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852 >地图 >教学资源 >

小数加法减法教学设计

《小鹿的减法》教学设计

杂文852
阅读 527

相关推荐

《小鹿的减法》教学设计其四。

每个老师都需要在课前有一份完整教案课件,因此教案课件可能就需要每天都去写。只有写好每份教案课件,老师在教学过程也能更得心应手。那大家担不担心写不好教案课件?下面由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小鹿的减法》教学设计其四》,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也许写出优秀的教案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难?只有做好万全的准备,才能保证圆满完成任务,老师们时不时会被检查教案的内容整理。教案可以在教学知识的过程中渗透教认识问题的方法,想要更好地了解“《小鹿的减法》教学设计其四 ”编辑为您推荐这篇详细的解读文章,希望您在浏览本网页时能够收获满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故事寓意。

2、朗读课文,练习复述故事。

3、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小鹿的话的深刻含义,并且从中受到教育。

三、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故事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好朋友——小鹿。小鹿可聪明了,它像你一样,居然还会做减法。

1、谁是聪明的小鹿,愿意回答问题?

(1)一年有多少天?

(2)365-1=()

(3)365-()=02、聪明的小朋友,谁愿意当小老师来带读词语?(认读词语)

这只小鹿,不仅会算术题,它还有个了不起的愿望呢,让我们走进课本,一起来看看它都干了些什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

1、填空练习

小鹿想()

獐子想()

2、小鹿为什么想造桥?獐子为什么想铺路?

原来他们出门都很不方便,那他们马上行动了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退却是什么意思?

3、他们为什么退却了?(得花一年的时间)原来他们遇到了困难就不敢做了,就说他们退却了。小朋友想想,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像小鹿和獐子这样“退却”的时候呢?你能用退却说句话吗?

4、练习用“退却”填空。

小蜗牛想爬到屋顶上去,但想到要花几个月的时间就()了。

小明第一次学骑自行车,就摔了十个跟头,但他并没有()。

5、面对困难,有的人退却,有的人却迎难而上,小鹿和獐子面对困难,最终的做法一样吗?

6、小鹿要开始做他的减法了,你知道他的减法是指什么吗?请用波浪线划出有关语句。

从今天开始,我要坚持做减法了,减去一天,就向成功靠近一步。

(1)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坚定的语气)

(2)出示问题

小鹿说的成功是什么?

那么减法的意思是什么?

(3)请再次带着坚定的语气读这一句。

7、小鹿每天又是怎样坚持做减法的呢?找到相关语句,划上波浪线。

他从太阳升起,一直忙到月亮出来,累得浑身汗淋淋的。

8、我这里也有一个句子,你看用在课本中合适吗?

比较句子:他从早忙到晚,累急了。

他从太阳升起,一直忙到月亮出来,累得浑身汗淋淋的。

你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哪些词语最能突出他的“累”?“汗淋淋”是什么意思?是一个什么词性的词?你会说这样的词吗?生活中,谁做事情累得怎么样?

9、小鹿每天都这么累,那它每天都干什么了呢?请结合图片,想象小鹿每天的工作。

10、指导朗读。“一直”“浑身”“汗淋淋”强调时间长、任务重,要读得重一些。“太阳升起”“月亮出来”表示持续时间长,要读得稍慢。

11、当小鹿在辛辛苦苦地造桥时,獐子可能在干什么?

正因为这样,他对小鹿的做法很不理解,他对小鹿说了些什么?请与你的学习伙伴表演读第3-6自然段。

12、小鹿和獐子各自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态度便有不同的结果。最后的结果是怎么样呢?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小鹿造桥成功和獐子铺路失败的原因吗?

2、你想对小鹿和獐子说什么?

3、你像小鹿一样通过做减法获得成功吗?

同学们,我们也像小主鹿一样有着大大小小的愿望,只要我们下定决心,坚持到底,遇到困难时,也跟小鹿学做减法,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愿望,因为坚持就是胜利!

编辑推荐

退位减法数学教学反思汇总


退位减法数学教学反思 篇1

上计算课,对于枯燥的算式学生提不起兴致,导致不管老师或是学生在讲计算过程的时候,其他学生听的效率很低。但这是一块非常重要的内容,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如何吸引学生,这是我在备课的时候要精心考虑的。

一、情境的创设要灵活机动。

新课程理念下的计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进行计算教学,目的是要让学生产生对计算的需要,并在教学计算的同时有机的渗透解决问题(应用题)的教学。数学知识有其内在的逻辑性,教学中充分把握这一逻辑性,不必每一部分内容都大搞什么情景创设,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如何很好的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分析学生知识体系的新的生长点上。

二、创设游戏的乐园。

在做书上的数学游戏的时候,我采取小组比赛的形式。我把算式卡片平摆在讲台上,每一轮每组派一个代表,按照教师的要求找出算式。比如找出得数是7的减法算式,找出得数和11-2一样的算式。学生跃跃欲试,能安静的为组里的同学加油。

三、练习形式多样,及时评价跟上。

对于纯粹的计算,我通常采取开小火车或随叫随答的形式。特别是随叫随答,通过叫答能不动声色的让开小差的学生回过神来。说计算过程的时候,往往就是纪律最差的时候,很多学生不愿意听。这时候,奖励认真听的学生一颗数学之星并大声进行口头表扬能给其他学生榜样作用,但持续的时间不长。也就是教师要耳听六路,眼观八方,随时抓住可利用的资源。学生对站起来负责报答案很感兴趣,如果事先说谁最认真,就请谁报答案,学生处于这种自我实现的需要,会很认真。

退位减法数学教学反思 篇2

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掌握了10以内加减以及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在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时刻,需要学生应用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即是所谓的“算减想加”。所以,在教学新课时,我总是进行对应的进位加法口算唤醒小孩对进位加法的记忆,并出示求未知加数的算式。

在教学中,北大青鸟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生动的过日子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过日子中的数学,感想数学与平日过日子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密感,经历用数学的乐趣。比如:直观的巡视材一年级下册9页的例题图,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解答。受过日子阅历和解析本事的局限,小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频频难以解析。所以,例题教学充分应用了当代教学传媒,阐扬直观性作用,创设了逼真的情境,为学生供应丰盛、生动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给小孩供应充分展示自己的时机。在提出问题后,不急于教计算办法,给小孩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自己的实验中摸索发现,自己探究。在合作交流中,让小孩学会倾听,学会互相学习。最后,在对比中,优化算法,达到教学的目标。在教学十几减九时,通过小孩自己的摸索,一下子就想到了联系进位加法算加法,还有的小孩还想出了书上没有的办法(13—9,我先算13—10=3,因为多减了1,所以再加1得4),这样的教学跳出了书籍,放宽了学生的思路,更有利于培训小孩的创新本事。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20以内退位减法,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用数学”。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利用教材提供的许多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得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这样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一年级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我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展示每个人的学习潜能。

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在教学时,启发学生独立观察发现,主动提出不同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自己搜集信息和数据,进行探索解答;最后交流成果,完善答案。从这一完整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作用,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退位减法数学教学反思 篇3

这节课我以学生熟知的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富有情趣的具体情境。在具体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以最佳的'思维状态投入学习。这节课我认为做得较好的有以下几点:

1、重点突出“退位减法”中如何退位这一难点,通过对比使学生建立知识间联系,逐步形成知识系统。

2、突出算理,重视方法。计算题教学离不开算理和算法。算理是基本,离开了算理,算法则会变成空中楼阁。算法是归宿,这节课,算理不可少,通过尝试计算、同桌互讲等多种方式,逐步突破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从而更好地掌握方法。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新理念,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3、在不同形式的练习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活动设计体现了趣味性、知识应用性、活动的开放性。设计注重关注学生情感,体现团结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精神。

4、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1)提醒学生做计算题时,首先要看清楚题目,写竖式的时候不要把题目给抄错。

(2)要规范、合理的写竖式。要告诉学生摆竖式的时候要写一个数字然后空出一个数的位置,再写下一个数字。这样的竖式在计算时,不会因为数字挤在一起,而出错。

(3)提醒学生写完竖式后,要记得把答案写在横式上。

(4)教育学生计算完要及时检查。

退位减法数学教学反思 篇4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教学例1

以故事形式导入:

小朋友们,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看看丰收的情景吧。

(1)出示主题图

下面这幅图片就是农民伯伯受西瓜的场景,观察一下从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图片了解信息。

二、授课

(2)出示表格

看到这些数字你能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根据表格了解信息并提出问题。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你想到的问题,并解答出来。

学生汇报所想到的问题。

如:第一组和第二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

28+34=62(个)

第二组和第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

34+23=57(个)

师:刚才大家都想出了很多问题,不过都是一步计算就能得出的,那么谁能够想出两步计算的问题?

学生汇报想出的问题:一共摘了读少个西瓜?

怎样解决?

列出算式:28+34+23=85(个)

用什么方法求出得数呢?

