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852 >地图 >作文 >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

杂文852
阅读 929

相关推荐

[精]爱的教育读书笔记之二。

语文学科中大大小小的考试都离不开作文,作文也能让我们进行一种自我的探索。大量阅读优秀作文对比总结其中特点能够帮助我们写出好作文。这样可以写好作文,你知道吗?考虑到你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精]爱的教育读书笔记之二”,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读书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更多的知识,找到更好的思维模式,读完作者的作品,部分情景一直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一篇好的作品读后感应该怎么编写?您是否想要了解更多关于“[精]爱的教育读书笔记之二 ”的情况。

这个暑假,我读完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在读时,我感受到了无边的爱的沐浴。

这是意大利的一名叫亚米契斯的作家在三年级写的共一个学期的日记,日记里写了每月故事中的人物和在学校的同学关爱同学、孝敬父母、热爱祖国、尊重残疾人……的精神。例如,《一个不幸事件》中,罗贝蒂为了救一个快被车撞到的男孩,不幸被轧断了一条腿;《佛罗伦萨的小抄写员》中的朱里奥为了减轻爸爸写封套的劳累,他准时晚上12:00起来偷偷地写封套,却因白天劳累遭到父亲误解;《伦巴第的小哨兵》中一位弃儿受命令做了哨兵,不顾子弹袭击,爬上树侦查状况,不幸中弹身亡……而这些事的思想,都出自同一个思想,同一个信念,那就是“爱”。爱的力量是强大的,也是弱小的,需要我们去做,去发现。

我记得还在上幼儿园时,看见了一位残疾人,他走路手一拐一拐的,脚也跛了。当时我不懂什么,也学着他的样貌走,觉得好玩,结果小伙伴们都笑掉大牙。此刻,我感到很惭愧,因为我没有尊重他,如果他明白,必须会让他心里永远留下这样一道伤口。

在我们生活中,爱是到处都有的。我们也就应学会并做到关爱同学、孝敬父母、热爱祖国、尊重残疾人……这样才能做个好学生,还会得到同学、老师和父母的赞许和尊重,这就是爱的强大力量。

读完这本书,我发现爱,离我们并不远,只要我们做到。

编辑推荐

教师的读书笔记精选


写作是我们必备的一项基础能力,通过写作文能让我们得到更好的启发,在写作文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坚持,不能半途而废,最近是否在为写作文而烦恼闹心呢?于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了教师的读书笔记精选。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

这篇文章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教师的读书笔记精选”相关的知识,作者的作品读过之后让人有难以忘怀之感。 写下读后感可帮助我们更加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和启迪欢迎借鉴和分享!

《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绝对不要忘了:孩子们一向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别想愚弄小孩,他们很聪明,必须会识破的。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很重要的,教师的人格水平越高,其榜样作用也就越强。“欲齐其家,先修其身。”作为教师,就应经常反思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学校大力倡导和发扬礼貌礼仪教育,以“星级”奖励制度鼓励学生进步,要求学生进出校门、校园内看见老师主动打招呼;进出教师办公室,主动敲门,征得同意,方可进入;用心认真地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上学不得迟到,有事提前请假或事后补假……对学生的一系列鼓励措施,大部分学生用心参与。

学生是认真执行了,但教师是否为学生做了榜样呢早上进校门,学生有礼貌地敬礼并问声“老师好”!学生认真打扫保洁区……我们的教师又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学生有会怎样想呢有一位学生对我说起过:有的老师我主动与他打招呼,他竟然睬都不睬我,也无任何脸部表情,以后我再也……。当然,这只是一种极个别的现象,但每每看到或听到这种现象,心里总不是滋味。

我自己也以前在无意中没能主动与学生打招呼,而被学生质问。有一学生很认真地问我:“老师啊,上次我叫你,你没回我!为什么”我一脸茫然,怎样都想不起来,也许是我真的没看见或听见。但不管怎样我已伤了学生的自尊,我主动对学生道歉,说声:“对不起!”学生还是很开心地走了。对我来说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对学生来说是大事,他们感觉老师的眼中或心中有他们的位置,对你老师的教育我就愿意理解,融洽了师生关系,无意中也缩短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对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就应都是有所帮忙的。从此我无论走在哪儿,还是在校园内外,无论我是否教过他们,只要是学生我主动与他们打招呼,融洽师生关系。此刻有的学生站在教学楼走廊中,看到了也要与我招招手,我也主动回应。

可见,教师散播一种榜样,收获的是一种目标。有人说:“播撒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撒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撒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撒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就应做到,让学生心服口服,让学生直接从老师身上学到好作风、好品德。这样,才能到达育人的最终目的。

杜甫传读书笔记汇总


写好读后感的诀窍是什么?读完作品后,我受到了启发,总算找到了我一直想找的答案。 领会到该书所传达的精髓,才能写出真正有内涵的读后感,希望这份“杜甫传读书笔记”能够达到您的预期。

杜甫传读书笔记【篇1】

姓名:陈沛菡学校:温泉小学二年级八班教师:

胡老师闲暇时间,在妈妈的陪伴下,我阅读了《小米多诗词王国漫游记之遇见杜甫》,它讲述的是11岁的米多和王大威的探险故事,读后有很大的触动。

米多和王大威发现了一座奇怪的老房子。屋前的木兰会变成一只飞翔的鸽子,草坪会变成一望无际的大海。他们很是纳闷儿,便想着一**竟,于是就踏进了旧屋,没想到竟然穿越到了唐朝,还遇见了年仅五岁的小杜甫,他们同杜甫一起看公孙大娘舞剑。后来,他们又追随杜甫,亲眼见证了杜甫在泰山脚下抒豪情,写《望岳》;又与杜甫一同身陷安史之乱,颠沛流离中,目睹杜甫忧国忧民,用生命谱写不朽的诗篇。

弥渡和王大威在浩瀚的历史洪流中走在一起,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杜甫的诗歌,体会到了其中蕴涵的浓郁的家乡和乡村情怀,也激发了我对祖国和生命的热爱。我决心: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我要焕发光彩,贡献自己的力量!

