。要先让学生通过读句子,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及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再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的运用词语造句。

教学后记:

今天,几位老师坐听了我的讲授课文《程门立雪》。

相比之前,这节课我在课堂上的表现要好的多。首先,我的紧张度大大的降低了,没有像以前那么战战兢兢的感觉了,也不像之前那般疲倦和辛苦。一节课下来,我还是挺轻松愉快的。这也算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吧。

其次,我不再是背教案,溜课件,完任务的讲课,而是能融入其中,和学生一起思考,一起讨论,一起完成课堂上的任务。所以,这也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进步。 但是,一节课下来,我还是觉得有太多的不足之处。

《程门立雪》是一篇成语故事,讲的是宋朝著名学者杨时尊敬师长,虚心求教的故事。通过课文学习,教育学生爱学习,同时也教育学生懂得尊重老师长辈。 课后,我认真听了几位老师的点评,颇多受益,也当头棒喝,茅塞顿开的感觉。

在这一节课的讲授中,我忽视了语文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忽视了语文工具性的重要性,而只是取舍于课文内容本身之间的教育意义,实在有失。

例如评课老师所言:如果能将课本内“杨时是如何尊重老师的?”这一内容拓展到课外,拓展到我们现实的课堂学习生活中,让学生探探自己平时是怎么尊重老师和长 辈的'。这样便能更好的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也能将语文的文本教育性和生活实际的教育性紧密联系起来,更能体现现代教育的优端。

通过这节课,我又忽然悟到了许多语文教学有意义的可做之事,不仅仅是教学生认字,写字,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的纯文本的教学,而错失了教育学生为人之道的大好机遇。

通过教学,要教育学生学习杨时热爱学习,虚心求教,尊敬老师,尊敬他人的优良品质。

教学时,我从“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入手,逐渐进入“杨时他很爱学习,也非常尊敬老师。”这句话,通过这句话,让学生找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这一点,由这一个问题贯穿全文,品词品句,通过各种朗读让学生理解课文,从读中感悟课文。

在课文的结尾处,我又接纳了其他版本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动脑筋思考,并拓展学生的思维,想一想课文的结尾会是什么,并布置了一个随堂练习,写写程老师如果说话了,会说些什么呢?但是由于对课堂时间掌握不到位,从而草草了结。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当更加认真细致的备课,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备课,认真对待每一节课,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让自己更上一层楼。

离骚教学教案设计(7篇)


我给您整理了以下信息:“离骚教学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您,通过阅读本文您将会获得一些新的知识和见解祝您阅读愉快。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按要求每个老师都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教案是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工具。

离骚教学教案设计 篇1

相信大家都听过我国爱国诗人屈原投江自尽的故事。为了纪念屈原,在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赛龙舟。这个习俗延续至今。今天,我们通过学习《离骚》来认识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我们学过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在诗句“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风骚”具有一定的涵义。“风”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骚”则是《离骚》中的“骚”。所谓“风骚”,指的是《诗经》和《楚辞》。《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这两部作品风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而且,并称的两个“第一”始终在我国文学史上“独领风骚”。屈原简介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其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等23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他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同时,他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于祖国的决心。

《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是“可与日月争光”的一篇浪漫主义杰作,是诗人的主要代表作,也是“楚辞体”(骚体诗)的重要代表作品,人们往往以“骚体诗”来统称屈原的全部诗作,它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人们常将“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

《离骚》的主体表现了诗人为实现祖国富强的崇高目标所作的热烈追求和不屈的斗争。“离”代表忧愁,“离骚”即是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全诗共有373句,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内心忧国之思的作品。

1.课文中大量运用语气助词“兮”,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兮”是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的语气词,它在诗句中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尽一样。用在句中,表语音的延长;用在句间,表语意未竟,待下句补充;用在句尾,表感叹意味。就课文来看,“兮”均用在句间,表示语意未完,等待下句补充。

《离骚》中作者常以“香草”、“美物”来比喻自己、贤士和君王,并表达政治理想。(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这种方法叫做“移情法”,即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这种方法在古典诗词中广泛运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时代,借用“移情”,可言难言之语,抒难抒之情。)请找出相关的诗句,说说诗人是怎样运用这些比喻来表达政治理想的。

明确:用香草比喻内在的美好品德;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用荃草比喻现实中的君王;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比喻修身养性;用乘骐骥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用黄昏期而中道变卦比喻君王失信;用众芳,椒、桂、蕙,比喻群贤。

3.在诗中,诗人除了使用比喻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还使用了什么手法,试举例。

明确:对比手法。如: 古代明君用群贤与昏庸君王狂放不羁“路幽昧以险隘”的对比;党人贪图个人享乐与自己为国为民不惜身遭灾祸的对比

(1)“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以善淫。”(怨恨君心荒唐啊,始终不能理解我的心思。那些女人也嫉妒我的妩媚,诽谤我好放荡。)