学生汇报,展示算法。

(1)直接口算得出

(2)笔算得出——列竖式(注意进位加法,以及数位对齐)

2862

+34+23

6285

(3)先笔算再口算

引出简便写法

62

+23

85

观察一下这种写法和前面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学生汇报想法

教师总结:我们发现这两种都是分步计算的,不过第二种比第一种写起来更加的简便。

巩固练习:第26页做一做

学生汇报、板演,并说明计算方法。

2、教学例2

我们刚刚把西瓜摘下,总共有85个,现在准备把他们运走,第一次工人叔叔开车运走了40个,第二次小朋友也来帮忙,他用三轮车

运走了26个,那么还剩下多少个呢?(结合图片进行讲解)

思考解决方法,列出算式:

85-40-26=19(个)

怎样得出答案呢?

(1)口算

(2)先口算再笔算

85-40=45

大家能不能象前面学过的连加一样写出一个竖式

学生尝试列出竖式:85

(注意退位减法)-40

45

巩固练习:第27页做一做

学生汇报、板演,并说明计算方法。

三、课堂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29页练习五第1、2题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3题。算好后学生说说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获得了哪些知识?

学生在知识、方法上做一个回顾。学生自由说说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下来,发现课堂上存在有好多问题。首先,教学容没有讲透,学生基本上还没明确今天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呈现出“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特点;在讲解例题的过程中,没有给学生做好示范,以至于学生还不知道竖式连写;其次,没有把握好学生的学习心理,没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兴趣,因为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只有十几分钟,要让他们上课能够注意集中力的话,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本节课上教师的讲授贯穿始终,致使学生出现精神疲劳,忽视了学生的生理特征。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不是很规范,没有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退位减法数学教学反思 篇5

本课教学设计时,我为了较好地体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侧重了以下几方面:

1.注重创设生活情境。从学生熟知的生活事例,感兴趣的事物引入,为学生提供富有情趣的具体情境。在具体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以最佳的思维状态投入学习。

2.加强知识间的对比。探索三位数退位减法之前,联系两位数退位减法的方法。通过对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突出“退位减法”中如何退位这一难点,通过比对使学生建立知识间联系,逐步形成知识系统。

3.突出算理,重视方法。通过尝试计算、计数器演示、同桌互讲等多种方式,逐步突破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从而更好地掌握方法。保护了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4.在游戏活动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活动设计体现了趣味性、知识应用性、活动的开放性。设计注重关注学生情感,体现团结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精神。

“角的认识”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渐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数学“体验”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数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亲身经历,获得对数学事实和经验的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它让学生以认知主体的身份亲自参加丰富生动的活动,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从而在体验和创造中学会数学。

一、联系实际,让学生体验生活化数学

教育学意义上的“体验”既是一种活动过程,也是活动的结果。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法则、算理都能通过追根寻源找到其生活背景,所以教学中应尽量优化以“生活”为背景的教学内容,把生活素材、生活经验、生活情景作为重要资源,引进和提供给学生去理解去体验。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感性的实物入手,抽象出角的图形,揭示出角的特征,再让学生在身边的事物中寻找角,做出角,最后自主探索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对角的认识。学生在课堂上想说做合一,真正达到了口手脑协调发展的学习境界。学生既学到了角的有关知识,又亲身体验了知识的来源,同时,教学中还应引导组织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深切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感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它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知识生成过程

通过实践操作,开放学生“全脑”,引导他们眼、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动态生成,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节课我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合作探究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中。在引导学生体验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 (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通过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学生活泼愉快地亲自参与、亲自体验到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造的不同教育情景中,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经历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在观察中分析、在动手中思考。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品尝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成功和喜悦。自信心和成就感也随之增强了。

三、回归生活,让学生体验知识应用过程

要使学生在活动中和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要通过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用数学思维、方法,进一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应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数学回归生活,并获得学有所用的积极情感体验。

在《角的认识》这一课中,如果剪去两个角,会得到几个角呢?”这一体验过程的引导,把空白留给了学生,让他们的思维有更大的空间,使不同的思维方式开展大比拼。这一过程中,不仅是学生的数感、空间观等的培养都通过体验得以实现;而且正确的思维方式在剧烈的碰撞中又得到了锤炼。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这种“体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调用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注重实践,多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具体形象的问题情境,才能填补学生经验的不足,从而促进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生活中的数学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这种心理体验,会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也让学生更加乐于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逐渐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审视实际问题,去构想社会现实,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巨大应用价值和无穷力量。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从“学数学”发展到”做数学”再提升到“用数学”。

退位减法数学教学反思 篇6

在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用数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春天来了,小树长出了新叶,花儿也开了,大自然里美极了!小朋友们兴高采烈地到公园里游玩。瞧,他们玩得可开心了!

问:你看到了什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在全班交流时,学生说得非常全面。

师:在你观察的同时,发现信息没有?在这里有没有数学问题?会解答吗?小组讨论,看哪个小组搜集的信息多,发现的问题多,解决的办法好?

小组汇报,学生找到了好多信息和问题,并说得头头是道,例如在说捉迷藏游戏时,学生说“小朋友告诉我们有13人在捉迷藏,在找的有6人,要解决的问题当然是藏起来几人,因为藏起来的在树丛里,看不见,数不过来,所以就要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去算出来”。学生说得太好啊!

除此之外,学生还发现了文字之外的其他的信息,例如:玩丢手绢游戏1人丢,13人围成圈,同时也提出了不同的加减法问题,并作了正确的解答。

总之,从上学期就培养学生自己从生活中找信息、提问题、并解决问题,因此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知道:

1、找信息。找什么样的信息对解决问题有用,找到信息后,根据信息可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2、提问题。什么样的问题是数学问题,什么样的问题是有意义的问题,什么样的问题是能解决的问题。

3、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时需要什么样的信息,怎么解决,根据是什么。

所以本节课运用了“半扶半放——全放”的教学原则,依照“整体——局部——整体”的观察顺序,放手让学生自己找,自己提,自己解决,通过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亲身感受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同时通过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从而获得数学知识和广泛的活动经验。

在教学这一个单元时,我是通过预设生活问题,产生认知冲突,从而让孩子们有了认知的欲望,有了想解决问题的冲动,然后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工具:小棍。在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通过孩子汇报、表演、分析、对比不同方法的利与弊,达成共识,找到解决20以内退位减法的最佳途径。

因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学生亲自主动动手参与、发现、类比出来的

所以学生对知识印象深刻,单个的简单计算基本准确掌握,但对于

灵活性、规律性东西掌握的较差,所以我认为《整理与复习》的设置确实解决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燃眉之急。这节内容的设置可以系统地梳理知识,并有助于学生在梳理知识过程中提升发现知识的能力,从中找到不同的规律及知识间衔接点,以主语须生在今后应用中能更加快捷、周全、准确

退位减法数学教学反思 篇7

今天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节课,总体上来说难点和重点基本突破,但是我觉得学生却有很明显的被牵制学习的痕迹,在学生到前面演示的时候,班级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没有认真去看,心思不在这上面,更不用提理解算理了,因此我把我的教具迅速展示到了黑板上,这个环节过于着急,在学生的角度上想其实这个时候他们的脑海里没有一点思路,去讲解其实对他们来说就是在强制的灌输知识,因此立即反映出来了大部分孩子并不理解我的意思。学生的探究过程没有得到发挥,没有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这样的知识学得太死了。

如果再让我修改一次教学过程,即使时间再紧张我也会让孩子有充足的时间去自己体验,去摆、去说、去交流、去感受,真正的把自己的思想和过程都表述出来,我想这才是学生内化的过程。都是一节课40分钟,后者是让学生自己去追求知识,以生为本,前者以教师为中心,可想而知教学效果会相差多少。虽然也是花费了40分钟,但是在我心中学生究竟会了多少?怎样会的?能记多久?这都是我头脑中的一个问号。

本来应该是学生得到充分展示的一节课,由于我过分的注重了课堂的时间,过多的夺取了学生自求知识的权利,这也是我平时最容易犯的错误。课堂就是学生的,那些附属品只能是一种附加选择,作为教师应该时时亮着自己的眼睛,时时确定好谁才是课堂上的“航标灯”。

退位减法数学教学反思 篇8

通过两个周的学习,对于20以内退位减法这部分的内容已经结束,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的问题也有很多的收获。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加减法关系、10减几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有3种,平十法和破十法为一个课时,想加做减为一个课时。在两节课的教学后,学生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掌握的并不是太好。“想加做减”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易发现,在平时的计算中也用得比较多,因为加法是正向的运算,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可是,在过了一个寒假之后,孩子都过了一个快乐的新年,把口算练习都抛在脑后,上学期学习的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都忘得差不多了,因此对这样一部分孩子来说,学习使用“想加做减”的方法特别难。