杜甫传读书笔记【篇2】

教育部统编语文教材加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的内容,更加注重立德树人,鼓励学生通过大量阅读提升语文素养、涵养人文精神。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也非常注重给孩子们讲解中国古代文人身上的优秀品格。李白的潇洒、苏轼的旷达、杜甫的忧国忧民,都是我们课堂上讨论的内容。为了让孩子们对古代文人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我们课堂上会集中背诵某位诗人的诗,对他的诗有整体的认识。

而以学促教的思想也督促着我自己加强对诗人历史背景的学习和了解。让我对他们有了新的深入的认识。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这些诗,为我打开了一扇风景秀丽的大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这些诗,为我打开了一扇封建时代贫富差距的大门;“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这些诗,为我打开了一扇劳动人民被残酷剥削的大门……杜甫的诗,内涵丰富,外延广阔,丰富着我的知识,开阔着我的眼界,伴随着我的学习生涯。

我只知道杜甫的诗写得好,被称为“诗圣”,杜甫一定是伟大的诗人。但至于他为何伟大,却一直懵懵懂懂。在我上大学的那几年,本来应该是了解杜甫的最佳时期。但因为那几年刚好网络上出现很多讽刺杜甫的图片,导致老师们在讲杜甫的时候都带有一种调侃的语气。我虽然很不喜欢,但也不知道如何力挽狂澜。

最近看《叶嘉莹说杜甫诗》,我对杜甫的伟大才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书中说,杜甫的诗,只读几首,是无法领会真谛的。杜甫的诗,只能一组一组读,越读越有味道,因为他的诗记录的是自己的真实生活,每一个时期的生活境遇不同,诗的内容不同,感情也不同,他的诗就是他绵延的生命历程。但其中又有不变的东西,这不变的东西就是他的家国情怀,就是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

青年时代的杜甫在《望岳》中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他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求仕时期的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说“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然而,“此意竟萧条,旅食京华春。”

国家陷于危险之中,杜甫身陷长安,看到国都的荒凉情景,想起从前的盛况,悲愤之情油然而生。他在《哀江头》中说“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表现了国破家亡的深哀巨痛。

杜甫一生忠于国家、人民,他博大、正常、健全、深厚,完全站在正的一面。如果说李白是飞上去的天上的一朵云;杜甫就是稳稳当当站在地面上的一座山。

有很多人赞美杜甫,说他是一个“集大成”的诗人。在中国的诗人里边,不同的人有各种不同的成就。有些人七言诗写得好,有些人五言诗写得好,有些人古体诗写得好,有些人近体诗写得好。李白的诗我们也讲过了,像他那些长篇的七言歌行和短小的五言绝句写得就很好,可是我们没有讲李白的七言律诗,因为他的七言律诗没有太好的作品。这是以体裁而言,如果再以内容而言,有些人善于写大自然,比如王维的诗,我说他那些写自然景物的五言诗能够给人一种感动和触发,这是王维的好处,可是王维别的作品不能够完全达到这样一个最好的水平。有些人善于写边塞,像高适、岑参的边塞诗就很不错。总之,有的人某种体裁能写好,有的人某方面的内容能写好,但是很难做到全面。而大家赞美杜甫是一位集大成的诗人。

孟子说:“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什么叫“金声而玉振”呢?各种乐器合奏的时候,要有开头,有结尾,要做到全始全终。所谓“金声”就是说开始时先以钟声敲定整个乐曲的基本乐调,所谓“玉振”就是说结尾的时候要以玉磬做一个庄产的收束,这叫做“集大成”。演奏乐曲如此,作诗如此,做人同样如此。

通过对杜甫诗作的阅读和了解,我发现杜甫就是这样一个无论作诗还是做人都能集大成的“圣人”。而他内心深处藏着的“仁心”、“正心”是孩子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

杜甫传读书笔记【篇3】

《杜甫登高》是唐代伟大的写实主义诗人之一杜甫的一首名篇。这首诗以雄浑壮丽的语言,描绘了登高的景象,表达了作者豪情壮志和对大自然的热爱。通过阅读这首诗,我深受启发,产生了许多感悟和感受。


这首诗描绘了壮阔的自然景色。开篇便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两句诗表现出大自然的景象,猿鸣悲凉,沙鸟回巢,一派广阔的秋高云淡的景象。接着,杜甫转而叙述自己登高的经历,描述了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的气势恢宏的景色。他在山巅俯瞰,真切感受到了群山延绵、江河奔流的壮丽景象。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神奇景象,诗人展现了自然的伟大和壮丽,让人产生敬畏之情,同时也让我对大自然的美好产生更深的感悟。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豪情壮志。杜甫在诗中写道:“知识遥,不觉行已远。”诗人通过登高的方式,展现了自己的抱负和追求。他迈开大步,穿越山间,放眼远望,让心灵随着登高的脚步一同飞翔。他高举雄师,神往征战沙场;他期盼天下太平,愿将自己的志向告诉乾坤。通过诗人的抒发,我深深感受到了他的豪情壮志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这使我对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坚定的人生目标产生了更深的认识。


这首诗折射了作者对现实的思考。诗人写道:“中有朝出李将军,控弦破虏云南道。”这段描写展现了杜甫对国家命运的忧思。杜甫在诗中呼唤李将军的惊才出山,期望能够通过李将军的强大力量,穿透山河,战胜敌寇,保家卫国。这种对时局的思考让我感到杜甫是一个实际而睿智的人,他关注社会现实,思考历史的演进,为国家民族的命运付出了自己的努力,并且通过诗歌予以表达。这使我深感诗人的胸怀和责任感,也让我对关心社会、关注现实有了更深的思考。