明确:这几句诗使抒情主人公除了作为政治家和诗人的自我形象出现外,又常幻化为,一个美丽而遭逢不幸的女子。她有爱美的天性,喜欢用芳洁的东西修饰自己,还亲手栽培了许多芬芳的草木。起初与丈夫(“灵修”有时也可理解为丈夫)缔结了婚约,后来却受到众女的嫉妒和谗毁,终于被抛弃。这一条“美人香草”式的寓意伏线和诗人的政治抒情叠合在一起,造成《离骚》全诗特有的写实与虚拟二重世界相互交融、迷离惝恍的艺术效果,给全诗增添了绰约的风姿和芳菲的情韵。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只要是我心中所向往喜欢的,即使死去九次也不会后悔)

明确:这一句表明屈原志向不改,坚贞不屈。真可说是一条铁骨铮铮的汉子。屈原最不能容忍的是那群无耻小人对他的恶毒诬蔑,一会说他穿着奇装异服,一会又说他面容姣好,肯定是个善淫之辈。这群人追名逐利,篡改法令,歪曲是非,混淆黑白,竞相谄媚,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屈原下决心绝对不和他们合流,他自比不合群的鸷鸟,孤傲、矫健,“自前世而固然”,他不想改变,也无法改变,这就像方圆不能周,异道不相安一样。在这里,屈原清楚地预感到了自己的结局,但他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句中“虽九死其犹未悔”和同出自于《离骚》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句是后人引以自勉和共勉最多的句子。

(3)“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我生各有各的喜好,我独爱美,并且习以为常。即使肢体分解也不会改变,难道我的心志是可以挫败的吗?)

明确:这几句诗所表现出的诗人自知之明、自谋之熟、自勉之严、自决之勇,令人感慨万分。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不仅又回到了“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境界,而且感情更加深沉,意志更加坚定。通过这一段情感的抒发,诗人将构成自己心灵世界悲剧性冲突的两个方面——理想与现实的对立、进取与退隐的对立,初步展现出来了.继之又更加坚定地作出了选择。

5.纵观全诗,诗人有什么样的内在品格?用课文中的文字加以描述。

明确:诗人的品格是高尚的',意志是坚定的,节操是清白的,才华是横溢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忧国忧民);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坚持真理);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洁身自好);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嫉恶如仇);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忠贞不移)。

6.《离骚》一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明确:《离骚》为我们塑造了屈原这一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首先,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很多屈原的画像即使不写上“屈原”二字,人们也可以一眼认出是屈原,就是因为都依据了诗中这种具有特征性的描写。其次,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第一,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规矩”“绳墨”),主张举贤授能。第二,他主张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哀民生之多艰”,“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反对统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第三,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这个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两千多年来给了无数仁人志士以品格与行为的示范,也给了他们以力量。

7.《离骚》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明确:《离骚》的语言是相当美的。首先,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如以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佩戴香草喻保持修洁等。但诗人的表现手段却比一般的比喻高明得多。如“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第四句中的“芳”自然由“芰荷”、“芙蓉”而来,是照应前二句的,但它又是用来形容“情”的。所以虽然没有用“如”、“似”、“若”之类字眼,也未加说明,却喻意自明。其次,运用了不少香花、香草的名称来象征性地表现政治的、思想意识方面的比较抽象的概念,不仅使作品含蓄,长于韵味,而且从直觉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再次,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用“兮”字连接的若连若断的上下句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韵,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最后,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如“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等,将“兮”字去掉,对偶之工与唐宋律诗对仗无异。

8.分析《离骚》的艺术特色。

明确:(1)比喻手法的运用。(2)对偶句式的运用。(3)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其具体体现在丰富的联想和想像上,在诗中,诗人心情地发挥他那神奇的想像力,用奇特的爱好表达心声,把现实的背景与虚设的幻境巧妙地融为一体,显示了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

《离骚》是一首伟大的抒情长诗,它有着丰富的内容、浪漫的想象、强烈的感情、自成一格的写作手法,在思想和艺术上具有相当打的美丽,令无数文人学者倾倒。同时,它让我们了解了屈原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离骚教学教案设计 篇2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

2、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3、学习、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4、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和重读。

1、赋和比的写法。

2、屈原的精神及理想。

诵读法、点拨法。

(解说;本文是一篇节奏感很强的古代抒情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时应以朗读为主,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对古诗的感悟能力。在读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引导,以完成教学目标。)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我们知道,“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古代帝王们需补充一点“风骚”,作为新世纪接班人的我们更应注重自身的文学修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离骚》,以求在文学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

《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离”--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全诗373句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本课便是从中节选出来的。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⑴ 读课文。放录音,扫除文字障碍。

⑵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对照课文注解弄清文章内容,并进一步强化生难字(教师巡回指导)。

⑶ 学生就疑难字、词、句提问。

⑷ 课堂训练。

① 区别下列各组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

②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不吾知其亦已兮。

长余佩之陆离。

⑸ 课文总理。

全诗工13节,26句。前7节自述遭贬的政治原因,后6节抒发不变初衷之决心。

⑹ 放录音,指导朗读、背诵。

总的理想是希望楚王能任用贤能,楚国能繁荣富强。具体表现:

⑴ 热爱祖国、忧国忧民。

⑵ 坚持正义,坚持真理,不同流合污。

⑶ 加强自身修养,追求美好的品德。

2、研习1~7节:

⑴ 这一层作者自述遭贬的政治原因,请同学们找出自己的话概括遭贬原因。

⑵ 面对遭贬,屈原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3、研习8~13节:

诗中说“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据此,有人认为:面对强大的敌人,屈原妥协了。请同学们朗读后讨论。

1、品味赋的写法:

本篇的赋既用于叙事,也用于抒情,使人感到真实而易于接受。如用于抒情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如用于叙事的:“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2、品味比的写法:

本文用花草禽鸟来比喻自己美好的品德。还用打比方来说理。如用“鸟之不群兮”来说明自己不同于世俗小人。“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比喻君子与小人不同流合污。“偭规矩而改错”比喻“党人”破坏法制。

课后讨论:屈原的精神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他的精神影响到哪些后来人?你怎样看待这种精神?请将你的看法写成短文。

中国文学观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种创作方法源远流长,现实主义导源于《诗经》,浪漫主义导源于《楚辞》。《离骚》的浪漫主义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离骚》展现了作者爱国主义的崇高理想和为实现这种理想而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他殷切希望楚国能实行修明法度、举贤授能的“美政”,再现尧舜禹汤文武和三后那样的自己心目中的盛世,所以他极力赞颂道:“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他为了理想,坚持不懈,上下求索,九死未悔。第二是大量的浪漫主义手法。作者插上幻想的翅膀,尽情驰骋,这在诗的第二、三两大段里有充分的表现。如上款帝阍一节,诗人幻想在太空中翱翔,早晨从南方的苍梧山出发,傍晚便到了西北昆仑山上的悬圃。他在太阳洗澡的咸池给马喂水,在太阳升起的扶桑树下总辔启行。月神、风神、雷师、凤鸟、飘风、云霓一大群神物前呼后拥。神游西天一节,写他驾飞龙、鸣玉鸾,从天津启程,取道昆仑,渡赤水,过流沙,经不周,到西海。想象丰富奇特,境界恍惚迷离,场面宏伟壮丽。

《离骚》继承并发展了《诗经》的比兴传统。其具体表现为:在广度上,它较多地应用比喻,构成庞大的比兴系统;在深度上,较之《诗经》更为注意比兴中“此物”与“彼物”的内在联系,用作比喻的事物与全篇所表达的内容统一,富有象征性。如诗中用“美人”喻指楚怀王,用“众芳”喻指群贤,用“椒、桂、蕙、茝”四种植物喻群贤,用香草“荃”喻楚怀王等等,把比兴与表现的内容合而为一,使诗中的意名胜具有了象征意义。

屈原在其诗篇中,以远古的尧、舜贤君的“耿介”、“既遵道而得路”与桀、纣暴君的“猖披”、“夫唯捷径以窘步”相对照,用以劝谏楚王要走正确的治国之路。又以“恐年岁之不吾与”和“惟夫党人之偷乐兮”相对照,使自己的热心为国与小人的苟且偷安形成鲜明对比。

抒情中有故事情节的叙述。

抒情诗一般没有故事情节。《离骚》是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抒发其忠而被疏的愤懑之情。但是诗中的前一部分里叙述了自己的家世、出生和被疏的事实,后两部分里更虚构了女嬃詈原、陈辞于舜,上款帝阍、历访神妃,灵氛占卜、巫咸降神、神游西天等一系列幻境,使这首抒情诗具有了故事情节的成分。看来似乎山穷水尽,眨眼又是一番新的景象,波澜起伏,百转千回,从而把叙事诗和抒情诗融为一炉。

离骚教学教案设计 篇3

《离骚》诗句在错落中见整齐,在整齐中又富于变化的特点,读来节奏谐和,音调抑扬,具有一种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下面是yjbys小分享的离骚的教案设计,更多相关资讯请点击(/wenxue)。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了解屈原诗中的“香草”“美人”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及人格节操。

3、了解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丰富的想像、形象的描述。

4、掌握文言诗词、虚词。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2、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

3、引导学生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

、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

,凡23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他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于祖国的决心。

屈原的作品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其主要表现是他将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融入了艺术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屈原的作品还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如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

这种“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照,产生了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屈原的作品形式上参差错落、灵活多变;语言上采用了大量楚地方言,极富于乡土气息;其方言土语大都经过提炼,辞藻华美,传神状貌,极富于表现力。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骚体诗:亦称“楚辞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起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到了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与萧统的《文选》等作品中,就用“骚’来指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后人便称之为骚体诗。

特点: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在民歌的基础上又继承了散文的笔法,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

骚体诗的形成,是诗歌形式的一大革新,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

《离骚》的内容与艺术成就:

《离骚》的前一部分追忆往事,偏重于叙写现实;后两部分探求未来,偏重于驰骋想象,最后回到现实,结束全篇。诗中塑造了抒情主人公的崇高形象,反映了诗人实施“美政”、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和爱国感情,表现了诗人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和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并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