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在学习这三种计算方法后,我让学生自己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进行计算。其实,提倡算法多样化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的思考,开展数学交流,鼓励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促进学生的发展,并不是要求学生掌握多种计算的方法。另外,我注意让学生在平时每天坚持练习口算,以10内的加减法为基础,能快速准确的计算出结果,再练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非常熟练后尝试用想加做减的方法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

退位减法数学教学反思汇总


退位减法数学教学反思【篇1】

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掌握了10以内加减以及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在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时刻,需要学生应用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即是所谓的“算减想加”。所以,在教学新课时,我总是进行对应的进位加法口算唤醒小孩对进位加法的记忆,并出示求未知加数的算式。

在教学中,北大青鸟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生动的过日子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过日子中的数学,感想数学与平日过日子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密感,经历用数学的乐趣。比如:直观的巡视材一年级下册9页的例题图,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解答。受过日子阅历和解析本事的局限,小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频频难以解析。所以,例题教学充分应用了当代教学传媒,阐扬直观性作用,创设了逼真的情境,为学生供应丰盛、生动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给小孩供应充分展示自己的时机。在提出问题后,不急于教计算办法,给小孩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自己的实验中摸索发现,自己探究。在合作交流中,让小孩学会倾听,学会互相学习。最后,在对比中,优化算法,达到教学的目标。在教学十几减九时,通过小孩自己的摸索,一下子就想到了联系进位加法算加法,还有的小孩还想出了书上没有的办法(13—9,我先算13—10=3,因为多减了1,所以再加1得4),这样的教学跳出了书籍,放宽了学生的思路,更有利于培训小孩的创新本事。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20以内退位减法,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用数学”。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利用教材提供的许多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得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这样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一年级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我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展示每个人的学习潜能。

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在教学时,启发学生独立观察发现,主动提出不同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自己搜集信息和数据,进行探索解答;最后交流成果,完善答案。从这一完整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作用,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退位减法数学教学反思【篇2】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教学例1

以故事形式导入:

小朋友们,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看看丰收的情景吧。

(1)出示主题图

下面这幅图片就是农民伯伯受西瓜的场景,观察一下从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图片了解信息。

二、授课

(2)出示表格

看到这些数字你能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根据表格了解信息并提出问题。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你想到的问题,并解答出来。

学生汇报所想到的问题。

如:第一组和第二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

28+34=62(个)

第二组和第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

34+23=57(个)

师:刚才大家都想出了很多问题,不过都是一步计算就能得出的,那么谁能够想出两步计算的问题?

学生汇报想出的问题:一共摘了读少个西瓜?

怎样解决?

列出算式:28+34+23=85(个)

用什么方法求出得数呢?

学生汇报,展示算法。

(1)直接口算得出

(2)笔算得出——列竖式(注意进位加法,以及数位对齐)

2862

+34+23

6285

(3)先笔算再口算

引出简便写法

62

+23

85

观察一下这种写法和前面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学生汇报想法

教师总结:我们发现这两种都是分步计算的,不过第二种比第一种写起来更加的简便。

巩固练习:第26页做一做

学生汇报、板演,并说明计算方法。

2、教学例2

我们刚刚把西瓜摘下,总共有85个,现在准备把他们运走,第一次工人叔叔开车运走了40个,第二次小朋友也来帮忙,他用三轮车

运走了26个,那么还剩下多少个呢?(结合图片进行讲解)

思考解决方法,列出算式:

85-40-26=19(个)

怎样得出答案呢?

(1)口算

(2)先口算再笔算

85-40=45

大家能不能象前面学过的连加一样写出一个竖式

学生尝试列出竖式:85

(注意退位减法)-40

45

巩固练习:第27页做一做

学生汇报、板演,并说明计算方法。

三、课堂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29页练习五第1、2题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3题。算好后学生说说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获得了哪些知识?

学生在知识、方法上做一个回顾。学生自由说说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下来,发现课堂上存在有好多问题。首先,教学容没有讲透,学生基本上还没明确今天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呈现出“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特点;在讲解例题的过程中,没有给学生做好示范,以至于学生还不知道竖式连写;其次,没有把握好学生的学习心理,没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兴趣,因为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只有十几分钟,要让他们上课能够注意集中力的话,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本节课上教师的讲授贯穿始终,致使学生出现精神疲劳,忽视了学生的生理特征。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不是很规范,没有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退位减法数学教学反思【篇3】

今天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节课,总体上来说难点和重点基本突破,但是我觉得学生却有很明显的被牵制学习的痕迹,在学生到前面演示的时候,班级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没有认真去看,心思不在这上面,更不用提理解算理了,因此我把我的教具迅速展示到了黑板上,这个环节过于着急,在学生的角度上想其实这个时候他们的脑海里没有一点思路,去讲解其实对他们来说就是在强制的灌输知识,因此立即反映出来了大部分孩子并不理解我的意思。学生的探究过程没有得到发挥,没有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这样的知识学得太死了。

如果再让我修改一次教学过程,即使时间再紧张我也会让孩子有充足的时间去自己体验,去摆、去说、去交流、去感受,真正的把自己的思想和过程都表述出来,我想这才是学生内化的过程。都是一节课40分钟,后者是让学生自己去追求知识,以生为本,前者以教师为中心,可想而知教学效果会相差多少。虽然也是花费了40分钟,但是在我心中学生究竟会了多少?怎样会的?能记多久?这都是我头脑中的一个问号。

本来应该是学生得到充分展示的一节课,由于我过分的注重了课堂的时间,过多的夺取了学生自求知识的权利,这也是我平时最容易犯的错误。课堂就是学生的,那些附属品只能是一种附加选择,作为教师应该时时亮着自己的眼睛,时时确定好谁才是课堂上的“航标灯”。

退位减法数学教学反思【篇4】

上计算课,对于枯燥的算式学生提不起兴致,导致不管老师或是学生在讲计算过程的时候,其他学生听的效率很低。但这是一块非常重要的内容,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如何吸引学生,这是我在备课的时候要精心考虑的。

一、情境的创设要灵活机动。

新课程理念下的计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进行计算教学,目的是要让学生产生对计算的需要,并在教学计算的同时有机的渗透解决问题(应用题)的教学。数学知识有其内在的逻辑性,教学中充分把握这一逻辑性,不必每一部分内容都大搞什么情景创设,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如何很好的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分析学生知识体系的新的生长点上。

二、创设游戏的乐园。

在做书上的数学游戏的时候,我采取小组比赛的形式。我把算式卡片平摆在讲台上,每一轮每组派一个代表,按照教师的要求找出算式。比如找出得数是7的减法算式,找出得数和11-2一样的算式。学生跃跃欲试,能安静的为组里的同学加油。

三、练习形式多样,及时评价跟上。

对于纯粹的计算,我通常采取开小火车或随叫随答的形式。特别是随叫随答,通过叫答能不动声色的让开小差的学生回过神来。说计算过程的时候,往往就是纪律最差的时候,很多学生不愿意听。这时候,奖励认真听的学生一颗数学之星并大声进行口头表扬能给其他学生榜样作用,但持续的时间不长。也就是教师要耳听六路,眼观八方,随时抓住可利用的资源。学生对站起来负责报答案很感兴趣,如果事先说谁最认真,就请谁报答案,学生处于这种自我实现的需要,会很认真。

退位减法数学教学反思【篇5】

本课教学设计时,我为了较好地体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侧重了以下几方面:

1.注重创设生活情境。从学生熟知的生活事例,感兴趣的事物引入,为学生提供富有情趣的具体情境。在具体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以最佳的思维状态投入学习。

2.加强知识间的对比。探索三位数退位减法之前,联系两位数退位减法的方法。通过对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突出“退位减法”中如何退位这一难点,通过比对使学生建立知识间联系,逐步形成知识系统。

3.突出算理,重视方法。通过尝试计算、计数器演示、同桌互讲等多种方式,逐步突破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从而更好地掌握方法。保护了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4.在游戏活动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活动设计体现了趣味性、知识应用性、活动的开放性。设计注重关注学生情感,体现团结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精神。

“角的认识”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渐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数学“体验”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数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亲身经历,获得对数学事实和经验的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它让学生以认知主体的身份亲自参加丰富生动的活动,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从而在体验和创造中学会数学。

一、联系实际,让学生体验生活化数学

教育学意义上的“体验”既是一种活动过程,也是活动的结果。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法则、算理都能通过追根寻源找到其生活背景,所以教学中应尽量优化以“生活”为背景的教学内容,把生活素材、生活经验、生活情景作为重要资源,引进和提供给学生去理解去体验。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感性的实物入手,抽象出角的图形,揭示出角的特征,再让学生在身边的事物中寻找角,做出角,最后自主探索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对角的认识。学生在课堂上想说做合一,真正达到了口手脑协调发展的学习境界。学生既学到了角的有关知识,又亲身体验了知识的来源,同时,教学中还应引导组织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深切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感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它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知识生成过程

通过实践操作,开放学生“全脑”,引导他们眼、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动态生成,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节课我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合作探究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中。在引导学生体验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 (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通过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学生活泼愉快地亲自参与、亲自体验到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造的不同教育情景中,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经历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在观察中分析、在动手中思考。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品尝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成功和喜悦。自信心和成就感也随之增强了。

三、回归生活,让学生体验知识应用过程

要使学生在活动中和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要通过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用数学思维、方法,进一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应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数学回归生活,并获得学有所用的积极情感体验。

在《角的认识》这一课中,如果剪去两个角,会得到几个角呢?”这一体验过程的引导,把空白留给了学生,让他们的思维有更大的空间,使不同的思维方式开展大比拼。这一过程中,不仅是学生的数感、空间观等的培养都通过体验得以实现;而且正确的思维方式在剧烈的碰撞中又得到了锤炼。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这种“体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调用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注重实践,多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具体形象的问题情境,才能填补学生经验的不足,从而促进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生活中的数学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这种心理体验,会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也让学生更加乐于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逐渐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审视实际问题,去构想社会现实,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巨大应用价值和无穷力量。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从“学数学”发展到”做数学”再提升到“用数学”。

退位减法数学教学反思【篇6】

在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用数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春天来了,小树长出了新叶,花儿也开了,大自然里美极了!小朋友们兴高采烈地到公园里游玩。瞧,他们玩得可开心了!