通过阅读《杜甫登高》,我从中领悟到了许多启示。大自然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财富,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它,感受它的伟大和壮丽。我们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追求更高的目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更加充实和充满成就感。我们不能忘记关注社会现实,思考国家民族的命运,为之付出自己的力量,让每个人都能在有限的人生里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小编认为,通过阅读杜甫的《杜甫登高》,我深刻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壮丽、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现实的思考。我被激发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的思考,也更加珍视大自然的美好。这首诗深深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感悟和情感,也让我对杜甫这位伟大的诗人充满敬意和钦佩。

杜甫传读书笔记【篇4】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的瑶湾。他的出身是一个“奉儒守官”的官僚家庭。十三世祖杜预是西晋名将,祖父审言是武则天时著名诗人,父闲曾为兖州司马和奉天县令,因此他也享有不纳租税、不服兵役等特权。这一阶级出身规定了杜甫要成为一个热爱人民的诗人不可能不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杜甫的生活道路和创作道路也正是这样表明着的。

杜甫一生约可分为四个时期。三十五岁以前,是他的读书和壮游时期。这时正当开元盛世,他的经济状况也较好,是他一生中最快意的时期。诗人从小就“好学”,七岁时已开始吟诗,“读书破万卷”、“群书万卷常暗诵”的刻苦学习,为他的创作准备了充分的条件。从二十岁起,他结束了书斋生活,开始了为时十年以上的“壮游”。先南游吴越,后北游齐赵。游齐赵时,曾先后和苏源明、高适、李白等人有时呼鹰逐兽,打猎取乐,有时登高怀古,饮酒赋诗,并和李白结下了“兄弟”般的友谊。在这长期的壮游中,诗人接触到我们祖国无比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壮丽河山,不仅充实了他的生活,也扩大了他的视野和心胸,为他早期诗歌带来相当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望岳》诗可为代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正流露了诗人对一切事业(包括创作在内)的雄心壮志。但由于这种生活方式,不可能接近人民,深入现实,因此,作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这只是他的创作的一个准备时期。

杜甫走向现实主义,是从第二期(三十五到四十四岁)十载长安的困守开始的。这是安史之乱的酝酿时期,当权的是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杜甫不仅不能实现他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而且开始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屈辱生活,以至经常挨饿受冻:“饥饿动即向一旬,敝衣何啻悬百结。”在饥寒的煎熬下,杜甫也曾经想到退隐,作一个“潇洒送日月”的巢父、许由,但他没有回避艰苦,还是坚决走上积极入世的道路。这是一个重要的契机。生活折磨了杜甫,也成全了杜甫,使他逐渐深入人民生活,看到人民的痛苦,也看到统治阶级的罪恶,从而写出了《兵车行》、《丽人行》、《赴奉先咏怀》等现实主义杰作。十年困守的结果,使杜甫变成了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这才确定了杜甫此后生活道路和创作道路的方向。

从四十五岁到四十八岁,是杜甫生活的第三期,陷贼与为官时期。这是安史之乱最剧烈的时期,国家岌岌可危,人民灾难惨重,诗人也历尽艰险。在陕北,他曾经和人民一起逃难,在沦隐了的长安,他曾经亲眼看到胡人的屠杀焚掠,和人民一同感受国亡家破的痛苦。为了献身恢复事业,他只身逃出长安,投奔凤翔。“生还今日事,间道暂时人”,“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从这些诗句也就可以想见当时的艰险和困苦。脱贼后,他被任为左拾遗,这是一个从八品、却又很接近皇帝的谏官。就在作谏官的头一个月,他因“见时危急”,上疏营救房官的罢相,不料触怒肃宗,几受刑戮。从此他屡遭贬斥,但也因而多次获得深入人民生活的机会。在由凤翔回鹿州的途中,在羌村,在新安道上,他看到了各种惨象,他和父老们,和送孩子上战场的母亲们哭在一起。安史之乱是带有民族矛盾性质的,当时进行的战争乃是有关国家存亡的自卫战争。因此杜甫对待战争的态度也就和以前不同,不是反对,而是积极号召。他哀悼那为国牺牲的“四万义军”,他告诫文武官吏要“戮力扫搀枪”,他一方面大力揭露兵役的黑暗,同情人民;一方面还是勉励人民参战。由于深入人民生活,并投入实际斗争,这就使他写出了《悲陈陶》、《哀江头》、《春望》、《羌村》、《北征》、《洗兵马》和“三吏”、“三别”等一系列具有高度的人民性和爱国精神的诗篇,并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七五九年七月,杜甫弃官由华州经秦州、同谷,历尽千辛万苦,于这年年底到达成都,在成都西郊盖了一所草堂,开始他最后一期“漂泊西南”的生活。七**年,严武再镇蜀,表荐杜甫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因称“杜工部”),他曾度过六个月的幕府生活。除此以外,在漂泊的十一年中,他经常过着“生涯似众人”的日子。他爱和劳动人民往来,而憎厌官僚,所以说:“不爱入州府,畏人嫌我真。及乎归茅宇,旁舍未曾嗔。”在这漂泊的十一年中,杜甫的生活仍然很苦,在他逝世的那一年,还因为避臧介之乱而挨了五天饿。可贵的是,他在生活上不论怎样苦,也不论漂泊到什么地方,他总是在关怀着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疾苦。同时也从不曾忘记或放松自己的创作,在漂泊的十一年间,他竟写了一千多首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遭田父泥饮》、《诸将》、《秋兴》、《岁晏行》等都是这时期最优秀的作品。和前期不同的,是带有更多的抒情性质,形式也更多样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创造性地赋予七言律诗以重大的政治和社会内容。

杜甫在四川漂泊了几年,在湖北、湖南漂泊了两三年,七七年冬,死在由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这是他对祖国和人民最后的怀念。在人民被奴役的时代,要作关怀人民疾苦的诗人,他的身后,自然是萧条的。八一三年,仅由他的孙子杜嗣业“收拾乞丐”,才把停在岳阳的'灵柩归葬偃师。诗人的遗体还漂泊了四十三年。

从以上简单的叙述,我们已可看出杜甫和人民的关系和他如何成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的过程。