《离骚》既植根于现实,又富于幻想色彩。诗中大量运用古代神话和传说,通过极其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采取铺陈描叙的写法,把现实人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交织在一起,把地上和天国、人间和幻境、过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瑰丽奇特、绚烂多彩的幻想世界,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诗中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意识品性、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离骚》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杰作,为后来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苗裔(yì) 孟陬(zōu) 揆(kuí) 肇(zhào) 汩(yù) 搴阰(qiān pí)

蕙茝(huì chǎi) 昌被(pī) 惮(dàn) 荃(quán) 謇(jiǎn)

2、请同学们集体读一遍课文,要读出语气。

诗中的“兮”是一个语气助词。它不仅加强了生活色彩,而且使诗歌的调子回荡顿挫,婉转动人,读的时候应该拉长语气。

1、准确解释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摄提贞于孟陬兮:正当 肇锡余以嘉名:开始 汩余若将不及兮:水流迅急的样子。这里形容时光过得快。 不抚壮而弃秽兮:指恶秽的.行为,文中指秽政。

炎帝啊,我是你的远代子孙,伯庸──是我先父的光辉大名。岁星在寅的那一年的正月庚寅,我从天上翩然降临。

尊敬的先父啊,仔细揣度我刚刚下凡的时辰和啼声,通过占卜赐给了我相应的美名。给我取的大名叫正则啊,给我取的别号叫灵均。

上天既赋予我这么多内在的美质啊,又加之以这美好的才能。我披着喷吐幽香的江离和白芷啊;又联缀起秋兰把它作为自己的佩巾。

光阴像流水一样迅疾,我好像赶不上啊,惟恐年岁不等待我。清晨,我浴着晨曦去攀折坡上的木兰,傍晚,我背着夕阳在洲畔采摘宿莽来润德润身。

太阳与月亮快速运转,未尝稍停,新春与金秋依次更替,永无止境。只看到树上黄叶纷纷飘零,我害怕美人啊,您头上也添上丝丝霜鬓!

为什么,为什么你不任用风华正茂的贤者,废弃污七八糟的小人?为什么,为什么你不改变已经过时的法度?

驾着龙马,飞快地向前猛奔!来!我给你充当向导。沿着康庄大道走向幸福与光明。

1、教师示范背诵。

2、学生集体朗读。

3、学生朗读1、2节,这两节写了怎样的内容?

明确:1、2节,诗人自述身世和名字的来历,追述世系,说明他与楚国血肉相连;叙写名字,点出他不凡的风度、仪态。

4、请学生朗读3、4节(“纷吾既有此内美兮”至“夕揽洲之宿莽”)。

①诗人有着怎样的品质?是怎样形象地描绘的?

明确:诗人既有“内美”(内在美德)又有“修能”(优良的才能),可见他品性高洁、才华出众。诗人展开想像,想像自己披上江离与幽香的白芷,又联缀起秋兰作为佩饰。借香草(“江离”“辟芷”“秋兰”)象征自己的美质和才能。

②诗人感到流年似水后又是怎样做的呢?

明确:时光如逝水,岁月不待人。诗人深感努力向前,还怕追赶不上,于是就勤奋不懈:清晨去摘山坡上的木兰啊,黄昏去拔经冬不凋的草,即抓紧时间,修养自己。

③请学生概括3、4节的内容。

明确:这两节自述早年就怀有远大的理想与美好的志趣,积极努力,勤奋不懈。

5、请学生集体朗读第5节。

①本节内容有何深刻含义?

明确:本节四句从天时运转,春生秋杀,草木零落,年岁将尽,担心君王如不能及时建立道德,举贤用能,则将年华老大,无所成就。

②“惟草木之零落,恐美人之迟暮”在行文上有何作用?

明确:起过渡作用,诗歌至此方入题。它引出了楚王不举贤能则将灭亡的道理,并开启下文,抒发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补充屈原的名句: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1、诗人是如何表现其品质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诗句“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很好地体现了诗人光辉俊洁的人格。用“江离”“辟芷”“秋兰”三种香草来装饰自己,比喻自己,极其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自己美好的精神世界,使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气息。

2、《离骚》中作者常以“香草”、“美物”来比喻自己、贤士和君王,并表达政治理想,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这种方法叫做“移情法”,即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这种方法在古典诗词中广泛运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时代,借用“移情”,可言难言之语,抒难抒之情。请找出相关的诗句,说说诗人是怎样运用这些比喻来表达政治理想的。

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

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比喻修身养性,

用乘骐骥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

1、作者在《离骚》的开篇突出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高贵的出身、降生的瑞奇、美好的名字不仅具有上天和先人的赐予,而且具有美好的品质和才能,这些都是自己的后天修养。主要表达作者出身高贵,与楚王是同根,楚国是我的祖国,爱国是我的本分。自身的高洁,同时也是与现实的抗争,有众人皆醉唯我独醒的意思。)

2、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一再担心,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人担心什么?

(最担心的是时光如流水,而没有把美好的品格和超凡的才能献给祖国。另一方面诗人更是充满忧虑,怕国君昏聩误国,保守落后,政治混乱。)

诗人高唱“来吾道夫先路”可以看出屈原是怎样的一个人?