问:你看到了什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在全班交流时,学生说得非常全面。

师:在你观察的同时,发现信息没有?在这里有没有数学问题?会解答吗?小组讨论,看哪个小组搜集的信息多,发现的问题多,解决的办法好?

小组汇报,学生找到了好多信息和问题,并说得头头是道,例如在说捉迷藏游戏时,学生说“小朋友告诉我们有13人在捉迷藏,在找的有6人,要解决的问题当然是藏起来几人,因为藏起来的在树丛里,看不见,数不过来,所以就要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去算出来”。学生说得太好啊!

除此之外,学生还发现了文字之外的其他的信息,例如:玩丢手绢游戏1人丢,13人围成圈,同时也提出了不同的加减法问题,并作了正确的解答。

总之,从上学期就培养学生自己从生活中找信息、提问题、并解决问题,因此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知道:

1、找信息。找什么样的信息对解决问题有用,找到信息后,根据信息可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2、提问题。什么样的问题是数学问题,什么样的问题是有意义的问题,什么样的问题是能解决的问题。

3、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时需要什么样的信息,怎么解决,根据是什么。

所以本节课运用了“半扶半放——全放”的教学原则,依照“整体——局部——整体”的观察顺序,放手让学生自己找,自己提,自己解决,通过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亲身感受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同时通过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从而获得数学知识和广泛的活动经验。

在教学这一个单元时,我是通过预设生活问题,产生认知冲突,从而让孩子们有了认知的欲望,有了想解决问题的冲动,然后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工具:小棍。在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通过孩子汇报、表演、分析、对比不同方法的利与弊,达成共识,找到解决20以内退位减法的最佳途径。

因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学生亲自主动动手参与、发现、类比出来的

所以学生对知识印象深刻,单个的简单计算基本准确掌握,但对于

灵活性、规律性东西掌握的较差,所以我认为《整理与复习》的设置确实解决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燃眉之急。这节内容的设置可以系统地梳理知识,并有助于学生在梳理知识过程中提升发现知识的能力,从中找到不同的规律及知识间衔接点,以主语须生在今后应用中能更加快捷、周全、准确

退位减法数学教学反思【篇7】

这节课我以学生熟知的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富有情趣的具体情境。在具体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以最佳的'思维状态投入学习。这节课我认为做得较好的有以下几点:

1、重点突出“退位减法”中如何退位这一难点,通过对比使学生建立知识间联系,逐步形成知识系统。

2、突出算理,重视方法。计算题教学离不开算理和算法。算理是基本,离开了算理,算法则会变成空中楼阁。算法是归宿,这节课,算理不可少,通过尝试计算、同桌互讲等多种方式,逐步突破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从而更好地掌握方法。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新理念,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3、在不同形式的练习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活动设计体现了趣味性、知识应用性、活动的开放性。设计注重关注学生情感,体现团结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精神。

4、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1)提醒学生做计算题时,首先要看清楚题目,写竖式的时候不要把题目给抄错。

(2)要规范、合理的写竖式。要告诉学生摆竖式的时候要写一个数字然后空出一个数的位置,再写下一个数字。这样的竖式在计算时,不会因为数字挤在一起,而出错。

(3)提醒学生写完竖式后,要记得把答案写在横式上。

(4)教育学生计算完要及时检查。

退位减法数学教学反思【篇8】

通过两个周的学习,对于20以内退位减法这部分的内容已经结束,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的问题也有很多的收获。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加减法关系、10减几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有3种,平十法和破十法为一个课时,想加做减为一个课时。在两节课的教学后,学生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掌握的并不是太好。“想加做减”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易发现,在平时的计算中也用得比较多,因为加法是正向的运算,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可是,在过了一个寒假之后,孩子都过了一个快乐的新年,把口算练习都抛在脑后,上学期学习的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都忘得差不多了,因此对这样一部分孩子来说,学习使用“想加做减”的方法特别难。

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在学习这三种计算方法后,我让学生自己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进行计算。其实,提倡算法多样化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的思考,开展数学交流,鼓励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促进学生的发展,并不是要求学生掌握多种计算的方法。另外,我注意让学生在平时每天坚持练习口算,以10内的加减法为基础,能快速准确的计算出结果,再练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非常熟练后尝试用想加做减的方法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

退位减法数学教学反思汇总


退位减法数学教学反思【篇1】

这节课我以学生熟知的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富有情趣的具体情境。在具体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以最佳的'思维状态投入学习。这节课我认为做得较好的有以下几点:

1、重点突出“退位减法”中如何退位这一难点,通过对比使学生建立知识间联系,逐步形成知识系统。

2、突出算理,重视方法。计算题教学离不开算理和算法。算理是基本,离开了算理,算法则会变成空中楼阁。算法是归宿,这节课,算理不可少,通过尝试计算、同桌互讲等多种方式,逐步突破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从而更好地掌握方法。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新理念,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3、在不同形式的练习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活动设计体现了趣味性、知识应用性、活动的开放性。设计注重关注学生情感,体现团结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精神。

4、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1)提醒学生做计算题时,首先要看清楚题目,写竖式的时候不要把题目给抄错。

(2)要规范、合理的写竖式。要告诉学生摆竖式的时候要写一个数字然后空出一个数的位置,再写下一个数字。这样的竖式在计算时,不会因为数字挤在一起,而出错。

(3)提醒学生写完竖式后,要记得把答案写在横式上。

(4)教育学生计算完要及时检查。

退位减法数学教学反思【篇2】

今天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节课,总体上来说难点和重点基本突破,但是我觉得学生却有很明显的被牵制学习的痕迹,在学生到前面演示的时候,班级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没有认真去看,心思不在这上面,更不用提理解算理了,因此我把我的教具迅速展示到了黑板上,这个环节过于着急,在学生的角度上想其实这个时候他们的脑海里没有一点思路,去讲解其实对他们来说就是在强制的灌输知识,因此立即反映出来了大部分孩子并不理解我的意思。学生的探究过程没有得到发挥,没有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这样的知识学得太死了。

如果再让我修改一次教学过程,即使时间再紧张我也会让孩子有充足的时间去自己体验,去摆、去说、去交流、去感受,真正的把自己的思想和过程都表述出来,我想这才是学生内化的过程。都是一节课40分钟,后者是让学生自己去追求知识,以生为本,前者以教师为中心,可想而知教学效果会相差多少。虽然也是花费了40分钟,但是在我心中学生究竟会了多少?怎样会的?能记多久?这都是我头脑中的一个问号。

本来应该是学生得到充分展示的一节课,由于我过分的注重了课堂的时间,过多的夺取了学生自求知识的权利,这也是我平时最容易犯的错误。课堂就是学生的,那些附属品只能是一种附加选择,作为教师应该时时亮着自己的眼睛,时时确定好谁才是课堂上的“航标灯”。

退位减法数学教学反思【篇3】

上计算课,对于枯燥的算式学生提不起兴致,导致不管老师或是学生在讲计算过程的时候,其他学生听的效率很低。但这是一块非常重要的内容,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如何吸引学生,这是我在备课的时候要精心考虑的。

一、情境的创设要灵活机动。

新课程理念下的计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进行计算教学,目的是要让学生产生对计算的需要,并在教学计算的同时有机的渗透解决问题(应用题)的教学。数学知识有其内在的逻辑性,教学中充分把握这一逻辑性,不必每一部分内容都大搞什么情景创设,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如何很好的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分析学生知识体系的新的生长点上。

二、创设游戏的乐园。

在做书上的数学游戏的时候,我采取小组比赛的形式。我把算式卡片平摆在讲台上,每一轮每组派一个代表,按照教师的要求找出算式。比如找出得数是7的减法算式,找出得数和11-2一样的算式。学生跃跃欲试,能安静的为组里的同学加油。

三、练习形式多样,及时评价跟上。

对于纯粹的计算,我通常采取开小火车或随叫随答的形式。特别是随叫随答,通过叫答能不动声色的让开小差的学生回过神来。说计算过程的时候,往往就是纪律最差的时候,很多学生不愿意听。这时候,奖励认真听的学生一颗数学之星并大声进行口头表扬能给其他学生榜样作用,但持续的时间不长。也就是教师要耳听六路,眼观八方,随时抓住可利用的资源。学生对站起来负责报答案很感兴趣,如果事先说谁最认真,就请谁报答案,学生处于这种自我实现的需要,会很认真。

退位减法数学教学反思【篇4】

在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用数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春天来了,小树长出了新叶,花儿也开了,大自然里美极了!小朋友们兴高采烈地到公园里游玩。瞧,他们玩得可开心了!