杜甫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但他从切身生活体验出发,对儒家的消极方面也有所批判。比如,儒家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杜甫却不管穷达,都要兼善天下。儒家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杜甫却是不管在位不在位,都要谋其政!尽管“身已要人扶”,然而他却说“拔剑拨年衰”。尽管“万国尽穷途”,“处处是穷途”,然而他却是“不拟哭穷途”,“艰危气益增”。前人说杜甫的许多五律诗都可作“奏疏”看,其实何止五律?我们知道,儒家也谈“节用爱人”,“民为贵”,但一面又轻视劳动,轻视劳动人民。杜甫与之不同,他接近劳动人民,也喜欢劳动,甚至愿为广大人民的幸福牺牲自己。儒家严“华夷之辨”,杜甫却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这种狭隘性。他主张与邻族和平相处,不事杀伐,所以说:“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苟能制侵凌,岂在多杀伤?”(《前出塞》)因此他非常珍视民族间的和好关系:“似闻赞普更求亲,舅甥和好应难弃!”(《近闻》)对玄宗的大事杀伐以致破坏这种关系则加以非难:“朝廷忽用歌舒将,杀伐虚悲公主亲!”(《喜闻贼盗蕃寇总退口号》)

总之,用杜甫自己的话来说,“穷年忧黎元”,是他的中心思想,“济时肯杀身”,是他的一贯精神,“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他的最高理想和主要手段。他拿这些来要求自己,也用以勉励朋友。他表彰元结说,“道州忧黎庶,词气浩纵横。”他对严武说,“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他对裴虬也说,“致君尧舜付公等,早据要路思捐躯。”正是这些进步思想,形成了杜甫那种永不衰退的政治热情、坚忍不拔的顽强性格,和胸怀开阔的乐观精神,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政治性最强的伟大诗人。当然,这和他的接近人民的生活实践也是分不开的。

由于时代、阶级的限制,杜甫不可能否定皇帝的地位,白居易说“蜂巢与蚁穴,随分有君臣”,也是把君臣关系看作天经地义。须要指出的是,杜甫虽然接受了儒家的忠君思想,但他的忠君是从爱国爱民出发的。正因如此,他一方面对皇帝存在着很大的幻想,希望通过皇帝的“下令减征赋”来“各使苍生有环堵”;另一方面,他也写了“唐尧真有圣,野老复何知?”“天子多恩泽,苍生转寂寥!”等诗句,直接讽刺皇帝,对权贵达官们祸国殃民的罪行,他更勇于揭发。

杜甫传读书笔记【篇5】

心中之旅·杜甫

今天,怀着朝圣的心态,我来到了杜甫的故乡巩义。原定下午3点离开开封,下午5点到达巩义。但是由于开封与我心中的开封存在些许差异,所以决定提前离开。

8:00乘火车到郑州,停留半小时后转乘巩义。

巩义要去两个地方:一个是康百万庄园,另一个是杜甫陵。其实还有一个地方是杜甫故里。

但这是一个开发后的旅游景点。我想不会缺香的。相比之下,墓地里的杜甫更需要人们的安慰。

独自旅行,比较随性。我更喜欢步行,因为我怕坐车错过许多不知名的角落。从康百万庄园出来,直接上山。一路都是房子嵌在悬崖里。

这扇已经风化多年的木门被土墙的渣滓包围着。不时有几个人从门口出来,看着我带着穴居人的眼睛上山。

经过一个小时的旅程,我终于在山坡上找到了杜甫的陵墓。杜甫墓和我以前看到的汉墓差不多大。与他们不同的是,这里有人收门票。墓地里正在建设的是杜甫祠堂和类似的博物馆。目前,工程只完成了,里面什么也没有。

整个园林地处半山腰,十分安静。杜甫墓前有一块康熙时期的石碑,上面刻着唐代杜少陵先生墓。

墓旁的杂草似乎在诉说着唐代诗人的命运。

提到诗人,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李白。没错,李白在很多人心中,已经成为了唐诗的代名词。余光中先生曾评价李白说:

酒入豪肠,七入月光,三入剑,露口一吐,是唐代的一半。不光是当代人这么评价他,就连同在唐朝的杜甫都不禁赞叹道: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在我看来,李白的地位常常超出我们的能力范围。他高的圣洁,甚至高的有些飘渺。

令人叹为观止,甚至令人不敢触碰。相比于李白,杜甫则显得更为平易,更为亲民。他的诗歌,被人们奉为诗歌史,是当时的社会现实主义。

也因此,读杜甫比读李白,我们能更加感受到亲和力,同时也更能看清杜甫漂泊后半生的惨淡命运。

杜甫和李白是唐代的两位巨人。唐代是中国农业文明发展的鼎盛时期,盛唐是唐代的鼎盛时期。安史之乱是唐代由盛转衰的分界线。

因而也是中华农业文明由盛转衰的分界线。这条分界线,把这两个巨人分隔在山顶的两侧:李白站在往上走的一侧,头是仰着的,看到的是无尽的蓝天、悠悠的白云和翱翔的雄鹰,因而心胸开阔,歌声豪放;杜甫站在往下走的一侧,头是低着的,看到的是小径的崎岖、深沟的阴暗,因而忧心忡忡,歌声凄苦。

李白是盛唐气象的标志,盛唐过去以后,他就凝固成一座无法攀登的危峰,使后人感到可望而不可及;杜甫是由盛唐转入中唐的代表,他从忠君爱国的立场出发,痛斥祸乱,关心人民,因而随着封建秩序的日益强化,他成了后代诗人学习的楷模,成了我国古代影响最大的诗人。在唐代,杜甫直到去世才像李白那样出名。正像他长眠于此的陵园,不为人所知,默默的躺在了半山腰上。

杜甫是中唐诗人。他现年59岁,一生近四分之三的时间都在盛唐度过。盛唐既是出狂人的时代,他又和李白、高适和岑参这样的狂人交往,也就不可能没有染上几分狂气。如《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又如《房兵曹胡马》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他早年的这些诗,显示了他非凡的风度,显示出他内心充满了唐代的浪漫主义精神。也正因为这样,当他中年身处窘境,体味炎凉的时候,他始终保持着正视现实的热情和突入时代的勇气。