(屈原以君主的政治引路人自居,意在表现他不是君主的奴仆,而是堂堂正正的人。可以看出他坚信真理,崇尚高尚的人格,有着独立的人格)

战国时期,有许多人像苏秦、吴起、张仪等,离开故土后仍有所作为,屈原为什么那么执着?

(他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感、高洁的志向和高尚的人格尊严,在漫长的专制的时代,如果没有屈原这类人物,中国的历史将更加黑暗。)

3、你是如何看待屈原的爱国情感的?有人说他这是一种“宗国”思想,你同意吗?

明确:观点一:同意。屈原的爱国思想其实是一种“爱君”思想。战国后期的“合纵”“连横”之争,是中国内部的矛盾斗争,因为它们都是周王朝的诸侯国,随着诸侯国势力的强大,他们都取代周天子而王天下,屈原力主联齐抗秦的“合纵”策略,一是为保卫楚的独立,二是进而实现楚“王”天下的企图,这只能说是为争夺全中国领导权而进行的内部斗争,并非是抵御外国的侵略,像他在作品中所说的“帝高阳之苗裔兮”就带有明显的血统夸耀。“来吾道夫先路”“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则是一种出于“家天下”感情和宗国观念的使命感和忧患意识,对于屈原宗国观念的尽忠报国,存君兴国,不少古人本是看得很清楚的,如:

故宅秭归江,前人熊绎城。

眷言还此都,不比异姓卿。

屈原的种种努力,客观地说,这的是楚王的统治,我们不必人为地拔高理解他。

观点二:不同意否认屈原的爱国意识。上种观点是站在我们今天的角度去看待的。我们现在之于屈原的时代,相距上千年,我们不能苛求那个时代的屈原像我们今天这样考虑问题。施行政策,具有和我们一样的思维、观点以及胸怀世界的气度,那个时代的屈原,为了国家的前途,为了人民的生活,忧心哪焚,奔走呼号,这不就是爱国的表现还能是什么?在他的心中,楚国就是他的祖国,楚国的人民就是他的同胞,我们能非议他的爱国精神吗?

4、你赞成屈原的沉江的举动?

观点一:不赞同,屈原虽遭楚王放逐但楚国人民并没有抛弃他。他自感面君无望,心中的理想无法实现,便抱石沉江,这其实是文人心理脆弱的表现。他应坚强地活下去,活着,便有希望。

观点二:屈原的这一举动可以理解,作为那个时代的文人,即便他出身贵族,他和君王仍是附庸和主人的关系,他的理想只有在君五赏识并支持下才能实现,他的高洁的节操只有君王帮他力排众议时才能保持,当君王不赏识他,不支持他,他便失去了支撑他的柱石,若不想改节,不想改变自己,那么,他只有走这一条路,我想,屈原走向这条不归路是无奈的,并不是他真心所愿。

《离骚》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诗歌杰作,作品表现了丰富的想像力,创造了宏大的艺术空间和开阔的画面,塑造了诗人非凡的自我形象。以其崇高的理想、高洁的人格、强烈的情感和奇特的形貌驰骋于仙界。柳宗元为惊叹地说:“先生之貌不可得兮,犹仿佛其文章。”比兴的手法渗透到整个作品之中,比喻和象征形象被突显了出来,春兰秋菊,飘风云霓,全都成了有生命之物,司马迁称其:“其文约,其辞微”“其称文小而其旨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背诵这首诗。

离骚教学教案设计 篇4

知识与技能: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了解浪漫主义诗歌特征。体会诗歌象征手法运用的效果。

通过品读《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引导学生理解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含有丰富感情的句子。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毛泽东《沁园春·雪》)我们知道,“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在毛泽东看来,古代帝王缺少“风骚”,作为新世纪接班人的我们也有必要补充一些“风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离骚》,以求在文学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他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应对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派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因受小人陷害,他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以明忠贞爱国之怀。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是以屈原以及宋玉的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因此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离骚》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那么“离骚”是什么意思呢?离通“罹”,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全诗373句,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

1.放录音或教师范读、学生朗读。要求读出语气。

第一遍:要求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及句子的节奏。划分朗读节奏。

明确:(1)骚体诗的朗读节奏: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婷/以轨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2)“兮”字,语气助词,读时应拉长语气,齐读时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偭规矩而改错      通“措”,措施。

何方圜之能周兮    通“圆”,圆凿。

忳郁邑余侘傺兮    通“郁悒”,忧愁苦闷。

进不入以离尤兮    通“罹”,遭受。

芳菲菲其弥章      通“彰”,明显。

延伫乎吾将反      通“返”,返回。

高余冠之岌岌兮    形——动,加高。

长余佩之陆离      形——动,加长。

固前圣之所厚      形——动,推重。

哀民生之多艰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哀伤。

鸷鸟之不群兮      名——动,合群。

谣诼谓余以善淫    动——名,纵欲之事。

屈心而抑志兮      使动用法,使……受屈,使……受压抑。

謇朝谇而夕替      被动句。无标志词。

步余马于兰皋兮    状语后置。介词“于”。

不吾知其亦已兮    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谣诼谓余以善淫    状语后置。介词“以”

又申之以揽茝      状语后置。介词“以”。

长余佩之陆离      定语后置。助词“之”,还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怨灵修之浩荡兮     古义:荒唐        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

课文节选部分表达了屈原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生讨论,教师作适当点拨)

明确:诗人自述身世、品质、政治理想以及自己的忠诚不为君王理解的苦闷之情,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至死不悔的高尚节操,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5.诗人有什么样的内在品格?