问:你看到了什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在全班交流时,学生说得非常全面。

师:在你观察的同时,发现信息没有?在这里有没有数学问题?会解答吗?小组讨论,看哪个小组搜集的信息多,发现的问题多,解决的办法好?

小组汇报,学生找到了好多信息和问题,并说得头头是道,例如在说捉迷藏游戏时,学生说“小朋友告诉我们有13人在捉迷藏,在找的有6人,要解决的问题当然是藏起来几人,因为藏起来的在树丛里,看不见,数不过来,所以就要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去算出来”。学生说得太好啊!

除此之外,学生还发现了文字之外的其他的信息,例如:玩丢手绢游戏1人丢,13人围成圈,同时也提出了不同的加减法问题,并作了正确的解答。

总之,从上学期就培养学生自己从生活中找信息、提问题、并解决问题,因此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知道:

1、找信息。找什么样的信息对解决问题有用,找到信息后,根据信息可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2、提问题。什么样的问题是数学问题,什么样的问题是有意义的问题,什么样的问题是能解决的问题。

3、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时需要什么样的信息,怎么解决,根据是什么。

所以本节课运用了“半扶半放——全放”的教学原则,依照“整体——局部——整体”的观察顺序,放手让学生自己找,自己提,自己解决,通过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亲身感受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同时通过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从而获得数学知识和广泛的活动经验。

在教学这一个单元时,我是通过预设生活问题,产生认知冲突,从而让孩子们有了认知的欲望,有了想解决问题的冲动,然后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工具:小棍。在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通过孩子汇报、表演、分析、对比不同方法的利与弊,达成共识,找到解决20以内退位减法的最佳途径。

因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学生亲自主动动手参与、发现、类比出来的

所以学生对知识印象深刻,单个的简单计算基本准确掌握,但对于

灵活性、规律性东西掌握的较差,所以我认为《整理与复习》的设置确实解决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燃眉之急。这节内容的设置可以系统地梳理知识,并有助于学生在梳理知识过程中提升发现知识的能力,从中找到不同的规律及知识间衔接点,以主语须生在今后应用中能更加快捷、周全、准确

退位减法数学教学反思【篇5】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教学例1

以故事形式导入:

小朋友们,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看看丰收的情景吧。

(1)出示主题图

下面这幅图片就是农民伯伯受西瓜的场景,观察一下从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图片了解信息。

二、授课

(2)出示表格

看到这些数字你能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根据表格了解信息并提出问题。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你想到的问题,并解答出来。

学生汇报所想到的问题。

如:第一组和第二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

28+34=62(个)

第二组和第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

34+23=57(个)

师:刚才大家都想出了很多问题,不过都是一步计算就能得出的,那么谁能够想出两步计算的问题?

学生汇报想出的问题:一共摘了读少个西瓜?

怎样解决?

列出算式:28+34+23=85(个)

用什么方法求出得数呢?

学生汇报,展示算法。

(1)直接口算得出

(2)笔算得出——列竖式(注意进位加法,以及数位对齐)

2862

+34+23

6285

(3)先笔算再口算

引出简便写法

62

+23

85

观察一下这种写法和前面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学生汇报想法

教师总结:我们发现这两种都是分步计算的,不过第二种比第一种写起来更加的简便。

巩固练习:第26页做一做

学生汇报、板演,并说明计算方法。

2、教学例2

我们刚刚把西瓜摘下,总共有85个,现在准备把他们运走,第一次工人叔叔开车运走了40个,第二次小朋友也来帮忙,他用三轮车

运走了26个,那么还剩下多少个呢?(结合图片进行讲解)

思考解决方法,列出算式:

85-40-26=19(个)

怎样得出答案呢?

(1)口算

(2)先口算再笔算

85-40=45

大家能不能象前面学过的连加一样写出一个竖式

学生尝试列出竖式:85

(注意退位减法)-40

45

巩固练习:第27页做一做

学生汇报、板演,并说明计算方法。

三、课堂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29页练习五第1、2题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3题。算好后学生说说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获得了哪些知识?

学生在知识、方法上做一个回顾。学生自由说说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下来,发现课堂上存在有好多问题。首先,教学容没有讲透,学生基本上还没明确今天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呈现出“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特点;在讲解例题的过程中,没有给学生做好示范,以至于学生还不知道竖式连写;其次,没有把握好学生的学习心理,没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兴趣,因为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只有十几分钟,要让他们上课能够注意集中力的话,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本节课上教师的讲授贯穿始终,致使学生出现精神疲劳,忽视了学生的生理特征。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不是很规范,没有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退位减法数学教学反思【篇6】

本课教学设计时,我为了较好地体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侧重了以下几方面:

1.注重创设生活情境。从学生熟知的生活事例,感兴趣的事物引入,为学生提供富有情趣的具体情境。在具体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以最佳的思维状态投入学习。

2.加强知识间的对比。探索三位数退位减法之前,联系两位数退位减法的方法。通过对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突出“退位减法”中如何退位这一难点,通过比对使学生建立知识间联系,逐步形成知识系统。

3.突出算理,重视方法。通过尝试计算、计数器演示、同桌互讲等多种方式,逐步突破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从而更好地掌握方法。保护了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4.在游戏活动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活动设计体现了趣味性、知识应用性、活动的开放性。设计注重关注学生情感,体现团结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精神。

“角的认识”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渐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数学“体验”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数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亲身经历,获得对数学事实和经验的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它让学生以认知主体的身份亲自参加丰富生动的活动,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从而在体验和创造中学会数学。

一、联系实际,让学生体验生活化数学

教育学意义上的“体验”既是一种活动过程,也是活动的结果。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法则、算理都能通过追根寻源找到其生活背景,所以教学中应尽量优化以“生活”为背景的教学内容,把生活素材、生活经验、生活情景作为重要资源,引进和提供给学生去理解去体验。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感性的实物入手,抽象出角的图形,揭示出角的特征,再让学生在身边的事物中寻找角,做出角,最后自主探索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对角的认识。学生在课堂上想说做合一,真正达到了口手脑协调发展的学习境界。学生既学到了角的有关知识,又亲身体验了知识的来源,同时,教学中还应引导组织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深切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感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它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知识生成过程

通过实践操作,开放学生“全脑”,引导他们眼、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动态生成,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节课我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合作探究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中。在引导学生体验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 (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通过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学生活泼愉快地亲自参与、亲自体验到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造的不同教育情景中,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经历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在观察中分析、在动手中思考。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品尝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成功和喜悦。自信心和成就感也随之增强了。

三、回归生活,让学生体验知识应用过程

要使学生在活动中和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要通过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用数学思维、方法,进一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应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数学回归生活,并获得学有所用的积极情感体验。

在《角的认识》这一课中,如果剪去两个角,会得到几个角呢?”这一体验过程的引导,把空白留给了学生,让他们的思维有更大的空间,使不同的思维方式开展大比拼。这一过程中,不仅是学生的数感、空间观等的培养都通过体验得以实现;而且正确的思维方式在剧烈的碰撞中又得到了锤炼。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这种“体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调用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注重实践,多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具体形象的问题情境,才能填补学生经验的不足,从而促进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生活中的数学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这种心理体验,会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也让学生更加乐于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逐渐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审视实际问题,去构想社会现实,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巨大应用价值和无穷力量。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从“学数学”发展到”做数学”再提升到“用数学”。

退位减法数学教学反思【篇7】

通过两个周的学习,对于20以内退位减法这部分的内容已经结束,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的问题也有很多的收获。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加减法关系、10减几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有3种,平十法和破十法为一个课时,想加做减为一个课时。在两节课的教学后,学生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掌握的并不是太好。“想加做减”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易发现,在平时的计算中也用得比较多,因为加法是正向的运算,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可是,在过了一个寒假之后,孩子都过了一个快乐的新年,把口算练习都抛在脑后,上学期学习的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都忘得差不多了,因此对这样一部分孩子来说,学习使用“想加做减”的方法特别难。