安史之乱爆发时,杜甫已四十四岁。因为当时他没有什么名气,所以从安禄山的战火中逃了出来,投靠了唐肃宗。唐肃宗念他忠义,赐官于他。

可杜甫的性格,是没法在当时的官场中立足的。不久他被贬,最后辞官,开始了晚年的流亡生活。

在古代,忠君就是爱国,忠君爱国就是关心人民的疾苦。杜甫的忠君爱国是真心实意的。即使自己名声坠落,也要为疾苦的百姓的登高一呼,不管君主如何对他,也要忠于唐王朝。

他的一生踏踏实实,就是这么实践的。儒家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杜甫则更进一步,不光是不得志,甚至连吃饭都成问题了,他还大声呵斥“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当他看到衰败中的唐朝还在战争,在村里征召男丁的时候,他还要为百姓们哀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壮丁被征发到西北边境去送死,这是多么惊心动魄的惨景啊!在小农社会,男人总是比女人受欢迎。然而,杜甫却嘲讽和讽刺,得出了相反的结论:相信男人的恶,对女人有好处。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在安史之乱和以后的几年混战中,杜甫更是描绘了一幅幅老百姓求生无望求死无门的悲惨图像。尤其著名的就是杜甫的三吏三别。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在前线作战的三个儿子中有两个死于战争。家里只剩下两个老人,一个媳妇和一个乳臭未干的孙子,没有一条完整的裙子,不敢出来见人。一家人活到了这份儿上,已经是够悲惨的了,可是来捉人的公差还不依不饶,非要带人去交差不可。无奈之下,老太婆只好跟着去前线给部队做饭。

于是这一家人又经历了一场生死的诀别。当许多人为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离别而流下同情的眼泪时,杜甫看到了石壕村老两口的告别。他们不善于流露自己难以忍受的悲伤,只会默默地哭泣。

因为杜甫和他们一样,都是弱者。

弱者与弱者还不同。老妇的弱是手无束鸡之力,然而杜甫还有一杆笔,还有他曾经的狂人胸怀。他还在为君所忧,为民所殇。

在秋风掀掉他草屋房顶的时候,在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的时候,他居然还能想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一向如此,用自己从来都被苦难压扁的目光撑出一片树荫,苦苦地去为别人遮雨。直到自己走投无路了,杜甫还在《又呈吴朗》中写道: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沾巾。这个无食无儿的妇人,到杜甫门前来打枣充饥,只是一个秋天的事,诗人竟把她记住了。

第二年,诗人把这所房子借给一个吴姓亲戚。还特意写这首诗叮嘱说:“不为困穷宁有此?

只缘恐惧转须亲”,要不是穷得没办法,这妇人何至于稀罕这几个枣子?正因为她心怀恐惧,因此来打枣时一定要尽可能对她和蔼一些。这首诗算不上华丽,纯粹是一片真情。

诗人用如此广大的心胸去关怀最底层的穷人时,他自己也正是一个无依无靠的穷人。三年后晚年的杜甫积劳成疾体弱多病,最终客死在湘江上的一条船里。

关于杜甫的死,有很多种说法。其中现在公认的,是他在江上病死了。还有一些其他的说法。

比如我最愿意相信的一种说法是杜甫吃了耒阳县令给的白酒和牛肉后撑死了。一个穷诗人,为天下苍生哀歌了一生,自己饥寒交迫了一生,临终能吃上一顿饱饭,在厚葬为风俗的唐朝,真不算什么奢侈的希望吧。今天我包里还有些白酒,特意带来与杜少陵喝上一杯。

一杯后将碑文上的三吏三别再吟一遍,然后沿途下山。路上,心中全是衰落的唐朝。

杜甫传读书笔记【篇6】

让纸张挽起时代的屏幕,让笔墨播转岁月的年轮,让我们对你的遥望在历史的长河上架起一座用仰慕之心筑成的时代桥梁。

从你的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读出了你的心胸之开阔,襟怀之豁达,志向之高远,读懂了站在山顶上的身姿才潇洒,把众山饱览于眼底的感觉才快乐。于是,在我自己心中,便有了一种充满了自信的豪爽。

当一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次又一次的浮现在眼底,我的大脑中仿佛出现了一个用怨恨织成衣衫,用愁苦覆盖脸面的你,。你的脚步里透着沉重,你的举止中含着压抑,你的每一个表情都充满了对世道的不满与无奈。令你愁苦的不是自己的窘迫,而是天下百姓生活的艰难,令你担忧的不是自家的一日三餐,而是整个国家的危难。于是,在我心目中,无私与伟大两词早已悄悄跟定了你。我为你的才华不得重用而感到惋惜,为你的豪情壮志得不到施展而感叹,既然上帝塑造了一个才华横溢的你,又为何让你在悲哀中死去?既然你带着不凡的气质来到世间,却又为何匆匆离开人世?

当读完你的《春夜喜雨》,我发现,原来在你的人生中还有愉悦欢乐。是啊,你是热爱生命的,热爱自然中的一点一滴,但是,黑暗的社会世道偏偏摧毁了你平静的心,世道不允许你有快乐,战争不同意你过得洒脱,一切都阻断了你与快乐之间的绳索。

从某种意义上说,你自小就被培养了一种社会责任感,一种民族忧患意识。你是中国历朝历代中最特殊的一个之一。身体并不强大,手无缚鸡之力,却有着钢铁般的意志。一身的傲骨,不管是面对外族的侵逼,还是权贵的压迫,始终坚守着一种特定的文化精神,保持着对国家的忧患意识以及对百姓的关怀之情。

你用悲苦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却用诗章延续了自己的生命,你的不朽灵魂会因你的诗而永葆青春活力!