诗人的品格是高尚的,意志是坚定的,节操是清白的,才华是横溢的。

研读诗句,指出下列诗句中使用的艺术手段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1)“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明确:用“蕙纕”、“揽茝”比喻自己的美德,反衬奸佞小人的嫉恨,揭示自己的高尚道德。

(2)“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明确:用“绳墨”比喻准则、准绳。整句诗在于揭露趋炎附势之徒的丑态,比喻的运用使这种表达更形象生动。

(3)“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明确:全句诗均在暗喻诗人自己在刻意追求完美的外形。这种用“服饰”与“佩饰”的描写,暗示自己品行、道德的追求的手法,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地展示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把自己想象成屈原,再读课文。文章如此动人,除了真情实感,还得益于语言,你认为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①浪漫主义手法的巧妙运用。诗人尽情地发挥出他那神奇的想象力,用奇特的爱好表达心志。如: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②比喻手法的运用。如:蕙纕、兰茝、峨眉—高尚德行,灵修—怀王,众女—小人,绳墨—准则,等。

③对偶句式的运用。在诗中大量锤炼的对偶句,是时诗歌语言发展的重大贡献,对后来的诗赋词曲等各种文学样式的语言运用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课文节选部分的诗句,突出表现了诗人的高尚情操、纯洁德行、心忧天下和疾恶如仇的品性。这些情感具有深远宏大、剧烈震荡的特点。在写法上,以抒情为主,描写和叙事为辅,但抒情又不空洞苍白或呐喊狂叫,而是用美丽的想象和诗化的语言表现出丰富的内心世界。

课下熟读《离骚》全文以及译文,背诵诗中的名句。

离骚教学教案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和《离骚》、骚体诗的形式特点及诵读要领。

2、学会从语言入手,准确的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高尚的人格操守。

3、理解人物在特定时代所表现的人格追求。

教学重点:

鉴赏重要语句,感觉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教学难点:

对屈原之死的评价,理解“殉道者之歌”。

教学方法:

讲述、分析、诵读、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介绍后人凭吊屈原的对联,渲染悲剧气氛,为学习文本蓄势 。

出示对联:“天问千声悲故国,江咽万语吊斯人”、“沉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璧,湘流应识九歌心”。从对联中的“天问、汨罗江、香草、三户地、九歌等词,可知凭吊的是屈原。

让学生从对联中概括凭吊者的感情。学生很快从对联中抓住“悲”字,体味到后人的悲叹和惋惜之情。

出示屈原图片。

解说:屈原,就带着这种悲痛出现在中国文学史上。他生活的楚国原先也是个强国,但当屈原登上政治舞台时,楚国的综合国力已日趋下降,落后就要挨打。屈原和楚王有血缘关系,试图变法强兵,但遭到奸臣的嫉恨,后来连一向信任他的楚王也抛弃了他,忧郁愤怒出诗人。于是,在他第一次被流放时,他写下了《离骚》。

明确:“离”是遭遇的意思,“骚”是指忧愁,《离骚》就是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

过渡语:请大家各自朗读这段用血泪写成的文字,注意在形式上这首诗有什么特点?

出示资料:苗裔(yì)、孟陬(zōu)、庚寅( gēng yín )、降(jiàng )、揆(kuí)、肇锡(zhào cì)、重(chóng)、扈(hù)、辟芷(zhǐ)、汩(yù)、搴阰(qiān pí)、道(dǎo):通“导”向导

一般一句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如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生自由朗读四分钟后,播放课文录音,提醒学生注意节奏的划分。

明确:

屈原创作的这种诗体叫楚辞体或叫骚体,兮就是一个标志。形式特点:1、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句式不整齐,每句字数可长可短,以六言、七言为主。2、每首诗的句数不受限制,可多可少。3句中或句末加语助词“兮”,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

原来楚词是“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后来,一般把有语助词“兮”的诗歌称为楚词。如项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如何。

二、赏析课文内容,走近人物形象。

过渡语:看了项羽的《垓下歌》,我们再回过头看〈离骚〉。这里有一组图片,请大家从课文找出与图片相对应的诗句。

明确:

图片一二: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译文:炎帝啊,我是你的远代子孙,伯庸──是我先父的光辉大名。岁星在寅的那一年的正月庚寅,我从天上翩然降临。

尊敬的先父啊,仔细揣度我刚刚下凡的时辰和啼声,通过占卜赐给了我相应的美名。给我取的大名叫正则啊,给我取的别号叫灵均。

图片三: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译文:上天既赋予我这么多内在的美质啊,又加之以这美好的才能。我披着喷吐幽香的江离和白芷啊;又联缀起秋兰把它作为自己的佩巾。

图片四: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译文:光阴像流水一样迅疾,我好像赶不上啊,惟恐年岁不等待我。清晨,我浴着晨曦去攀折坡上的木兰,傍晚,我背着夕阳在洲畔采摘宿莽来润德润身。

时光如逝水,岁月不待人。诗人深感努力向前,还怕追赶不上,于是就勤奋不懈:清晨去摘山坡上的木兰啊,黄昏去拔经冬不凋的草,即抓紧时间,修养自己。

图片五: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译文:太阳与月亮快速运转,未尝稍停,新春与金秋依次更替,永无止境。只看到树上黄叶纷纷飘零,我害怕美人啊,您头上也添上丝丝霜鬓!