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在学习这三种计算方法后,我让学生自己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进行计算。其实,提倡算法多样化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的思考,开展数学交流,鼓励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促进学生的发展,并不是要求学生掌握多种计算的方法。另外,我注意让学生在平时每天坚持练习口算,以10内的加减法为基础,能快速准确的计算出结果,再练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非常熟练后尝试用想加做减的方法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

退位减法数学教学反思【篇8】

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掌握了10以内加减以及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在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时刻,需要学生应用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即是所谓的“算减想加”。所以,在教学新课时,我总是进行对应的进位加法口算唤醒小孩对进位加法的记忆,并出示求未知加数的算式。

在教学中,北大青鸟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生动的过日子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过日子中的数学,感想数学与平日过日子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密感,经历用数学的乐趣。比如:直观的巡视材一年级下册9页的例题图,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解答。受过日子阅历和解析本事的局限,小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频频难以解析。所以,例题教学充分应用了当代教学传媒,阐扬直观性作用,创设了逼真的情境,为学生供应丰盛、生动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给小孩供应充分展示自己的时机。在提出问题后,不急于教计算办法,给小孩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自己的实验中摸索发现,自己探究。在合作交流中,让小孩学会倾听,学会互相学习。最后,在对比中,优化算法,达到教学的目标。在教学十几减九时,通过小孩自己的摸索,一下子就想到了联系进位加法算加法,还有的小孩还想出了书上没有的办法(13—9,我先算13—10=3,因为多减了1,所以再加1得4),这样的教学跳出了书籍,放宽了学生的思路,更有利于培训小孩的创新本事。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20以内退位减法,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用数学”。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利用教材提供的许多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得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这样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一年级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我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展示每个人的学习潜能。

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在教学时,启发学生独立观察发现,主动提出不同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自己搜集信息和数据,进行探索解答;最后交流成果,完善答案。从这一完整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作用,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案]幼儿园中班户外游戏教学设计轮胎之四


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撰写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都要做的事。只要老师教案课件写得好,相信课堂教学情况也不差。有没有值得借鉴的优秀教案课件素材?小编收集并整理了“[教案]幼儿园中班户外游戏教学设计轮胎之四”,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一班民间体育游戏

一、游戏名称:推小车

活动目标:1.指导幼儿两两结伴进行推车游戏,增强手部力量,提高身体平衡协调能力。

2.培养幼儿合作意识,体验与同伴协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二人组合

游戏玩法:推小车比赛在两次尝试练习的基础之后,将幼儿分成小组,两两结伴游戏,其中一名幼儿扮演小推车,另一名幼儿来推,将“小车”从开始点推到终点,比比那组小车推得又快又稳。

游戏规则:猜拳决胜负,胜者先趴下做“车”,另一名幼儿把胜者的小腿抬起,夹在身体的一侧做“推车”人,“推车”人不能过分用力,做“车”人要双手撑地走,注意要选择平整而清洁的地面进行游戏。

二、游戏名称:三人套圈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学习套圈的基本玩法。

2.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三人一组

游戏玩法:两人的手是同一方向的,另一个人的手是相反方向,每次套的时候,要抬起最上面的手,这样才能一个个的套开。

游戏规则:

三人套圈两人的手同一方向,另一个人的手相反方向,每次套的时候,要抬起最上面的手。(手不许松开)

三、游戏名称:跳房子

活动目标:1.幼儿练习双脚跳以及单脚跳。2.幼儿根据教师的指令游戏。活动准备:教师游戏前画好的房子结构图

游戏玩法:1.幼儿自由练习在房子结构图上双脚或单脚跳。

2.幼儿根据教师指令逢单数或双数跳。

3.幼儿根据教师指令单数的用单脚跳,双数的用双脚跳。

游戏规则:幼儿根据教师的指令游戏。如逢单数或双数跳。

四、游戏名称:二人三足

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合作能力。

2.尝试两名幼儿同时往前走。活动准备:绳子

游戏玩法:1.幼儿自主两两结伴,用绳子将一名幼儿的左脚与另一名幼儿的右脚绑在一起,进行二人三腿走的练习。

2.幼儿分若干小组进行比赛,先到终点者为胜。

游戏规则:1.绳子绑哪两条腿,哪两只脚先走。

2.先到终点者为胜。

五、游戏名称:石头、剪刀、布

活动目标:1.训练幼儿手脚的灵敏性。

2.幼儿根据儿歌指令进行游戏。活动准备:幼儿学习儿歌

游戏玩法:1.幼儿找同伴,两幼儿跨步脚对脚站立,然后用手进行石头、剪刀、布进行游戏。

2.幼儿念儿歌“石头、剪刀、布”,谁输了往后退一步,赢者往前进一步游戏。

游戏规则:布包石头,剪刀剪布,石头锤剪刀,两两相遇后者为输,游戏重新开始。

中二班民间体育游戏

一、游戏名称:瞎子摸拐子

游戏目标:1.进行躲闪、急转、辨别等活动,训练幼儿的判断能力。

2.体验不同角色的心情和个人与群体的和谐关系,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

游戏玩法:幼儿站成圆形,人数若干,从中选出一人扮演瞎子,用手帕蒙住眼睛,其他幼儿围成一圈当拐子,游戏在圆圈内进行。游戏开始,圈上的幼儿当拐子,拐子给瞎子提供各种信息,如:拍手、拍打身体、瞎子听音辨别位置卓捉拐子,在约定的时间内,瞎子捉住拐子,瞎子赢。捉不住为输,赢者为大家表演节目,轮流参与,人人游戏。

游戏规则:1.拐子不能做出有损瞎子的动作。

2.拐子多给瞎子传递信息。

二、游戏名称 :赛龙舟

游戏目标:1.在看看说说活动中,幼儿体验端午赛龙舟习俗的氛围,2.尝试合作游戏,初步理解小组合作游戏中相互默契配合的重要性。游戏玩法:幼儿分成若干组,一组幼儿排成一列,一手分别搭在前面幼儿的肩上,蹲下后,随着鼓声,有节奏的模仿划龙船动作往前蹲着走。先到达终点为胜。

游戏规则:搭在肩上的手不能松掉,一列幼儿动作要整齐,有节奏。

三、游戏名称:猫捉老鼠

活动目标:1.学会追逐跑到技能。

2.掌握猫捉老鼠游戏的基本规则,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游戏玩法:游戏开始,幼儿边转边说《小老鼠》的儿歌,老鼠在圈里圈外穿插活动,猫在圈外跟踪老鼠,一旦老鼠出到圈外,猫就捉老鼠,被捉到的老鼠站在圈中,捉到一定适量的老鼠后游戏结束,幼儿互换角色游戏继续进行。

活动规则:1.猫只能在圈外抓老鼠。

2.儿歌说完老鼠必须出圈。

儿歌: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喵喵喵,猫来了,叫妈妈,妈不在,叽里咕噜滚下来。

四、游戏名称:木头人

活动目标:1.会说儿歌《山上有个木头人》。

2.能听懂并理解简单的游戏规则。

3.能听懂指令性语言,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游戏玩法:1.游戏时必须念儿歌,可以自由做动作,儿歌念完,就不许动,不许说话了。

2.如果谁动了,就必须伸手给同伴,而同伴则拉住他的手说:“本来要打千万下,因为时间来不及,马马虎虎打三下。一、二、三。”

中三班民间体育游戏

一、游戏名称:丢手绢

活动目标:1.体验相互追逐的快乐,学习游戏的玩法及规则。

2.能遵守规则玩游戏,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游戏玩法:请一个小朋友拿着手绢围着自己的圈跑,当唱到“轻轻的放在小朋友的后面”时,拿手绢的那一个小朋友就把手绢悄悄的丢在另一个小朋友的身后,然后继续围着圈跑。当唱到“快点快点捉住他”时,捡到手绢的小朋友就应该马上去追刚才那个丢手绢的小朋友,要围着圈追。被追的小朋友跑到一个空位子旁就马上坐下,这样,追的小朋友就算没追到,所以,就该他再来丢手绢,如果追到了,就该被追到的小朋友再来丢手绢。

游戏规则:1.不疯闹 2.跑时不离开圈

3.只准捡到手绢的那个小朋友起来追,其他的小朋友坐在位子上给他们加油。

4.小朋友要自己围着自己的圈跑。

二、游戏名称:捕鱼

游戏目标:锻炼幼儿的躲闪能力及反应能力。

游戏玩法:取三块布做“渔网”,请几名幼儿分别抓住布的两端,其余幼儿扮演“小鱼”,从一边游向另一边,边游边说儿歌“大风吹,海浪涌,鱼儿鱼儿快快逃。”当说到“逃”字时,幼儿快速的躲过“渔网”,被网住的幼儿换抖布的小朋友。游戏依次进行。