杜甫传读书笔记【篇7】

在学习了万方多难造就的诗圣-杜甫这一课之后,我对杜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着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一生不得志,只做过一些左拾遗等小官,虽然后世被称为诗圣,诗歌被称为诗史,可在唐朝当时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有一首《戏为六绝句(其二)》就是写初唐四杰的: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其中不乏也有诗人的自比。

杜甫的一生是充满磨难的,他曾经读书、漫游;困居长安;陷贼、为官;西南漂泊。他传奇的一生对他的成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经历风雨难见到彩虹,古人已深悟了这方面的道理。你看那吴承思写《西游记》让唐僧师徒四人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方把真经取到说。这难道不是作者的弦外之音吗?脍炙人口的散文《海燕》的作者高尔基,五岁边浪迹天涯,但可贵的是他把艰难困苦的环境当作一所社会的大学,孜孜不倦,滴水穿石,终于成为了举世闻名的一代文豪。正如一位哲人所说:大海就是布满暗礁,越是以险恶出名,我越觉得通过重重危难寻求不朽是一种开心乐事。

正因为杜甫有这样的心态和面对人生的精神,才能铸就他诗圣的伟大成就!当今由于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在一些青少年中滋生了不同程度的好逸恶劳的思想,遇到困难绕着做,贪图安逸坐想其成、心理脆弱、承受不了挫折。一些家长更是处处包办代理,把风雨留给自己,把彩虹让给孩子,这里面潜藏着一种危机。一种失去承受人生磨难的能力危机,因此我们应该时刻谨记,风雨彩虹的人生哲学,在人生的道路上用于面对挫折,成就人生事业。

杜甫 诗圣的由来 如果说诗史的称号是从杜甫作品的历史价值角度来评价的话,那诗圣则是一个较为全面的评价,这个评价在诗界是至高无上的。正式把杜甫称做诗圣的,最早见于明代前期的陈献章。不过若论把杜甫尊为诗中圣人的观点,则早在唐宋间就有了。 首先对杜甫创作进行全面的评价并推许为最高地位的是唐代的元稹;他在为杜甫所写的墓志铭中曾道: 苟以为能所不能,无可无不可,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在这方面又推进一步的是宋代的秦观。他在《韩愈论》中把杜甫和孔子相比: 杜子美之与诗,实积众家之长,适其时而已。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呜呼,杜氏亦集诗文之大成者欤。集大成是古代儒家评价孔子对我国过带文化所作的总结整理之功的赞语,这是所谓的圣人的事业。秦观虽然还没称孔子为诗圣,但已把杜甫比为诗坛上的集大成者了。

杜甫传读书笔记【篇8】

杜甫,一位诗作万首的诗界泰斗;一位忧国忧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工程部员外郎;一位后人敬仰的诗坛巨星。

诗如虹,句如锦,字如珠。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雄浑辽阔,意境深邃;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意,深远高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笔力雄健,大气磅礴

家乡逆贼叛乱,他不得不携妻带子流落他乡。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无论春光多妩媚旖旎,面对支离破碎的疆土,一切都凄凉破败;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自然界宏伟绮丽的景象与忧国忧民的宽广胸襟互相托衬;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落寞惆怅,排斥贬低,但是一切都无能为力啊!

他自己的茅屋被秋风摧残后的窘况,不管;雨夜屋漏,长夜无眠,不管;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不管!永远放在他心头第一位的,是普天之下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黎民百姓!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是他的崇高理想,是他的博大胸襟,是他的伟岸情操。

读罢惘然,掩卷沉思。烽火连三月啊,何日是归期?乡愁啊,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尽管这样,却依然发出这样的心声: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就是杜甫如明镜般澄澈的心灵,这就是真正的诗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才想襄阳下洛阳。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那浑厚的声音正穿越时空,清亮亮地一代又一代传颂,随之传颂的,还有中华民族的精魂。

杜甫传读书笔记【篇9】

杜甫,诗圣,英名千古流转,却是一生颠沛流离,纵使茅屋为秋风所破,也不忘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的诗句离我们很近,可诗人的经历与内心,却从没真正展现于世人。洪业,著立此书,蓬门今始为君开。

洪业本人钟情于杜甫其人其诗,故于杜甫的相关研究用力颇深。在哈佛大学二十年间,于1952年的“TuFu:China’sGreatestPoet”(《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迄今为止仍被公认是英语世界中关于杜甫的最重要著述。

这本书是由英文再翻译回中文,而且中国古籍出版社的原版已无法买到,入手了一册影印本,也算显得我心诚意笃了。

杜甫一生官运不畅,又遇安史之乱,算不得什么成功人士。但他上不忘爱国情深,下不忘爱民意切,对朋友敦厚良善,对家人关爱赤诚,不弯不折,不气不馁,临风潇潇如翠竹苍松。

你读他“复何时会于王镐之京,载饮我浊酒,载呼我为兄?”,你读他“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这样的好友是暖心的。你读他““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问事竞挽须,谁能即嗔喝?”你读他“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这样的夫父兄长是体贴可靠的。

书中说,“终其一生,杜甫始终在两个相互矛盾的愿望中徘徊:退隐山林间,或是置身庙堂上。贫穷和家庭责任感始终是妨碍第一个愿望的主要因素。不良的健康状况和忠诚直谏的责任感则是第二个愿望的阻碍因素。”这大概也是千古文人宿命的真实写照,也是杜甫伟大之处。

洪业对杜甫的评价是“温柔敦厚,旭日春风”,所谓至情至深,我们喜爱杜甫千年,喜爱杜甫诗文千年,也正是因为了这一份真与情。

结语引用作者原文:

“我不敢轻言自己完全懂得了作为诗人的杜甫。我相信我对于作为个人的杜甫已经有了相当准确的了解。他是孝子,是慈父,是慷慨的兄长,是忠诚的丈夫,是可信的朋友,是守职的官员,是心系家邦的国民。他不但秉性善良,而且心存智慧。他对文学和历史有着深入的研习,得以理解人类本性的力量和脆弱,领会政治的正大光明与肮脏龌龊。他所观察到的八世纪大唐帝国的某些情形仍然存在于现代中国;而且,也存在于其他的国度。”

[荐]伟大的悲剧读书笔记1000字


这篇文章名为“伟大的悲剧读书笔记”杂文852编辑特意为您精心整理。书籍是我们跨越时空与作者交谈的手段,读作者写的作品之后我们会有许多想法。这时我们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来记录我们的真实感受。阅读本页面后你会发现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有所改变!