从天时运转,春生秋杀,草木零落,年岁将尽,担心君王如不能及时建立道德,举贤用能,则将年华老大,无所成就。

图片六: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译文:为什么,为什么你不任用风华正茂的贤者,废弃污七八糟的小人?为什么,为什么你不改变已经过时的法度?驾着龙马,飞快地向前猛奔!来!我给你充当向导。沿着康庄大道走向幸福与光明。

思考:屈原心目中自己是个什么形象?请用具体诗句加以阐释。

讨论明确:

1、出身高贵,降生时刻不凡,名字美好。2、器宇不凡。3、勤勉修行,自强不息。4、忧国忧民,鄙视小人。5、是君王的领路人。

思考:诗人有着美好的品德,又积极进取,而且胸怀大志,愿为国家效力,按理应得到楚王的了解和信任,但现状就是小人不容,君王不察。在这种情况下,有些话不直接说,就可以换种方式说。那么屈子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理想的呢?

明确:运用比喻句,即“移情法”,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这种方法在古典诗词中广泛运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时代,借用“移情”,可言难言之语,抒难抒之情。如:用美人喻指楚怀王。用乘骐骥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比喻修身养,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用香草比喻内在的美好品德。这样,用美丽的想像和诗化的语言表现出丰富的内心世界。

小组讨论:

对屈原这个人物形象,你认为又应有怎样的外貌和气质?请看三张图片,你认为哪张是你心中屈原的形象?并结合课文简单说下理由。(依次出示三张图片,一是打扮华丽的屈原,第二张是忧国忧民的士大夫形象,第三张是遭流放后愤怒忧郁的屈原)

学生发言,言之有理即可。

出示图片“屈原被贬离开国都”。文字资料:屈原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约九年之久。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明其忠贞爱国之志。〈离骚〉结尾:乱曰: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小组讨论:如何看待屈原的沉江之举?结合〈离骚〉来理解。

小结:人应有尊严的活在世界上,用悲壮的方式告别世界不是弱者的行为,他们是唯美理想主义者,他们不能学朝秦暮楚,他们不能学孔雀东南飞,他们坚信:有时站着的死亡比躺着的生存更为可贵。屈原的一生是一首殉道者之歌。

四、积累名句。

出示资料: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背诵《离骚》,要背出情感和意韵,要背出自己的理解。

2.邑:忳(tún)郁邑余侘(chà)傺(chì)兮(通“悒”,忧愁苦闷)

1.长: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 ②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

2.善: ①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 ②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擅长)

3.以为: ①制芰(jì)荷以为衣兮(用……做) ②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

4.修: 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美好)②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 ③余独好修姱以为常(美,美好)

5.虽: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惟,只是) ②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

3.改错:偭(miǎn)规矩而改错(①古义:改变措施。②今义:改正错误)

5.流亡:宁溘(kè)死以流亡兮(①古义:随流水而消逝。②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1.余虽好姱(kuā)以鞿(jī)羁兮,謇朝谇而夕替。译:我只是崇尚美德而约束自己啊,早上进谏而晚上即遭贬黜。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译:这也是我心向往的美德啊,纵然九死也不后悔。

3.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译:宁愿突然死去,随水流而长逝啊,我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这种丑态。

4.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译:到朝廷做官而不被(君王)接纳,又遭受指责啊,就退隐了, 重新整理我当初的衣服。

6.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译:不了解我也罢了啊,只要我本心确实是美好的。

8.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译:世上的清芳和污浊杂糅在一起啊,唯独我明洁的品质还没有亏损。

9.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译:即使被肢解我还是不会改变啊,难道我的志向是可以挫败的吗?

离骚教学教案设计 篇6

(补充:画面通过古树野花,顽石曲径的简明勾勒,大块空白大地的随意铺设,造成一个荒寒凄凉、萧瑟幽寂的深山古道意境,渲染了屈原流放独行的环境。屈原愁眉锁眼、面容憔悴、髯髯垂须、昂首遥视,人物表情忧郁寂苦,但决不变心从俗的坚强意志,溢于言表。画面以挺劲飞畅的线条勾画衣着的褶纹,夸张了服饰的奇伟,并在腰间配一随步摆动的飘带,进而加强了屈原飘然远行的气氛,使屈原显出庄重、傲岸的神态和气宇轩昂的样子。)

陈洪绶带着自己对屈原的了解,用一支画笔绘出了文化名人屈原的外形内神,究竟是否属实呢?最有发言权的当然还是屈原自己,下面我们就借屈原的代表作《离骚》走进屈原内心。

我们学过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在诗句“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风骚”指什么?