游戏规则:1.幼儿必须学小鱼的动作进行游戏。

2.在游的过程中腰要弯低一点,以免被布挂住头。

三、游戏名称:老鼠笼

游戏玩法:1.教师和幼儿手拉手站成一个大圆圈做“老鼠笼”,3~5名幼儿站在大圆圈里扮演“老鼠”。扮演“老鼠笼”的幼儿手拉手举起并念儿歌,扮演“老鼠”的幼儿则在“老鼠笼”四周钻进钻出。当念到“咔嚓一声”时,扮演“老鼠笼”的幼儿立即放下手,同时蹲下。在“老鼠笼”内的“老鼠”算被捉住,被捉住的幼儿表演节目,然后站在大圆圈上做“老鼠笼”。游戏继续进行,直到“老鼠”全部被捉住再调换部分角色,游戏重新开始。

游戏玩法2:更多幼儿园知识分享罗老师扣扣贰柒壹零贰叁伍陆玖陆,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扮演“老鼠”的幼儿戴上头饰,扮演“老鼠笼”的幼儿按顺时针边念儿歌边在圆圈上走动,增加“老鼠”钻出的难度。也可以放置沙包当“粮食”,规定“老鼠”一次只能拿一个沙包当“粮食”,并把取出后的“粮食”放在旁边的“粮食”筐里。

附儿歌:老鼠老鼠坏东西,偷吃粮食偷吃米。我们搭个老鼠笼,咔嚓一声捉住你。

四、游戏名称:老狼抓人

游戏玩法:问:老狼老狼几点钟?

答:一点钟。„„天黑了。

参加者选一人当老狼,其余人更在老狼身后扮演各种小动物,游戏开始,众人边问“老狼老狼几点钟”边向前走,老狼背向大家答话,老狼答话时,众人停下不动。老狼回答“天黑了”,转身追逐,众人回逃,注意灵活躲避,跑回家者算胜利。被捉住者换下一轮做老狼。

中四班民间体育游戏

一、游戏名称:骑大马

游戏目标:1.体验玩民间游戏的快乐,培养合作游戏的能力。

2.发展幼儿的肩部、腰部、腿部力量和身体的平衡能力。

游戏玩法:两个小朋友一组,一人扮“大马”,一人扮“骑手”。游戏开始,“骑手”做驾马状,一齐说儿歌向前爬,到达终点两人互换。

游戏规则:小朋友在玩的过程中从大马上掉下来就自动认输。

二、游戏名称:地雷爆炸

游戏目标:1.培养幼儿奔跑、躲闪、应变能力。

2.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游戏玩法:先用猜拳决出一个为追逐者,其余幼儿为逃跑者。逃跑者可以四散跑,追逐者只要能捉到一个人就算胜利。逃跑者保护自己的办法就是,快被捉住时,可以立即蹲下说“地雷”:追逐者就必须停止追他,另找目标追逐。而“地雷”只能原地不动地蹲着,等其他人来拍一下,并喊“爆炸”,才被解救,继续做逃跑者。被捉住者为第二轮游戏的追逐者。

三、游戏名称:摇小船

游戏目标:1.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2.培养与同伴合作的精神。

玩法及规则:游戏“摇小船” 教师讲解动作:两臂前伸后收,上体前倾后仰。组织幼儿围成圆圈,边念儿歌边跟着老师做模仿动作。要求上下肢动作协调,随着儿歌的节奏,自然的摇摆。幼儿四散自由做摇船动作。

四、游戏名称:抬花轿

游戏目标:1.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2.锻炼幼儿的手臂力量及平衡能力。

游戏玩法及规则:三人一组,两人抬轿一人坐轿。抬轿的两人各自把左手掌握在右手腕上,然后互相把右手握在对方左手腕上,形成一“井”字形。坐轿者双脚各插进抬轿者双手形成的环圈中,坐在手掌形成的“井”字上。玩时各组侧向疾跑,快者为胜。坐轿、抬轿者轮换担任。

多位数减法教学反思(7篇)


多位数减法教学反思【篇1】

本月的教学内容之一是用计算器计算多位数减法,其中分为两个部分来上:多位数的退位减法和多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多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竖式计算,A层的学生可以独立完成,B层的学生需要借助计算器和教师的言语辅助,才可以完成多位数的不退位减法,C层的学生可以认读数字。其中,在读竖式计算的式子的时候,我发现B层的学生对于多位数的读法并没有掌握,221,B层学生读成2、2、1或者是2、21;22、1,我开始反思自己,他们之前千以内的读法还没有掌握的很好,这一块的.内容还需要巩固加强。

我先上的多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出示式子“413-313=”B层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基本上,没有一个B层学生是可以很利索的计算出结果。用计算器摁“413-”是完全可以的,但是“313”,就不会摁了,只摁了“31”,或者是“-”没摁上、计算结果计算错误的,答案出现了负号“-”,这样的状况在两位数相加减的时候是没有出现过的。只能让学生看着黑板上的式子一个一个的摁,写了什么就摁什么,经过几次反反复复的练习,B层学生现在对于使用计算器计算多位数不退位减法基本没有太大的问题,结果是计算对的。A层的学生情况好一点,但是也有不太好的现象,式子“358-218=”,A层有学生用218-358,计算器上面显示“-140”,虽然学生不知道“-”是什么,但是“140”他们看得懂,就觉得自己是做对的。这里我应该反思一下自己,应该告诉他们“-”这个符号是负号,有这个符号的出现就表示自己计算错误了,而不是直接跟他们说错了,重新算一遍。这个问题,我在下次课的时候一定要着重强调,让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两个数字相加减的时候,有的学生的式子算出来的答案就是带有“-”的,但是他们没有把负号抄上去,只抄了数字。

但是,同时,一次的练习让我也知道了班里面还是存在着不会比大小的情况,9和5哪个大,他们分不清,如果分不清谁大谁小,那多位数的退位减法就没有办法上了。计算器可以帮助他们计算,不管是退位减法还是不退位减法,但是我还是想要给他们丰富一点内容,让他们学会多位数的竖式计算。

多位数减法教学反思【篇2】

“千以内的隔位退位减法”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千以内的不连续退位和连续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一个知识点,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需要隔位退位的三位数减法的笔算,即个位不够减需要从十位退位时,十位上是0,需要从百位退1。这是减法笔算中最为复杂的一种情况,也是学生本单元学习的难点。教学重点是探索并掌握隔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理解隔位退位减的算理。

一、进行有效复习,促成计算方法迁移。

隔位退位减法这一教学内容,学生需要以原有的退位减法的计算为基础进行学习。在教学时,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复习。复习的内容可以以笔算为主,让学生计算527—319、823—395。之后,组织学生交流这些计算都出现了什么问题(某一位或某几位上的数不够减,需要退位),是怎样解决的。通过这样的复习,引导学生明确进行减法计算时,哪一位不够减,都要向前一位借1当10,再减。通过复习,既巩固了旧知,又为降低新知学习的难度作了必要的准备。

二、引导主动探索,鼓励算法多样化。

当学生面对例题中的实际问题,列出算式后,允许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这时的探索,能让学生充分体验这里的计算出现了新的`问题:204—108,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可十位是0,无1可退,怎么办?绝大部分学生都知道向前一位借,但借过之后就不知道如何办了,这时我就出手,讲解借过一位一位位往后退的过程。教学过后仍然有部分学生不大明白,认为百位借了两次,还有十位上是“0”,他们就搞不清楚。后来一位有经验的老师教我一句口诀:“0”上无点是“10”,“0”上有点变成“9”。通过练习对此掌握较好。

三、操作中感知算理,理解计算方法。

先在计数器上拨算珠进行计算。通过拨算珠体会退位的过程:个位上4颗珠不够减,需从十位上退1颗珠;十位上没有珠,先从百位退1颗珠,到十位上是10颗珠,再从十位退1颗珠,到个位上是10颗珠。在学生拨算珠之后,还要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拨算珠的过程,加深对隔位退位过程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可通过条理清楚的问题,引导学生明确在竖式上计算的方法:个位上“4”减“8”不够减,怎么办?→向十位借→十位没有可借的数→向百位借→百位的“1”到了十位变成几个十?从10个十中借1个十给个位,还剩几个十?→现在个位上是多少减多少?十位和百位呢?通过操作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算理。

多位数减法教学反思【篇3】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9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中的“3个数连减和加减混合”。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3个数连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在愉快的数学活动中,3个数连减和加减混合。

根据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特征,为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发展的规律,创设了生动有趣的“小猴子摘桃子”的动画情境。在这个环节的教学活动中,先由学生独立想象、思考,再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重新创造总结出小猴子摘桃子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并根据每种情况列出相应的算式,自然地进入本节课的新知识点。每个环节都是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积极研究,表述想法,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多层练习、在上课时我复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及连加、连减,这些都是为学习连加连减打下基础,可以使学生自然地找到新旧知识的切入口,从而有效地突出新知识的重点,为突破难点做好准备。让全班的活动与个体差异很好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教师还重视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概括规律,把加减混合与连加、连减联系起来,从而得出了相同的结论,练习题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观察概括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意到为充分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条件,使他们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真正体现了上课注意力集中,下课时依旧回味,做到了教与学融为一体。