伟大的悲剧读书笔记 篇1

生活总是变幻多姿,有的人把生活当作享受,则有的人把生活当做冒险。我们《伟大的悲剧》中的主人公就把生活当做冒险,在他们身上我学到了许很多多的启示,他们是伟大的,令人崇拜的英雄!

在人的一生中,有喜有忧,有失有得,有笑有泪,而贡献就是那把直尺,用来衡量你人生的轻重,曾听很多人说过;几句“豪言状语”,可他们有履行过自己的承诺吗?在浩繁人中,令我最敬佩的是“视死如归”这种薄弱的身躯包裹着神圣灵魂的人,他们就实现了人生的价值。

随着经济的发展,钱已经成为人类不可缺少的东西,人类为了钱,贪心,自私,时常涌现,他们心目中所向往的只有一个字——钱。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这句话我基本上认同,有较好的经济头脑,但是没有远大满足的心胸的人,总有一天会被这个社会淘汰的。

斯科特的五位队员,他们是人类敬仰的英雄。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他们虽然失败了,但是他们战胜了心灵的考验,在他们身上,我看到的是许很多多的高尚品质。

当我读到他们的队员一个个升入天国,他们所表现出的对搭档的敬意,情谊时,泪水己满眶,作者将他们的事迹写得生动传神,令我不禁肃然起敬。

看着那封由挪威探险队留下的信,他们大可以将之修改,变成是自己先完成这个伟大的使命的,但是,他们没有如许做,为的是自己的良心,他们更不想得到虚假的成功。在归去的路上,每一步都要倍加小心,恐防倒在这块生疏的地方,其实他们早己意识到自己已经面临绝境了,而行动所表现出来的执着,是非一个正常人所具备的,因为他们是勇敢的战士。

伟大的悲剧读书笔记 篇2

伟大的悲剧是关于这样一个英雄。

1、《伟大的悲剧读后感》

我读了《伟大的悲剧》这篇文章,我写这篇读后感。我觉得这篇文章里面的内容真的很好,我很佩服斯科特,因为他在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他起得非常早,没想到是为了早一点看到无比美丽的秘密,这五个人真的、实在是太伟大了。

我最喜欢这段话:虽然一个人在与不可战胜的不幸的斗争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却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都是最伟大的!

因为我觉得这段特别的感人,到了最后不管在路途中多么遥远,中间死了几个人,可是比起他们的速度,还是慢了一点,他们比斯科特的速度快,他们第一个到达,知道秘密的斯科特他们不服气,还是证明了是他们赢,我很佩服斯科特他们的宽容和伟大。

2、《伟大的悲剧读后感》

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

这一点可以在文中找到:一个人虽然在与无敌厄运的斗争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内心却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作为一个伟大的作家,茨威格认为的不主要是他事业的成功,而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的精神震撼和灵感。根据这一价值标准,茨威格当然认为,给斯科特一本传记,给人们一个长远的思考,会更有意义。

3、《伟大的悲剧读后感》

这篇文章讲述了在1911年底,挪威探险家阿蒙森和英国探险家斯科特一行人在南极展开的一场富于戏剧性又令人心酸的角逐,结果阿蒙森捷足先登,斯科特失败,斯科特在返回时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后,最后长眠于冰雪之中的故事,这其中,斯科特伟大的精神和悲壮的结局也让我们的心灵受到了抨击和震撼。

在这片荒凉的南极洲大地上,斯科特一行永远睡在那里,但他们的巨大悲剧将激励我和无数人在困难面前更加勇敢、更加顽强、更加坚定!

4、《伟大的悲剧读后感》

看完这场悲剧,我知道要勇敢地面对自己。他们中的一些人敢于在冰雪覆盖的南极探险。这种勇敢的力量在他们心中。我们从他们的精神中学习。他们的悲剧是巨大的。

他们有勇敢面对问题的精神,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员的归途中的悲壮覆没。在寒冷的地方能赢是个真正的英雄。他不怕困难和挑战。

他的遭遇真是不幸,但他对这次探险毫无愧色,因为它显示出英国人能吃苦耐劳,互相帮助,并一如既往,能以坚忍不拔的伟大毅力去面对死亡的精神。他们知道有风险,但他们不怕这样做。

5、《伟大的悲剧读后感》

读《伟大的悲剧》总有对人一种心灵的震憾,奥地利作家茨威格通过两个南极考察分队失败一方的描写,再次证明,悲剧的力量才是最伟大的力量。

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息,考虑的不是一己之利,心中惦记的始终是别人:朋友、同伴、妻小,还有他的祖国和人民。他最后的遗书不是为死后的沽名钓誉,而完全是爱的真情流露;信写得如此镇静,丝毫不像一个行将离世的人。

斯科特是怀着一种热烈的爱而没有丝毫的恨离开了那个冰冷的世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探索需要团结协作的精神。为了在紧要关头保护同伴,有时我们必须敢于牺牲自己的生命。

这一点斯科特和他的队员都做到了

6、《伟大的悲剧读后感》

这场悲剧主要讲述了斯科特上校和其他一些人去南极探险的故事。在这篇文章中,这几个探险家并不是第一个到达者。在许多情况下,第一个到达的人拥有一切。不过,虽然他只迟到了一个月,但显然已经太迟了。这五个人拥抱着悲伤和悲剧性的牺牲。

什么是英雄?有人说英雄就是能打赢每一场仗的人。有人说:英雄,就是无比完美的人。而我要说:英雄,是永远都在奋斗的人!

没错,英雄,不一定是完美的人,但却是愿意为他人鼓掌的人;英雄,不一定是成功的人,但却是永远怀抱着热情去追求的人;英雄,不一定是胜利的人,但却是永远在同命运搏击的人!