明确:“风”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骚”则是楚辞中的《离骚》。这两部作品风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而且,并称的两个“第一”,始终在我国文学史上“独领风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

《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也是“楚辞体”(骚体诗)的重要代表作品,人们往往以“骚体诗”来统称屈原的全部诗作,它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下面我们就细致去感知其魅力。

请学生表演朗诵,体会这首诗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1.课文中大量运用语气助词“兮”,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兮”是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的语气词,它在诗句中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尽一样。用在句中,表语音的延长;用在句间,表语意未竟,待下句补充;用在句尾,表感叹意味。就课文来看,“兮”均用在句间,表示语意未完,等待下句补充。

诗句在错落中见整齐,在整齐中又富于变化的特点,读来节奏谐和,音调抑扬,具有一种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

小结:

骚体特征:一. 从诗风言,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是楚辞的共同特征。如《离骚》充满奇幻不拘的想象,抒发真情层进反覆。

二. 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由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三. 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词语大量涌现,另外,“兮”字、“些”字作为虚词叹语成为楚辞的一个鲜明标志。

字里行间透露出了屈原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离骚”解释:

离忧也。离,犹罹也。骚,忧愁也。离骚者,乃言遭遇忧愁,陷入困境。

离,犹畔也,别也。骚,忧愁也。离骚者,乃言离别之愁也。

离骚,为叠韵连绵词,犹言牢骚。离骚者,牢骚之词也。

2.由此可以看出《离骚》是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屈原遭遇了怎样的忧愁呢?

请学生简介屈原: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天问千声悲故国, 江咽万语吊斯人.

沉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

小结: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一个爱国者的悲剧,一个改革家的悲剧,一个正义毁于邪恶的悲剧。然而他政治上的失败却造就了文学上的成功,他将个人的忧愤注于作品之中,绽放独具的魅力。

离骚教学教案设计 篇7

《离骚》是一篇带有作者生平的自叙内容的政治抒情诗。但诗人并不是客观地叙述生平事迹,而是把自己的主张、理想、斗争等事实形象化。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

2、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3、学习、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4、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和重读。

1、赋和比的写法。

(解说;本文是一篇节奏感很强的古代抒情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时应以朗读为主,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对古诗的感悟能力。在读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引导,以完成教学目标 。)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我们知道,“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古代帝王们需补充一点“风骚”,新时代的我们更应注重自身的文学修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离骚》节选,以求在文学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

《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离”--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本课便是从中节选出来的。

1)读课文。放录音,扫除文字障碍。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对照课文注解弄清文章内容,并进一步强化生难字。

3)学生就疑难字、词、句提问。

4)课堂训练。

A. 区别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

四、教学过程 :

  • 秦兵马俑教案教学设计10篇
    今天杂文852编辑为您呈现的是“秦兵马俑教案教学设计”一文,本文请收藏日后可供参考。老师的部分工作内容就有制作自己教案课件,因此我们老师需要认认真真去写。 教学难点一定要写到教案之中,才能更加清晰明了。...
  • 课文鸟的天堂教案设计精选
    想要深入了解“课文鸟的天堂教案设计”的内容吗请不要错过这篇文章,热烈欢迎您的到来希望这篇文章能够满足您的需求。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也是离不开老师提前备好教案课件,大家可以开始写自己课堂教案课件了。教案是协调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
  • [教案]大班快乐圣诞节教学设计简短
    每个老师都需要在课前准备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只要我们老师在写的时候认真负责就可以了。要知道写好一份完整教案课件,让老师教学也会更加高效。那老师在写教案课件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快乐圣诞节教学设计简短,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我们需要静...
  • 青山不老教案设计精选
    老师上课前有教案课件是工作负责的一种表现,而现在又到了写课件的时候了。 教案和课件的完善需要教师反复打磨和改进。这份特别为您准备的“青山不老教案设计”绝对是您所需要的,如果您需要了解更多相关的内容请不要忘记关注我们的网站!...
  • [教案]幼儿园中班户外游戏教学设计轮胎之四
    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撰写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都要做的事。只要老师教案课件写得好,相信课堂教学情况也不差。有没有值得借鉴的优秀教案课件素材?小编收集并整理了“幼儿园中班户外游戏教学设计轮胎之四”,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中一班民间体育游戏一、游戏名称:推小车活动目标:1.指导幼儿两...
  • 课文鲁滨孙漂流教案设计7篇
    如果您想寻找一篇有价值的文章编辑十分推荐“课文鲁滨孙漂流教案设计”。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教师应该不断总结经验加强教案制度的培养。希望这篇文章能够让您对某个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白桦林的低语读后感推荐

  • 一年级下学期的数学教学计划

    2024年02月06日

  • 装在套子教学反思6篇

    2024年02月02日

  • 近似数教学反思教学反思通用9篇

    2024年01月31日

  • 体育学科教学计划(7篇)

    2024年01月31日

  •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精选9篇)

    2024年0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