多位数减法教学反思【篇4】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是在一年级学习了两位数减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两位数与两位数不退位减法时,我是这样教学的:用大屏幕展示摆小棒的过程,渗透用竖式计算的算理。把整捆的看作十位上的数,单根的看作个位上的.数,56-22,就是要从56里面减去两个十和两个一,从个位(看单根)6个一减去2个一,个位上剩4个一;然后从十位(看整捆)5个十减去2个十,十位上剩3个十,最后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34.这样在摆小棒的过程中充分理解两位数与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算理,为学生能正确用竖式计算打基础,突破了难点。另外要求学生多说算理,在理解了算理的基础上再进行练习,提高做题效率,关键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这样计算的道理。

虽然这部分内容设计可以,但是在学生做题过程中还是发现一些问题。由于刚学完两位数与两位数加法,所以学生在做减法时,也加起来了,我分析:一方面是受加法的影响,有一定的思维定势所造成的;另一方面学生对减法的意义理解的不透彻。

学生出现问题后,我就认真反思,怎么样学生的错误就能降到最低。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减法的意义,在学生尝试练习后,让学生摆小棒,通过摆的过程,让学生明白“22”是从总数“56”里面去掉的,所以剩下的数肯定比“56”小。另一方面理解算理,怎么减。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方法,提倡算法多样化,找出比较简便的算法。

多位数减法教学反思【篇5】

多位数的减法在二年级下册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单元,所以再讲完这个单元之后我有着重复习了这个单元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向两、三位数的加法迁移,因此在笔算两位数加法时,采用了让学生自己尝试并交流的方式。两、三位数的加法与两位数的加法相比,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也有发展和提高的'方面,所以又在反馈交流时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以引起学生对“发展和提高方面”的重视。这样既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发展了创新意识,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又使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完成了对加法技能的掌握。

笔算加法是有法则的。但计算法则不是对学生作的规定,而是学生对计算方法、要领的理解与把握。在学生探索出加法笔算方法并做了练习之后,安排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交流总结加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领悟用竖式计算时,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的合理性,以及哪一位上相加满10要向前一位进1的必要性,从较为抽象的层面上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了思维发展。

多位数减法教学反思【篇6】

多位数的减法在二年级下册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单元,所以再讲完这个单元之后我有着重复习了这个单元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向两、三位数的`加法迁移,因此在笔算两位数加法时,采用了让学生自己尝试并交流的方式。两、三位数的加法与两位数的加法相比,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也有发展和提高的方面,所以又在反馈交流时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以引起学生对“发展和提高方面”的重视。这样既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发展了创新意识,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又使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完成了对加法技能的掌握。

笔算加法是有法则的。但计算法则不是对学生作的规定,而是学生对计算方法、要领的理解与把握。在学生探索出加法笔算方法并做了练习之后,安排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交流总结加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领悟用竖式计算时,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的合理性,以及哪一位上相加满10要向前一位进1的必要性,从较为抽象的层面上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了思维发展。

多位数减法教学反思【篇7】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笔算是在孩子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口算,以及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和两位数加两位数加法笔算(包括不进位和进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是100以内笔算减法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本文对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学进行反思。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充分挖掘教材的主题图,激趣导入

在复习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口算,以及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和两位数加两位数加法笔算后。我谈话导入:今天我们继续来讲一讲2008年奥运金牌榜的故事,昨天我们讲到有一个俄罗斯人、一个美国人和一个中国人正在看2008年奥运金牌榜,美国人非常看不起地对俄罗斯人说:“你看我们美国比你们俄罗斯多获得了13枚金牌!”这时候旁边的中国人看不下去了,说:“你在这里嘚瑟什么!有本事和我们中国比一比!”这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这下美国人傻眼了,孩子們,你们知道中国比美国多了多少枚金牌吗?孩子们一下子来了兴趣,马上投入到了下面的学习中来。

二、把握核心问题,关注孩子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在计算教学中,我注意改变单纯重视孩子对计算法则的记忆和应用,而忽视孩子对计算过程的理解和做法。当孩子面对51-36的计算任务时,我先让孩子思考“个位上1-6不够减怎么办?”这个问题,从而引起孩子的认知冲突,引发孩子积极思考。然后引导孩子结合小棒的具体操作过程揭示出退位的方法,并让孩子尝试着用刚才摆小棒的过程用竖式来计算。我再适时作引导点拨,由此让孩子切身体会“为什么要退位?”和“怎样退位?”这两大核心问题。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标志着孩子们对退位减法计算过程全面深入的理解。

三、重点引导和放手让孩子积极思考有机结合

在进行例题3“50-24”的学习时,由于已经有了前面例题2的探究过程,我着重放手让孩子自己探索,只在计算之前抽问孩子:“0-2不够减,你准备怎样退位呢?”孩子回答后自己独立计算。计算完成后我组织孩子们根据前面的学习题讨论,交流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重点让他们说出从十位退一个位要算几减几,十位又应该算几减几。

四、鼓励孩子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

《课标》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努力给孩子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孩子们在认真倾听的同时,还有更多的机会投入到亲自探索、操作实践、与同伴的交流和讨论。例如当孩子发现个位不够减时,让孩子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怎么算?”然后利用小棒自主探究,再同桌交流等等这些过程都让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知识,发展了能力,有了愉悦的学习体验。

五、让孩子静下心来计算,在练习中培养计算能力

一度很多老师整堂计算课都上得热热闹闹,但一堂课下来单独让他们计算几道题时,很多孩子计算慢,而且不准确,这使得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进行计算教学时要留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在这堂课中我利用第19页中的“做一做”,以及后面的练习题,让孩子能够静下心来练习巩固本节课的所学内容,课堂上出现了难得的“静”。大部分孩子不但对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算理理解清楚,而且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都已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不足之处:少数孩子仍然受不退位减法的影响,把被减数的个位和减数的个位调换了位置再减。还有部分孩子退了位之后,在算十位相减时忘了退了1,仍然按照原来的数减,需要在以后加强针对性练习。

  • 作文:幽默的语文教师其四
    我们与作文的频次随着教学的深入变得越来越密切。写作可以丰富一个人的知识,开阔一个人的眼界。好的作文一定要坚持写作。作文大致层面上要怎样写、如何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文:幽默的语文教师其四 ”,欢迎大家参考阅读。我们班的语文老师是一个幽默搞笑的语文老师,和她上课我们都很开心,我们都叫她小刘老师...
  • 母爱如灯文章其四
    学生要掌握一种基本技能就是写作,通过写作我们可以展示出我们对事件的不同看法。优秀的作文要怎么写才能写出来呢?从多个角度来看“母爱如灯文章其四 ”都有着引人深思的意义,热烈欢迎你参考这些资料愿它们成为你进一步发展的催化剂! 有人说:父爱如山,母爱如灯。说得对,母爱是黑暗中的一盏灯,在我的人生的十...
  • 酒店管理读书笔记范本其四
    作为学生写作文肯定是不可避免的,通过写作文可以释放我们内心压抑已久的情感,多多增强自己的阅读能力对于写作文是非常有必要的,写作需不需要天赋呢?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酒店管理读书笔记范本其四”,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主要需要学习产业经济学和工商管理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 能干作文400字其四
    作为一名学生,写一篇作文是很常见的,写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一篇优质的作文是需要花费一定时间的,你知道写作文最重要的是什么吗?小编特别编辑了“能干作文400字其四”,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作文是学生了解历史和文化的有效手段,多积累词汇,我们在写起作文来就能得心应手,速...
  • 眼泪作文500字其四
    我们从小就开始被要求写作文,一篇作文可以展现一个人的文采和能力,其实多看、多学习一些优秀的作文,是对写作有好处的,怎么样才能写出好文章的精髓呢?有请驻留片刻,小编为你推荐眼泪作文500字其四,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作文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语文文化的感知能力,写作就像是一场探险需要我们勇于挑战自己的思维...
  • 那个被风吹过的夏天散文其四
    想说的不想说的,都写进作文里了,写作往往来源于生活,要写好一篇优秀的作文需要注意很多的方面,背范文能写出好作文吗?经过收集,小编为您献上那个被风吹过的夏天散文其四,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她一直单纯的认为,背着梦想的行囊就可以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但现实往往不尽人意,纷纷扰扰的人世间,人们却失...

小数加法减法教学设计推荐

  • 高二数学学期教学计划精选

    2024年02月01日

  • 认识比的教学反思集锦8篇

    2024年01月29日

  • 教学反思百分数认识汇总

    2024年01月24日

  • 高二生物教学计划集锦

    2024年01月19日

  • 科学蚂蚁教学反思(汇总5篇)

    2024年01月08日