7、《伟大的悲剧读后感》

我想起了我一次去欢乐谷玩海盗船的经历。

与斯科特挑战人类自我的壮举相比,我这次去打球的经历太小,微不足道,但通过这次经历,我将来遇到困难时会变得更加勇敢、更加坚定、更加自信。对于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也许,在这次探险中,斯科特和阿蒙森付出了同样的努力,甚至更多,为什么他就是一个一文不值的失败者?不,不是,在茨威格看来,在我们看来,斯科特一行人同样也是胜利者,因为他们也到达了南极极点,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比阿蒙森还要伟大,因为他们身上永不言弃,为事业献身的品质,以及集体主义精神在熠熠生辉,他们是英国乃至全世界的英雄!

伟大的悲剧读书笔记 篇3

读了斯科特给英国公众写下的一封绝命书后,我就被他那坚强勇敢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

课文里,我知道了斯科特一行人在痛苦的打击下,继续向南极冲锋。但由于南极的寒冷、绝望的心情、贫乏的资源和无力的身体使他们长眠于白雪之下&…&…我心里产生了震撼,但我读了斯科特写的信后,这震撼就愈加强烈。

信里描写的重重困难震动人心;克服困难的'勇气令人敬畏;克服后的欢喜令文字都活跃起来;失败后的挫败仿佛令书面都抹上一层灰尘,却将他们的大无畏的精神反衬的烁烁发光!

我突然发现这种精神无法用文字来表达,所以,我只能将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

我很遗憾,也很无奈。为什么这样忠诚、勇敢、坚强的人不能活久点,让他们继续贡献国家?为什么上天这么嫉妒这些有才能的人?而我的疑问显得那么无力,我无法知道答案。我也为不能对这些英雄表

达我的敬仰之情而感到遗憾。

所以,我们要在心里铭记这些英雄。铭记他们的精神,铭记他们的贡献&…&…

悲剧并不局限于戏剧中,现实中也有。不过,有的悲剧是伟大的。这里,我要讲的关于我们学的课文&—&—《伟大的悲剧》。

稍微了解南极的人知道,南极洲南纬90度的科学实验站取名为阿蒙森-斯科特。这为了纪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洲的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阿蒙森的队伍最先到达极点,然后凯旋而归。可斯科特的队伍慢了他们近5个星期,虽然也到达了极点但回归的途中,南极寒冷的天气提前来到,无情地袭击他们。在恶劣的条件下,他们在饥寒交迫中挣扎着,进行了2个月的搏斗。最后他们体力不支,长眠于白茫茫的冰天雪地之中。

真是一场骇人听闻的悲剧。这些英雄,之所以称为英雄,是因为他们拥有高尚的品德,视死如归的精神。首先是禁卫军奥茨,为了不拖累同伙,在关键时刻保护同伙,而向死神飞奔。而最后,他们抱着绝望,骄傲地等待死亡。他们无怨无悔地爬进睡袋。尤其是斯科特,到生命最后关头给他所爱的一切人写了书信,表达他无私的爱和真诚的情义。所以,当他们与世长辞后,连最高权威的国王也跪下来悼念他们,可知他们在人们眼中的地位&—&—至高无上。

有句话说得好,&“死亡不是生命的终止,而是生命的升华。&”这就像课文中的那句话: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这已经表现他们为事业而献身的精神是无比高尚的。

虽然他们去世多年,但我相信,他们的高尚精神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永远不会被人们放弃或遗忘。悲剧,是伟大的&…&…

  • [荐]伟大的悲剧读书笔记1000字
    这篇文章名为“伟大的悲剧读书笔记”杂文852编辑特意为您精心整理。书籍是我们跨越时空与作者交谈的手段,读作者写的作品之后我们会有许多想法。这时我们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来记录我们的真实感受。阅读本页面后你会发现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有所改变!...
  • [精]护士的见习日记之二
    总有一些人喜欢写日记,有写日记的好习惯。日记,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头脑。日记就是记录日常的生活,当你回看的时候,会喟叹原来以前的自己是这样的,有哪些值得借鉴的日记模板呢?以下内容是小编特地整理的“护士的见习日记之二”,供您参考,并请收藏本页!接下来的“护士的见习日记之二 ”是为您精心筛选的,关...
  • [参考]高老头读书笔记
    要想拥有一份清晰的人生规划不妨从读“[参考]高老头读书笔记”开始,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心中感触颇多,让人忍不住吐露出来。 用读后感来总结阅读体验,有助于更好地消化和吸收书中信息,你是不是觉得你的读后感并不是很优质?有需要的朋友可以从这里寻找答案! 小说《高老头》在《人间喜剧》占有一个特殊的地位...
  • 《万卡》读书笔记集锦
    作文占语文成绩的比重不小,笔尖下的文字,是直观的,也是最真实的,对生活的体悟与感受,是写作文的必备要素。好的作文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为满足你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万卡》读书笔记集锦”,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上周我一口气读完了《契诃夫中短篇小说集》。契诃夫是俄国著名的小说家和幽默讽刺大师,他...
  • 童年读书笔记之五
    写好作文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文能够提高我们的观察跟思考能力,如果想要丰富写作语言,一定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作文怎么写的才好?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童年读书笔记之五,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好词:玩耍嬉戏、装聋作哑、装腔作势装模装样、若无其事、调皮捣蛋满身泥浆、追来逐去、大发脾气舞刀...
  • 《骆驼祥子》读书笔记模板通用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学识渊博的人谈话一样,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 通过读后感表达对书籍的新见解和领悟。杂文852向您推荐“《骆驼祥子》读书笔记模板”希望您会喜欢它,为了更好地关注我们建议您将本站加入收藏!...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推荐

  • 宝贝别哭观后心得其三

    2024年07月01日

  • 小学生作文冬天的雪简短

    2024年06月20日

  • 让座二年级小学文章简短

    2024年06月16日

  • 讲文明守礼仪(10篇)

    2024年03月20日

  • 给父母的一封信作文(通用9篇)

    2024年03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